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可再生能源基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320738
- 條形碼:9787518320738 ; 978-7-5183-2073-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可再生能源基礎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關于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基礎讀物, 內容涉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及核能等常規能源及生物質能、地熱能、風能、太陽能、水電、太陽輻射能、太陽熱能以及光伏發電可再生能源, 介紹了能量的儲存和傳輸及中國、美國、印度等國的能源政策, 對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可再生能源基礎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寫作本書的目的
1.2 能源對社會為何如此重要?
1.3 什么是能量?
1.4 是否還有某些未知的新的能量形式?
1.5 能量的單位是什么?
1.6 熱力學定律
1.7 什么是能源?
1.8 世界能源問題究竟是什么?
1.9 如何定義綠色或可再生能源?
1.10 為何可再生能源和資源的保護長期以來被忽視?
1.11 能效真的重要嗎?
1.12 哪一種可再生能源*有前景?
1.13 誰處于可再生能源的世界領先地位?
1.14 能源的未來可能是什么狀況?
1.15 為未來指明*佳方案的復雜性
1.16 小結
問題
參考文獻
第2章 化石燃料
2.1 概述
2.2 煤炭
2.3 石油和天然氣
2.4 小結
問題
參考文獻
第3章 核能基礎
3.1 早期概況
3.2 原子核的發現
3.3 盧瑟福散射實驗的數學運算
3.4 原子及其核的組成和結構
3.5 核半徑
3.6 核力
3.7 電離輻射和核轉變
3.8 核的質量和能量
3.9 核結合能
3.10 核聚變的能量釋放
3.11 核裂變的機制
3.12 核聚變的機制
3.13 放射性衰變定律
3.14 保健物理學
3.15 輻射探測器
3.16 輻射源
3.17 輻射對人類的影響
3.18 小結
問題
參考文獻
第4章 核能技術
4.1 概述
4.2 早期歷史
4.3 臨界質量
4.4 核武器和核擴散
4.5 世界首個核反應堆
4.6 第1代和第Ⅱ代核反應堆
4.7 已有反應堆類型
4.8 反應堆事故
4.9 燃料循環前端:獲得原礦石
4.10 燃料循環后端:核廢料處理
4.11 大規模核電力的經濟效益
4.12 小型模塊化核反應堆
4.13 核聚變反應
4.14 小結
問題
參考文獻
第5章 生物燃料
5.1 概述
5.2 光合作用
5.3 生物燃料分類
5.4 生物燃料其他用途及社會環境影響
5.5 人造光合作用
5.6 總結
問題
參考文獻
第6章 地熱能
6.1 概述
6.2 地球內部的地球物理特征
6.3 地溫梯度
6.4 資源特征和相對富集程度
6.5 地熱發電廠
6.6 地熱民用和商業用途
6.7 地熱可持續性
6.8 環境影響
6.9 地熱發電經濟效益
6.10 小結
問題
參考文獻
第7章 風能
7.1 概述
7.2 風能特征和資源
7.3 傳給渦輪機的能量
7.4 渦輪類型和相關術語
7.5 可控的和*優的風速渦輪機性能
7.6 供電及輸電網集成
7.7 微風
7.8 近岸風力
7.9 環境影響
7.10 不同尋常的設計和應用
問題
參考文獻
第8章 水動力能
8.1 概述
8.2 波浪、潮汐和海洋熱能資源
8.3 潮汐能及成因
8.4 海洋熱能轉化
8.5 水力發電對社會和環境影響
8.6 小結
問題
參考文獻
第9章 太陽輻射與地球氣候
9.1 概述
9.2 電磁輻射
9.3 光譜類型
9.4 太陽在天空中的視運動
9.5 太陽輻射的利用
9.6 太陽能集熱器的*優方位及傾向
9.7 溫室效應
9.8 小結
問題
參考文獻
第10章 太陽輻射熱能
10.1 概述
10.2 太陽能熱水系統
10.3 平板集熱器
10.4 真空管集熱器
10.5 集熱器和系統效率
10.6 管道熱損耗
10.7 水箱和熱容
10.8 被動式太陽能熱水系統
10.9 游泳池加熱
10.10 空間加熱和制冷
10.11 非常適合發展中國家的三個應用
10.12 發電
10.13 小結
附錄四 種熱量傳遞機制
問題
參考文獻
第11章 太陽能光伏
11.1 概述
11.2 導體、絕緣體和半導體
11.3 半導體通過摻雜電導率增加
11.4 pn結
11.5 通用光伏電池
11.6 太陽能的電學性能
11.7 太陽能電池及太陽能系統的效率
11.8 太陽能系統的效率
11.9 電網連接和逆變器
11.10 其他類型的太陽能電池
11.11 環境問題
11.12 小結
附錄基本量子力學和能帶的形成
問題
參考文獻
第12章 節能和能源效率
12.1 概述
12.2 除了效率之外影響能源相關選擇的因素
12.3 *低的低掛果實
12.4 效率和節能的障礙
12.5 能源效率和節能*終會徒勞嗎?
12.6 小結
問題
參考文獻
第13章 能源儲存與運輸
13.1 能源儲存
13.2 能量傳輸
13.3 小結
問題
參考文獻
第14章 氣候和能源:政策、政治和公眾輿論
14.1 國際條約的重要性
14.2 三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在干什么?
14.3 世界擺脫化石燃料需要多長時間?
14.4 公眾輿論如何發展
14.5 *好的出路
14.6 小結
14.7 一些結論性的思考
問題
參考文獻
附錄 問題答案
1.1 寫作本書的目的
1.2 能源對社會為何如此重要?
1.3 什么是能量?
1.4 是否還有某些未知的新的能量形式?
1.5 能量的單位是什么?
1.6 熱力學定律
1.7 什么是能源?
1.8 世界能源問題究竟是什么?
1.9 如何定義綠色或可再生能源?
1.10 為何可再生能源和資源的保護長期以來被忽視?
1.11 能效真的重要嗎?
1.12 哪一種可再生能源*有前景?
1.13 誰處于可再生能源的世界領先地位?
1.14 能源的未來可能是什么狀況?
1.15 為未來指明*佳方案的復雜性
1.16 小結
問題
參考文獻
第2章 化石燃料
2.1 概述
2.2 煤炭
2.3 石油和天然氣
2.4 小結
問題
參考文獻
第3章 核能基礎
3.1 早期概況
3.2 原子核的發現
3.3 盧瑟福散射實驗的數學運算
3.4 原子及其核的組成和結構
3.5 核半徑
3.6 核力
3.7 電離輻射和核轉變
3.8 核的質量和能量
3.9 核結合能
3.10 核聚變的能量釋放
3.11 核裂變的機制
3.12 核聚變的機制
3.13 放射性衰變定律
3.14 保健物理學
3.15 輻射探測器
3.16 輻射源
3.17 輻射對人類的影響
3.18 小結
問題
參考文獻
第4章 核能技術
4.1 概述
4.2 早期歷史
4.3 臨界質量
4.4 核武器和核擴散
4.5 世界首個核反應堆
4.6 第1代和第Ⅱ代核反應堆
4.7 已有反應堆類型
4.8 反應堆事故
4.9 燃料循環前端:獲得原礦石
4.10 燃料循環后端:核廢料處理
4.11 大規模核電力的經濟效益
4.12 小型模塊化核反應堆
4.13 核聚變反應
4.14 小結
問題
參考文獻
第5章 生物燃料
5.1 概述
5.2 光合作用
5.3 生物燃料分類
5.4 生物燃料其他用途及社會環境影響
5.5 人造光合作用
5.6 總結
問題
參考文獻
第6章 地熱能
6.1 概述
6.2 地球內部的地球物理特征
6.3 地溫梯度
6.4 資源特征和相對富集程度
6.5 地熱發電廠
6.6 地熱民用和商業用途
6.7 地熱可持續性
6.8 環境影響
6.9 地熱發電經濟效益
6.10 小結
問題
參考文獻
第7章 風能
7.1 概述
7.2 風能特征和資源
7.3 傳給渦輪機的能量
7.4 渦輪類型和相關術語
7.5 可控的和*優的風速渦輪機性能
7.6 供電及輸電網集成
7.7 微風
7.8 近岸風力
7.9 環境影響
7.10 不同尋常的設計和應用
問題
參考文獻
第8章 水動力能
8.1 概述
8.2 波浪、潮汐和海洋熱能資源
8.3 潮汐能及成因
8.4 海洋熱能轉化
8.5 水力發電對社會和環境影響
8.6 小結
問題
參考文獻
第9章 太陽輻射與地球氣候
9.1 概述
9.2 電磁輻射
9.3 光譜類型
9.4 太陽在天空中的視運動
9.5 太陽輻射的利用
9.6 太陽能集熱器的*優方位及傾向
9.7 溫室效應
9.8 小結
問題
參考文獻
第10章 太陽輻射熱能
10.1 概述
10.2 太陽能熱水系統
10.3 平板集熱器
10.4 真空管集熱器
10.5 集熱器和系統效率
10.6 管道熱損耗
10.7 水箱和熱容
10.8 被動式太陽能熱水系統
10.9 游泳池加熱
10.10 空間加熱和制冷
10.11 非常適合發展中國家的三個應用
10.12 發電
10.13 小結
附錄四 種熱量傳遞機制
問題
參考文獻
第11章 太陽能光伏
11.1 概述
11.2 導體、絕緣體和半導體
11.3 半導體通過摻雜電導率增加
11.4 pn結
11.5 通用光伏電池
11.6 太陽能的電學性能
11.7 太陽能電池及太陽能系統的效率
11.8 太陽能系統的效率
11.9 電網連接和逆變器
11.10 其他類型的太陽能電池
11.11 環境問題
11.12 小結
附錄基本量子力學和能帶的形成
問題
參考文獻
第12章 節能和能源效率
12.1 概述
12.2 除了效率之外影響能源相關選擇的因素
12.3 *低的低掛果實
12.4 效率和節能的障礙
12.5 能源效率和節能*終會徒勞嗎?
12.6 小結
問題
參考文獻
第13章 能源儲存與運輸
13.1 能源儲存
13.2 能量傳輸
13.3 小結
問題
參考文獻
第14章 氣候和能源:政策、政治和公眾輿論
14.1 國際條約的重要性
14.2 三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在干什么?
14.3 世界擺脫化石燃料需要多長時間?
14.4 公眾輿論如何發展
14.5 *好的出路
14.6 小結
14.7 一些結論性的思考
問題
參考文獻
附錄 問題答案
展開全部
可再生能源基礎 作者簡介
羅伯特·歐利希,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物理學教授。在布魯克林學院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是美國物理學會會員。之前就職于喬治梅森大學物理系和紐約州立大學,從事物理學教學近四十年。
書友推薦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唐代進士錄
- >
回憶愛瑪儂
- >
莉莉和章魚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