-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半夢:散文卷(顧城海外遺集)(上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501772
- 條形碼:9787515501772 ; 978-7-5155-0177-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半夢:散文卷(顧城海外遺集)(上下) 本書特色
★ 16開平裝,金城出版社出版
★ 本書為《顧城海外遺集》第4部作品,分為上下兩冊
★ 采用裸脊裝幀,書頁180度攤開,方便閱讀
★ 全部書稿經顧城姐姐顧鄉作了詳細、嚴謹的注解,讓讀者更加清晰、準確地了解謎一樣的顧城
《半夢》收入顧城在海外撰寫、口述整理的幾乎全部散文作品,附錄一篇小說卷出版后發現的顧城早期小說《在亮亮的天空下》,以補“顧城小說全編”之遺珠;另全文收錄作者姐姐顧鄉詳作補注的紀實散文《我面對的顧城*后十四天》。
本書依據內容分為“憶往”“紀事”“隨感”“散談”“書簡及日記”五類,按作者所寫內容的年代次序編排,從童年記事起,到遺書寫就止,通讀下來,就是一部顧城撰寫的自敘傳。如果說,顧城的詩是他生命歷程一個一個眼神一亮的瞬間感受和印記,是許多天啟時刻在紙面上烙印的閃光點,小說是他試圖把其中一些有意味的原點化開、分解、再精心構造出的一段一段心思和穎悟,講演(包括哲學卷)和訪談是他走到人群里,與人交流的心得體會;這部散文卷,就是他的生活本身,是他生命軌跡的誠實記錄,也是串聯其他著作的內在脈絡。之所以稱“幾乎全部”,是因為顧城致朋友們的書信家人尚未征集,顧城的一些口述整理稿遺散他處,即便是顧城的海外家書也并不是全部編入,我們只是把已經找到的顧城散文作品,進行了全面整理,力求完備地編入本卷。
半夢:散文卷(顧城海外遺集)(上下) 內容簡介
1.《顧城海外遺集》第4部作品,全卷分為上下兩冊;2.《半夢》收入顧城在海外撰寫、口述整理的幾乎全部散文作品,還附錄《在亮亮的天空下》及顧鄉《我面對的顧城*后十四天》;3.采用露脊裝幀,書頁180度攤開,方便閱讀。
半夢:散文卷(顧城海外遺集)(上下) 目錄
…… ……
懺悔(二十) / 293早晨(一) / 295早晨(二) / 298寶石 / 299印證 / 300借口 / 301鐘聲 / 303四月十五日 / 305四月十七日 / 307四月二十日 / 311四月二十二日 / 314(給文昕的信之一) / 315背離 / 319終于 / 322附1:(一段對話) / 324附2:撞車 / 332附3:(無題) / 335輯五 隨感奇遇 / 340城點問答(一) / 342城點問答(五) / 344“上帝”危機 / 348“進化”危機 / 349罕語詞點 城語不全 / 352影響你的一句話 / 364(《紅樓夢》翻讀隨筆) / 365我不能想得太多 / 370給《Today》的信 / 373說“份兒” / 375讀詩 / 379國語妙境 / 381植物人 / 384鬼技多端 / 386青夜 / 388詩奇觀二則 / 390《顧城寓言童話詩選》后記 / 393江上一棵樹 / 394樹枝的疏忽 / 398附:在亮亮的天空下(早期小說) / 402在亮亮的天空下( 初草殘頁) / 416
下冊目錄輯六 散 談(散談一) / 016(散談二) / 034(散談三) / 036(散談四) / 063(散談五) / 065(散談六) / 078(散談七) / 099(散談八) / 103(散談九) / 108(散談十) / 114輯七 書簡及日記1. 寫給父母(1992 年3 月24 日發自柏林) / 1222. 寫給父母(1992 年4 月12 日收于北京) / 1303. 寫給父母(1992 年4 月15 日收于北京) / 1324. 寫給父母(1992 年4 月22 日收于北京) / 1335. 日記(1992 年5 月9 日記于赴美途中) / 135
…… ……輯外顧鄉:我面對的顧城*后十四天 / 295 編后記
半夢:散文卷(顧城海外遺集)(上下) 節選
半夢:散文卷(顧城海外遺集)(上下) 相關資料
1.你相信了你編寫的童話/自己就成了童話中幽藍的花/你的眼睛省略過/病樹、頹墻/銹崩的鐵柵/只憑一個簡單的信號/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蟈蟈的隊伍/向沒有被污染的遠方/出發搜索/心也許很小很小/世界卻很大很大/于是, 人們相信了你/相信了雨后的塔松/有千萬顆小太陽懸掛/桑椹、釣魚竿彎彎繃住河面/云兒纏住風箏的尾巴/無數被搖撼的記憶/抖落歲月的塵沙/以純銀一樣的聲音/和你的夢對話/世界也許很小很小/心的領域很大很大。——著名詩人舒婷
2.我讀顧城*近的一首詩,題目叫做《我們寫東西》。詩里說:“我們寫東西,像蟲子,在松果里找路,一粒一粒運棋子,有時,是空的,集中咬一個字,壞的,里面有發霉的菌絲,又咬一個”;詩里還說:“不能把車準時趕到,松樹里去,種子掉在地上,遍地都是松果。”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呢?語言,就是“集中咬一個字”的那個“字”,對于顧城是什么意義呢?一九八七年底在香港中文大學,聽顧城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語言就像鈔票一樣,在流通過程中已被使用得又臟又舊。但顧城有時也須向現實妥協,他承認語言的使用功能,并且利用這功能來與人交談,在大學講課,于某些場合介紹自己和自己的詩。這使用功能于他還有一種船的作用,可將他渡到大海中間,登上一個語言的島。這是一副語言的島嶼景觀,它遠離大陸,四周是茫茫海天一色。——著名作家王安憶
3.顧城悲劇令我震驚,我一時無以言對。除了回答一次來自遠方的電話采訪之外,我保持了沉默。顧城、謝燁、英兒都是我的年輕朋友,英兒更是我的學生,我對他們了解甚多。我失語,是因為我痛苦至深。對顧、謝以這樣的方式告別人世,我極為遺憾。謝燁是從外表和內心都非常美好的女性,我對她充滿懷念。不論有多少原因導致這樣的悲劇發生,我無法掩飾對顧城這一行為的厭惡,我當然遣責他瘋狂式的殘忍。——北京大學教授謝冕
半夢:散文卷(顧城海外遺集)(上下) 作者簡介
顧城,中國當代詩人。1956年生于北京,曾輟學放豬,做過木工。20世紀70年代開始自學寫詩,并成為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先后于歐、美、新西蘭進行文化交流、講學活動。1992年獲德國DAAD創作年金。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蘭寓所辭世,留下大量詩作。德國漢學家顧彬稱顧城是中國當代“最好的詩人”。
- 主題:顧城一直是心中的意難平
《半夢》收入顧城在海外撰寫、口述整理的幾乎全部散文作品,附錄一篇小說卷出版后發現的顧城早期小說《在亮亮的天空下》,以補“顧城小說全編”之遺珠;另全文收錄作者姐姐顧鄉詳作補注的紀實散文《我面對的顧城*后十四天》。滿意!
- 主題:痛惜一個作家的不幸命運
顧城的詩歌很多年前讀過。關于海外的情形,一直是閱讀的盲點。中圖網搜集到4種7冊,裝幀都很漂亮;可惜裝幀形式不一致。另兩冊也在其他網站購得。計劃讀一遍。
- >
自卑與超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