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組織再造媒介社會學的中國視角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85477
- 條形碼:9787010185477 ; 978-7-01-018547-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組織再造媒介社會學的中國視角 本書特色
媒介社會學學科的創立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八十年代末被介紹到我國,是一門新興的傳播學與社會學融合的學科。國內從媒介社會學的視角來研究中國問題的成果不多,而且傾向于研究媒體問題,真正以之研究社會問題的成果很少。本稿從媒介技術革命的背景出發,聚焦媒介與社會的互動及轉型。結合中國實際,以“組織”“科層”和“變遷”為三個關鍵詞,對媒介組織、社會組織與政府組織之間的互嵌與重構,新媒介的“去科層化”功能,新媒體對社會及制度變遷的推動以及大眾傳媒自身“科層體制”的轉型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具有鮮明的問題意識和中國本土研究視角。
組織再造媒介社會學的中國視角 內容簡介
媒介社會學學科的創立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八十年代末被介紹到我國,是一門新興的傳播學與社會學融合的學科。國內從媒介社會學的視角來研究中國問題的成果不多,而且傾向于研究媒體問題,真正以之研究社會問題的成果很少。本稿從媒介技術革命的背景出發,聚焦媒介與社會的互動及轉型。結合中國實際,以“組織”“科層”和“變遷”為三個關鍵詞,對媒介組織、社會組織與政府組織之間的互嵌與重構,新媒介的“去科層化”功能,新媒體對社會及制度變遷的推動以及大眾傳媒自身“科層體制”的轉型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具有鮮明的問題意識和中國本土研究視角。
組織再造媒介社會學的中國視角 目錄
組織再造媒介社會學的中國視角 作者簡介
潘祥輝,文學博士,歷史學博士后,現為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愛思想網”及“傳媒學術網”專欄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華夏傳播學、媒介考古學、比較傳播學、中國媒介社會學、政治傳播學等。研究興趣較為廣泛,首創“傳播失靈理論”(Communication Failure Theory).提出了蘇聯解體的“傳播失靈說”、五四運動的“觀眾成本說”,以及傳播史上的“青銅時代”等命題。在新聞傳播學研究領域首次引入了歷史制度主義和社會生物學分析視角。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2項,省部級課題5項。出版有《媒介演化論:歷史制度主義視野下的中國媒介制度變遷研究》《華夏傳播新探:一種跨文化比較視角》等著作,在《傳播與社會學刊》《新聞學研究》《新聞與傳播研究》《國際新聞界》《現代傳播》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70余篇。2010年及2014年兩度赴香港中文大學訪學,2011年赴香港城市大學訪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煙與鏡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