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碳匯交易機制建設與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協調發展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84517
- 條形碼:9787010184517 ; 978-7-01-018451-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森林碳匯交易機制建設與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協調發展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是2014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森林碳匯交易機制建設與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協調發展研究》(14CJY012)的結項成果。碳匯,是指通過植樹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復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過程、活動或機制。選題首先從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森林碳匯交易機制建設的基本現狀出發,利用森林碳匯供給模型、納入政府行為的博弈論模型探討兩項制度建設的理論關聯,解析二者之間在政策層面、金融層面、經營管理層面的關聯機制;其次分別從政策協調、金融互助、經營管理層面具體探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森林碳匯交易機制建設間協調發展的必要性與具體途徑;*后結合國際經驗教訓提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森林碳匯交易機制建設間協調發展的輔助措施。
森林碳匯交易機制建設與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協調發展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是2014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森林碳匯交易機制建設與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協調發展研究》(14CJY012)的結項成果。碳匯,是指通過植樹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復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過程、活動或機制。選題首先從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森林碳匯交易機制建設的基本現狀出發,利用森林碳匯供給模型、納入政府行為的博弈論模型探討兩項制度建設的理論關聯,解析二者之間在政策層面、金融層面、經營管理層面的關聯機制;其次分別從政策協調、金融互助、經營管理層面具體探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森林碳匯交易機制建設間協調發展的必要性與具體途徑;*后結合國際經驗教訓提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森林碳匯交易機制建設間協調發展的輔助措施。
森林碳匯交易機制建設與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協調發展研究 目錄
摘 要
引 言
**章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歷程、現狀及績效
**節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歷程
一、土地改革時期
二、集體化林權發展階段
三、林業三定時期
四、現代林業發展階段
五、集體權改深化階段
第二節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現狀
一、森林資源變化情況
二、林權流轉情況
三、林權抵押貸款情況
第三節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績效
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目標
二、績效評價方法說明與選取
三、林改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
四、林改經濟效益實證檢驗
第二章 森林碳匯交易機制設置、地區實踐及儲量測算
**節 國際碳市場與森林碳匯交易機制簡介
一、國際碳市場基本情況
二、國際森林碳匯交易機制與碳匯項目
第二節 我國森林碳匯機制簡介
一、我國森林碳匯發展概況
二、我國森林碳匯交易機制
第三節 我國試點地區的森林碳匯交易機制
一、北京市森林碳匯交易機制
二、深圳市森林碳匯交易機制
三、廣東省森林碳匯交易機制
四、湖北省森林碳匯交易機制
五、重慶市森林碳匯交易機制
第四節 我國森林碳匯項目的實踐
一、試點省市森林碳匯項目的實踐
二、非試點省市森林碳匯項目的實踐
第五節 我國森林碳匯量及碳匯經濟價值的測算
一、森林碳匯量測算
二、森林碳匯經濟價值測算
第三章 集體林權改革與森林碳匯建設協調發展的理論分析
**節 基礎理論
一、外部性理論
二、碳排放權交易理論
三、綠色發展理念
第二節 森林碳匯的供給與需求
一、森林碳匯供給分析
二、森林碳匯需求分析
第三節 集體林權改革和森林碳匯建設協調發展的理論關聯
一、集體林權改革與森林碳匯建設協調發展的依據
二、集體林權改革與森林碳匯建設協調發展的理論價值
三、集體林權改革與森林碳匯建設的關聯機制
第四章 林業發展的國際經驗借鑒
**節 美國林業發展的政策、金融及管理經驗
一、林業政策層面
二、林業金融層面
三、林業經營管理層面
四、美國林業發展的經驗啟示
第二節 歐盟林業發展的政策、金融及管理經驗
一、林業政策層面
二、林業金融層面
三、林業經營管理層面
四、歐盟林業發展的經驗啟示
第三節 日本林業發展的政策、金融及管理經驗
一、林業政策層面
二、林業金融層面
三、林業經營管理層面
四、日本林業發展的經驗啟示
第四節 印度林業發展的政策、金融及管理經驗
一、森林政策層面
二、林業金融層面
三、森林管理層面
四、印度林業發展的經驗啟示
第五章 森林碳匯機制建設與集體林權改革協調發展的政策兼容機制
**節 我國林業政策的權屬特征與改革方向
一、林業產權歸屬特征分析
二、林業政策改革目標與方向
第二節 森林碳匯相關的林業政策
一、森林權責法律制度
二、森林生態補償制度
三、森林經營管理制度
第三節 集體林權與森林碳匯的政策兼容性分析
一、林權歸屬的界定問題
二、林權計量政策問題
三、森林采伐限額制度與碳匯市場交易安排
四、林業補貼政策與碳匯交易成本收益
五、林權損益不確定問題
第四節 林業政策兼容問題的博弈分析
一、假設條件
二、博弈模型選擇
三、博弈模型的選擇策略集
四、政府與供給方的博弈模型設計與效益討論
五、雙方博弈過程及策略選擇
六、博弈結果分析
第五節 政策兼容機制設計
一、森林碳匯交易市場發展初期的政策協調
二、森林碳匯交易市場發展運行期的政策協調
三、森林碳匯交易市場成熟期的政策協調
第六章 森林碳匯機制建設與集體林權改革協調發展的金融互助機制
**節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進程中的林業金融支持
一、林業金融支持的總量與構成
二、林業金融支持的類型與作用
三、林業金融支持的主要局限
第二節 森林碳匯產品對豐富林業信貸金融支持的作用
一、森林碳匯基礎金融產品能夠擴大林業信貸金融支持
二、碳匯衍生金融產品將為林業信貸提供風險規避工具
三、森林碳匯金融組織服務體系將提升林業信貸服務質量
第三節 森林碳匯金融支持問題的實證分析
一、歐盟碳排放權資產定價模型實證分析
二、我國金融體系支持林業經濟發展的實證分析
第四節 森林碳匯機制建設與集體林權改革的金融互助體系構建
一、森林碳匯準備階段政府主導的政策性金融體系
二、森林碳匯初步發展階段的碳匯信托基金支持體系
三、森林碳匯深入發展階段的項目融資支持體系
四、森林碳匯全面實施階段資產證券化融資模式
第七章 森林碳匯機制建設與集體林權改革協調發展的經營管理機制
**節 林業經營管理概述
一、林業經營管理的定義
二、林業經營管理的分類
第二節 我國林業經營管理現狀
一、林業的組織結構模式
二、準備階段的經營模式
三、造林階段的經營模式
四、防護階段的經營模式
第三節 林業經營管理模式與森林碳匯的關系
一、林業經營組織結構與森林碳匯
二、準備階段管理模式與森林碳匯
三、造林階段管理模式與森林碳匯
四、防護階段管理模式與森林碳匯
第四節 林業經營管理模式影響森林碳匯的實證分析
一、森林碳匯量的測算方法
二、碳泄漏的測算
三、碳吸收的測算
四、不同經營模式的影響
第五節 林業管理模式設計
一、林業經營組織結構模式的設計
二、準備階段的經營管理模式設計
三、造林階段的經營管理模式設計
四、防護階段的經營管理模式設計
第八章 促進森林碳匯機制建設與集體林權改革協調發展的配套對策
**節 森林碳匯交易機制與集體林權改革協調發展的基本內容
一、森林碳匯交易機制初期的內容設計
二、森林碳匯交易機制中期的內容設計
三、森林碳匯交易機制成熟期的內容設計
第二節 推動森林碳匯交易機制建設與集體林權改革協調發展的路徑
一、森林碳匯交易機制建設初期的路徑設計
二、森林碳匯交易機制建設中期的路徑設計
三、森林碳匯交易機制建設成熟期的路徑設計
第三節 促進森林碳匯交易機制建設與集體林權改革協調發展的對策
一、碳匯交易機制建設初期的對策
二、碳匯交易機制建設中期的對策
三、碳匯交易機制建設成熟期的對策
結語
參考文獻
附表
后記
展開全部
森林碳匯交易機制建設與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協調發展研究 作者簡介
張偉偉(1981年9月-),男,吉林省長春市人,博士,長春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首屆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第十二屆吉林省青年聯合會委員,吉林省林學會林業碳匯分會副理事長,吉林財經大學農村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北方能源環境交易所客座教授,近年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項目9項,參與項目20余項。發表論文30余篇,其中CSSCI收錄20篇,出版專著8部,獲得省市級獎項8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