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為理想奮斗的彭湃一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77281
- 條形碼:9787010177281 ; 978-7-01-017728-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為理想奮斗的彭湃一家 內容簡介
毛澤東稱彭湃是“農民運動大王”: 徐向前說:“彭湃洪亮的聲音,革命的熱情,堅強的意志,對革命的前途充滿著必勝的信心,都使我們永懷不忘。” 1927年10月,彭湃在廣東海陸豐地區領導武裝起義后,建立了中國一個農村蘇維埃政權——海陸豐蘇維埃政府。民主革命時期,他撰寫的《海豐農民運動》一書,成為從事農民運動者的必讀書。1929年8月30日,由于叛徒出賣,彭湃在上海龍華英勇就義,時年僅33歲。 在彭湃的影響和感召下,彭湃一家前仆后繼,先后有數位骨肉親人為革命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今天,彭湃的后人們,一直沿著他開創的道路,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努力奮斗著{
為理想奮斗的彭湃一家 目錄
**編 農運之王 建軍元勛
彭湃傳略
為農民利益鞠躬盡瘁
——紀念彭湃誕辰110周年
為“趕快將新社會現在我們的眼前”而獻身
——紀念彭湃同志誕辰120周年
滿門英烈千古流芳
第二編 精神不死 英雄千古
彭楊顏邢四同志被敵人捕殺經過
奔向海陸豐
回憶海陸豐的斗爭
彭湃
我所知道的彭湃
彭湃
謁得趣書室——贈彭老母
海豐農民運動及其指導者彭湃
南昌起義中的周恩來和彭湃
一個生死于理想的人
——追念中國農民真實的朋友和導師彭湃氏
難忘的引路人
北上武漢途中
湃的小史
彭湃與彭家
往事的回憶
肝膽相照手足同懷
——周恩來與彭湃的友誼
彭澤民與彭湃的相遇和友誼
我的故鄉我的爺爺
——彭伊娜訪談錄
第三編 劫波歷盡 春暖紅場
習仲勛平反彭家冤案
歷盡劫波的彭湃一家
情暖后來人
——楊尚昆會見彭湃烈士后代追記
第四編 滿門忠烈千古流芳
革命母親的風雨人生
——懷念彭湃母親周鳳
沖破封建牢籠為革命奮斗終生
——記彭湃妻子蔡素屏烈士
……
第五編 踐行信仰 不忘初心
后記
為理想奮斗的彭湃一家 節選
《為理想奮斗的彭湃一家》: 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隨后汪精衛在武漢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中共中央決定舉行南昌起義,回擊反革命政變。彭湃參與了以周恩來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領導南昌起義,后揮師南下廣東。在這個革命緊急關頭,由于彭湃長期在海陸豐奠定了堅實的革命基礎,海陸豐兩縣民眾在中共海陸豐地委領導下,于4月、9月兩次舉行武裝起義。彭湃10月底回到海陸豐,又領導了第三次武裝起義,并創建了海陸豐革命根據地。在革命根據地創建的過程中,他在很多方面都走在其他地區的前面,使這個根據地具有鮮明的特點:**,在全國*早打出蘇維埃的旗幟,建立了全國*早的縣級蘇維埃政權。1927年11月中下旬,陸豐縣、海豐縣蘇維埃政府,就在彭湃的領導下相繼建立。第二,政權建設很完備,創立了很多民主建政的成功經驗。第三,*早制定出比較正確的土地分配制度,在全國*早開展了土地革命。在1927年11月召開的海陸豐兩縣工農兵代表大會上,彭湃就提出按照人數多少分;按照人的力量(老、幼、強、弱)分;按照家庭經濟有無別種經濟收入分;按照土地肥瘠分;分田地的時期不限定等分配田地的五項標準。大會不僅通過了這些標準和《沒收土地案》,而且在會后很快分掉了地主階級的土地。第四,不僅重視武裝斗爭,而且*早形成了一套正規部隊、地方部隊和赤衛隊三級武裝斗爭的系統,總結出了“用群眾作戰方法來消滅敵人”“誘敵深入”“集中力量各個擊破敵人”等一套成功的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第五,不僅重視黨的組織建設,而且非常重視黨的思想建設,創造了一套黨的建設的成功經驗。1928年1月,彭湃領導東江特委開辦的黨校,在全黨也是*早的。 彭湃領導建立的海陸豐革命根據地,為其他革命根據地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一再為中共中央所肯定,在全國產生了廣泛的影響。1927年12月,中共中央機關刊物《布爾什維克》發表題為《中國**個蘇維埃》的長篇文章,對海陸豐蘇維埃政權給予了高度評價。12月31日,中共中央還曾指示湖南省委:“應在湘贛邊境或湖南創造一個深入土地革命的割據局面——海陸豐第二。”1928年1月3日,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通過的文件也說:“海陸豐蘇維埃政權之豐富材料,他的勝利,他的經驗,應當充分地運用到一切農民暴動中去。”接著,文件列舉了海陸豐在9個方面的經驗。隨著中共廣東省委編寫的5萬多字的小冊子《海陸豐蘇維埃》在全黨發行,海陸豐革命根據地的影響就更大了。后來的所有歷史著作都高度贊揚毛澤東創建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大意義,但在當時,海陸豐革命根據地的影響要比井岡山大得多。 1927年5月,彭湃在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委員,不久又被推舉為中央臨時政治局委員。在1928年召開的中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及一中全會上,又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同年增補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并于11月被調到上海擔任中共中央農委書記。正是在這個崗位上,他于1929年8月24日由于叛徒的出賣被捕,30日在國民黨龍華淞滬警備司令部英勇就義,年僅33歲。第二天,中共中央在告全國人民書中,對彭湃等烈士的重大歷史貢獻和英勇斗爭事跡做出高度評價,指出:“他們這樣的革命斗爭的歷史早已深入全國廣大群眾的心中,而成為廣大群眾*擁護的領袖。誰不知廣東有彭湃,誰不知彭湃是中國農民運動的領袖。”9月,瞿秋白在蘇聯編輯出版《紀念彭湃》-書,在該書的前言中高度贊揚彭湃說:“他是做群眾運動工作的模范,他是能真正深入到群眾里面的同志。他的勇敢、果決的精神,工作的能耐,在從來未有的中國白色恐怖之下工作,這是黨內同志無論哪一個都是極端地佩服他的。他是中國勞苦的農民群眾頂愛的、頂尊重的領袖。” ……
- >
回憶愛瑪儂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經典常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巴金-再思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