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經濟法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190441
- 條形碼:9787514190441 ; 978-7-5141-9044-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經濟法學 內容簡介
《經濟法學》是廣東財經大學為加強商法融合課程建設,進一步彰顯“商法融合”辦學特色而編寫的系列教材之一。全書分為三部分:經濟法基本原理、宏觀調控法和市場規制法。考慮到經管類學生參加各種各類會計師考試、稅務師考試、審計師考試等對經濟法的需求,在課程內容中適當增加了與實際聯系比較緊密的、比較詳細的、實操性較強的法律規定。
經濟法學 目錄
第1章 經濟法概述
1.1 經濟法的概念和調整對象
1.2 經濟法的本質屬性、理念和經濟學原理
1.3 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1.4 經濟法的體系和淵源
1.5 經濟法律關系
1.6 互聯網經濟的法律規制
第2編 宏觀調控法
第2章 價格調控法
2.1 價格法概述
2.2 價格法的基本制度
2.3 法律責任
第3章 稅收調控法
3.1 稅法概述
3.2 流轉稅法
3.3 所得稅法
3.4 稅收征收管理法
第3編 市場規制法
第4章 公司法
4.1 公司法概述
4.2 有限責任公司
4.3 股份有限公司
4.4 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資格、義務
4.5 公司債券
4.6 公司的財務、會計
4.7 公司的合并、分立、增資、減資、解散、清算
4.8 外國公司的分支機構
4.9 法律責任
第5章 合伙企業法
5.1 合伙企業法概述
5.2 普通合伙企業
5.3 有限合伙企業
5.4 合伙企業解散與清算
第6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
6.1 個人獨資企業法概述
6.2 個人獨資企業的設立
6.3 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及事務管理
6.4 個人獨資企業的解散和清算
第7章 競爭法
7.1 競爭法概述
7.2 反不正當競爭法
7.3 反壟斷法
第8章 產品質量法
8.1 產品質量法概述
8.2 f質量的監督管理
8.3 產品質量義務
8.4 法律責任
第9章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9.1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概述
9.2 消費者的權利和經營者的義務
9.3 消費者權益的國家保護和社會保護
9.4 消費者權益爭議的解決和法律責任的確定
第10章 招標投標法
10.1 招標投標法概述
10.2 招標投標的程序
10.3 招標投標活動中的爭議處理
10.4 招標投標的法律責任
10.5 重要領域的招標投標管理
主要參考文獻
經濟法學 節選
《經濟法學》: 1.3.3 經濟效益原則 1.經濟效益原則的含義及其依據經濟效益原則,就是在所有經濟法律法規中,自始至終都應體現追求*大經濟效益的指導思想,所有經濟活動都要把實現*大經濟效益當作*高目標。也就是說要把經濟效益放在首要的、中心的位置,所有經濟法律法規和一切生產經營活動都要滲透實現經濟效益*大化的精神。 經濟效益原則成為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有其客觀依據,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我國憲法所確立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經濟效益原則的基礎。我國現行憲法明確規定,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國的根本制度,經濟制度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社會主義生產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大限度地滿足廣大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憲法也明確規定把提高經濟效益作為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和內容。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高的法律效力,經濟法作為基本的部門法之一,也應遵循憲法的基本規定和原則精神。要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的根本目的,就應該在現有生產力水平的基礎上,盡可能地發揮現有的物質、技術、人力資源的*大效力,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把經濟效益放在首位,作為全部經濟工作的中心,作為一切經濟活動的根本出發點。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在經濟法中的應用有充分的體現,成為經濟法的一項重要基本原則。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發展和完善是經濟效益原則的現實要求。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國憲法已明確規定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既具有完備的市場機制和市場體系,又具有適度政府干預和科學計劃指導的現代市場經濟。這是世界歷史發展的大趨勢,已成為絕大多數國家的共同選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使市場在宏觀調控指導下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是實現資源配置的*優化,即要實現經濟效益的*大化,其具體要求是產出*適*優、成本*低。由此可見,經濟效益原則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而市場經濟又是法治經濟,它不可能用過去那種直接的行政手段來管理,而必須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主要用法律的手段來保障其運行。在包括憲法、刑法、民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等在內的市場經濟法律體系中,經濟法是*主要、*直接的市場經濟法。因此,經濟法必須集中反映和體現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把經濟效益原則作為其重要的一項基本原則,貫穿于它的始終。 (3)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和根本任務是經濟效益原則的直接決定因素。經濟法是國家干預、協調經濟活動的產物,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宏觀調控是國家管理國民經濟的一項重大措施,是調節和控制財政經濟活動的一種重要手段。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運用立法手段對財經活動進行法律規制,使宏觀調控規范化、制度化和經常化。國家宏觀調控的主要目的是界定和維護產權,提供基礎設施,對企業和私人的微觀經濟行為實行管制,承擔公用部門和公共產業的資源配置,限制壟斷和促進競爭等。總之,是為了克服單純市場調節的缺陷和弊病,把市場和計劃兩種手段有機地結合,發揮各自的長處,彌補相互的不足,使資源的配置實現*優化,使經濟效益達到*大化。經濟法必須充分體現這一目的,反映它所調整的經濟關系的本質。同時,經濟法作為上層建筑的一部分,必須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服務,直接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經濟法的根本任務就是鞏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建立、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護、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系,使市場經濟在經濟法律法規的規制下持續地、有效地、秩序井然地運行。經濟法必須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有效地服務,努力提高經濟效益,堅持效益中心原則,是我國全部經濟工作的重點和歸宿,也是我國經濟立法所要追求的*終價值目標。因此,經濟法必須把效益中心原則作為它的一項重要基本原則,以促進整個社會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增強國家經濟實力、提高生產力水平、改善人民生活。效益中心原則實際上在我國許多經濟法律法規中,特別是新頒布的經濟法律法規中得到了必要而充分的體現。 2.經濟效益原則的基本內容 經濟效益原則的基本內容包括三個方面,即要把握和處理好宏觀經濟效益與微觀經濟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效益與公平這三大基本關系。 (1)宏觀經濟效益與微觀經濟效益。 經濟效益包括宏觀經濟效益和微觀經濟效益,或者說社會整體經濟效益和企業個別經濟效益兩個方面。從根本上說,這兩種效益是一致的、統一的,宏觀經濟效益要以微觀經濟效益為基礎,微觀經濟效益必須符合宏觀經濟效益的需要和要求。經濟法的任務就是要把這兩種效益有機地結合起來,統一起來,既強調宏觀調控,又加強企業管理,使這兩種效益都達到*大化。經濟法應通過建立宏觀調控法律體系,在指導和促進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使企業的生產符合社會的需要,使兩種效益相互促進,共同提高。企業則應在國家宏觀指導下,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社會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產品和財富。 但是,宏觀經濟效益和微觀經濟效益又不是完全一致、永遠一致的,它們之間存在著必然的差異、矛盾和沖突。單個企業或單個經濟主體的經濟效益好并不必然帶來社會整體的經濟效益的實現。如有的企業進行走私、生產假冒偽劣商品、對礦產等自然資源進行掠奪式開采或用其他不正當手段進行違法的生產經營,其個別經濟效益也許是可觀的,但給整個社會卻不一定帶來好的經濟效益,有時甚至出現相反的結果。因為,它們的行為給其他企業、消費者甚至整個社會帶來危害,以致社會不得不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和技術力量進行補救,從而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和損失,使社會宏觀經濟效益降低,甚至出現負效益。而且這種所謂的效益是暫時的、表面的、虛假的,是不可持續的。實際中有些企業紅極一時,之后很快衰敗下去直至大量虧損、瀕臨破產境地,就是明證。反之,社會宏觀經濟效益好,也并不要求所有單個經濟主體或企業都有好的效益,而是要使那些自己創造*佳效益同時也給社會帶來*大收益的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讓不能給社會帶來良好效益而只具有微觀經濟效益的企業自生自滅,既不能為自己創造好效益也不能為社會帶來效益的企業,則應通過法律手段強行解除其主體資格。因此,在社會宏觀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時候,仍然會有相當多的企業被淘汰。經濟法作為宏觀調控法應把重點放在如何提高社會整體的客觀經濟效益上,通過法律手段激勵、促進和保護宏觀經濟效益的提高,從而避免整個社會人、財、物的浪費,以加快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 ……
經濟法學 作者簡介
謝偉,男,河南清豐人,法學博士,博士后,廣東財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美國佩斯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主要從事經濟法和環境法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煙與鏡
- >
自卑與超越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