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中國現代長篇小說:華服傳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6393539
- 條形碼:9787506393539 ; 978-7-5063-9353-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現代長篇小說:華服傳奇 本書特色
朱曉平、解璽璋精言力挺 周孝正、王燕琦、金 汕、王旭東強力推薦 根據本書改編,由北京旭東雨辰影業出品、編劇泰斗鄭萬隆擔任總策劃、《你和我的傾城時光》導演張峰執導的超級年代大劇將于2019年隆重播出,敬請期待!
中國現代長篇小說:華服傳奇 內容簡介
旗袍大師的華服傳奇,裁縫剪呈現的京華煙云。北京城的小裁縫成子獨具匠心,一針一線裁制出一件又一件美麗的旗袍、周正的長衫。他給末代帝后做過禮服,也給總統軍閥制過戎裝,每一個人都從他這里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那件衣裳,而那一件件華服見證了一個又一個的傳奇。大時代,小人物,赤誠匠心展國服錦繡。 根據本書改編,由北京旭東雨辰影業出品、編劇泰斗鄭萬隆擔任總策劃、《你和我的傾城時光》導演張峰執導的超級年代大劇將于2019年隆重播出,敬請期待!
中國現代長篇小說:華服傳奇 目錄
**章 初掌針紉 1
第二章 亂世磨技 45
第三章 新時新衣 83
第四章 時移事遷 119
第五章 華服驚世 165
第六章 各有緣法 207
第七章 萬縷成恩 249
第八章 辭舊迎新 293
第九章 圓滿義成 331
中國現代長篇小說:華服傳奇 節選
**章 初掌針紉 1908年,陰歷十一月初九,大祥。 這個飛龍在天的黃道吉日,是三歲的溥儀登基大典的日子。 這天特別冷,典禮開始前太監給小皇上的皇袍底下加了件貂皮背心。也許穿得不舒服,他在龍椅上一刻也不消停,他的嬤嬤哄了半天才安靜下來。 太和殿上的登基大典按照禮數一項一項進行。所有人的心都提著,擔心這個小孩兒的哭鬧給這個事關國運的典禮帶來不祥的預兆。 但是此刻誰也把握不準后面會發生什么。就好比排演一場大戲,排練的時候面面俱到,一個聲腔一溜臺步都要細扣,可真到了開鑼,一切就只能由它去了。 所有的大臣都聽到了醇親王哄龍椅上的小皇上的話:“……快完了,完了咱回家……”他們感到驚恐——這話是在說大清朝快完了?回家?往哪兒回……滿人的家原本在關外啊! 大概是這些不祥之兆傳了出來,不久街上的孩子唱起了這么個歌謠:“不用掐,不用算,宣統不過兩年半……” 據說這是西安的兩個革命黨編的,他們偶見天上顯現彗星,以此天象為預兆編出這么個民謠,將其傳播開來,給革命黨壯聲勢。 然而可怕的是,即使是個歌謠,流傳開來也是對宣統朝的一個打擊。中國人歷來有“烏鴉嘴”的忌諱。 飛龍在天的好日子大概是給九五至尊準備的,1908年的十一月初九對登基的皇帝溥儀來說是個好日子,對兩百多里外的另一個孩子,可是個不幸的日子。這個沒有大號只有個小名叫“勺子”的孩子在這一天失去了自己的親人。 勺子家在武清城關附近的李莊,這個村子緊挨著京杭大運河,土地肥沃,是個富庶的地方。這里的老百姓不愁吃喝,大概是吃飽喝足有力氣,這一帶的人尚武。武狀元、武舉人層出不窮,*不濟的也到鏢局混個事由,押運漕運的貨物。 勺子的爹也是武藝高強之人,跟遠房親戚李瑞東學過拳腳,勺子還在娘胎里,他就跟著義和團殺向北京了。勺子從記事就聽到有人說,他爹鬧義和團死在北京了。但是姥姥卻總是說他爹沒死,在北京當官呢,等賺了大錢就回來接他們一家子。 勺子四歲那年秋天的一天,姥姥拉著他把他娘送到村口。娘那天穿了身好看的紅衣裳,領子、大襟還鑲著彩色的花邊,可是她好像并不高興,*后是哭著上了一輛驢車,走了。 娘的去向勺子曾經問過姥姥,姥姥說去北京找你爹去了,等你長大了會回來接你。 但是還沒等到爹娘來接他,姥姥就死了,那天正是宣統皇上登基的日子。 同村的親戚們出錢出力幫著處理了姥姥的后事,勺子去了姥姥娘家的親戚柱子家。柱子大號叫李玉柱,比勺子大三歲,兩個人是一起玩著長大的,所以小勺子并沒有感到多么倒霉,反而天天和柱子一起玩比原先還開心。 柱子的爹李昌順有個本家叔叔叫李潤東,這時候五十來歲,曾是紫禁城的四品帶刀侍衛,告老還鄉回到武清,在城關鎮的家里教習李氏子弟文武之道。李氏家族的孩子都可以來他這里習武功、念私塾,于是勺子沾柱子的光,跟著柱子去李潤東家上學。 李潤東是遠近聞名的武林高手,他出身武術世家,從小家里就讓他在六位各有長處的拳師門下學習,以至于他能集各派精華于一身,二十多歲創出“李派太極拳法”,成為華北武術界的領軍人物。在武術發達的武清、天津一帶很有名氣。至今當地仍流傳一個神奇的比武故事: 霍元甲習武學成之后,為生存計,到天津法租界懷慶藥棧海河碼頭當腳夫。他聽說武清河西務運河碼頭有個大力士,武藝高強,就去找他比武,而這個人雖有力氣但不通武功,霍元甲幾下就將其打敗。這人輸了以后告訴霍元甲,你若想成名,可以去城關鎮和外號“鼻子李”的李潤東比武,不論輸贏均可在武術界引起轟動,一舉成名。 霍元甲第二天就前往城關鎮找李潤東。當時李潤東正在宅前空場上指導弟子練功,見客人來訪便請回家中熱情招待。得知霍元甲是來比武的,李潤東看了看三十多歲的霍元甲說:“霍師傅習摔跤,潑跤功夫一定很好,你可以盡全力用潑跤來攻,如果我站立不住你便是高手。” 霍元甲立刻氣運丹田,腳下發力,臀腰帶兩臂,右腳墊隔,變臉潑跤。李潤東站在那兒紋絲未動,他便全力又是向左潑跤,李潤東依然穩如磐石。此時李潤東說話了:“你如果再來第三跤,我管教你出得來回不去。”霍元甲聽聞此言自知功力不濟,沒有潑出第三跤,卻趁其不備使出一招“烏龍擺尾掌”,不想被大鼻子李潤東接招后一掌當胸從屋里推到院子里,仰天倒地。 當晚李潤東設宴款待了霍元甲,酒后將其留宿家中客房,說好第二天早飯后送他坐船回天津。然而第二天天亮備好了早餐,伙計去客房請霍元甲時發現人已經不見了。 這個比武的故事是勺子六歲的時候聽柱子爹說的,柱子爺倆都喜歡習武,這大概是李家家族的傳承。柱子五歲的時候就到李潤東家去學習了,按輩分他管李潤東叫叔爺,有時候柱子也帶上勺子一起去,勺子跟著學幾手摔跤、防身的把式,八卦太極掌他比較喜歡,但是他更喜歡私塾先生教識字。那些個三字經、詩三百他這個蹭課的學生經常比正式的學生先背會。先生說,這孩子應該去城里上洋學堂。 勺子上不起洋學堂,但是他可以去洋教堂。 勺子的姥姥信天主教,村外不遠處有一個漂亮的小教堂,從小姥姥就經常帶著他去做禮拜,他不懂大人們都在念叨什么,但是去教堂是個他喜歡的事,他在那里可以吃一頓中午飯,還可以跟神父赫爾曼學畫畫。 赫爾曼神父是個從英格蘭來的中年人,已經在這里待了好多年,操著一口有點跑調的中國話。那個時代的傳教士在文學、藝術、科技等學科均有涉獵,赫爾曼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個很不錯的畫家。這所教堂里的壁畫——圣母像、耶穌受難、伊甸園……大多出自他手。勺子每次到教堂來都喜歡站在教堂的中間仰望那些壁畫和五顏六色的玻璃窗。陽光從窗戶上的彩色玻璃穿過,落到教堂里就形成了彩色的光束,這個美景唯獨在這里才有,所以小時候勺子特別喜歡去教堂。 比較柱子帶他去的叔爺家,他更喜歡來這兒,這里沒有練武的吼聲,安靜,還有好看的圖畫。 六歲那年的春天,勺子開始跟神父學畫西洋畫。那天他在一間屋子里看見神父的畫架子旁邊放著顏色漂亮的油畫顏料,畫架子上有一幅還沒畫完的風景畫,他心血來潮拿起小刷子似的筆,學著神父的動作沾了些顏色抹了兩筆。柱子嚇壞了,說他毀了神父的畫,但神父進來卻并沒有責備他,神父說他這兩筆涂得恰到好處,還說他是個“天才”。從此他和勺子約定,只要勺子有空過來,他就教他畫畫。 勺子覺得畫畫比背詩寫字練武功更有意思,于是他就經常找借口不跟柱子去他叔爺家,而是跑到教堂來畫畫。 神父跟勺子肯定是前世有緣,他很喜歡這個聰明伶俐的勺子,從線條、透視、色彩一點點給勺子講課,然后搬來幾個石膏人頭教勺子畫素描。勺子學著神父透視方法,經常拿著支鉛筆伸出胳膊瞄著石膏像,定神看一會兒,然后在白紙上畫出大輪廓,然后慢慢地涂描。神父說的是英語,勺子學他說話也覺得好玩,每天嘀嘀呱呱地學他說話,還樂趣無窮地跟他畫畫,日子過得別提多有意思了。 一年過去,到了1907年的春天,勺子已經像模像樣地背著畫架子跟神父出去寫生了。 對神父教勺子畫畫這事兒,村里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比較多的人說是前世勺子可能是個洋人,或者神父是咱村里人,這一世兩個人接續了前緣,否則憑什么神父就不教別人單單教勺子呢? 但是姥姥不這么認為,她說是因為她篤信上帝,上帝關照她的外孫子,派神父教他本事。但是她囑咐勺子,晚上不許在教堂里留宿,她還是擔心那里有異域的鬼怪,晚上把勺子的靈魂帶到洋人的地界去。姥姥雖然是個教徒,可是她腦子里根深蒂固地存有中國老百姓普遍信奉的鬼怪神明之說。 勺子六歲的時候,姥姥說勺子這個名字不能再叫了,孩子大了,應該有個大名。她告訴勺子他的名字的來歷:當他出生的時候,他爹已經離開村里跟著義和團走了。他娘生下他沒人給起名字,就以他出生時他娘看到的東西給他起名。他娘說當時看到了掛在墻上的一把勺子,家里人覺得勺子是往里舀東西的,能聚財,就給起了個小名“勺子”。現在該給勺子起個大號了。 起名還得找有學問的人,姥姥找了柱子,叫他帶著勺子去找李潤東家的教書先生給起個名。 那個先生問了勺子的父姓,想了一會兒,提筆在一張紙上寫下了“郝義成”三個大字,他跟柱子和勺子說,“義”和“成”兩個字在“郝”后面特別吉利。“義”是要提醒孩子做人要有情有義,只要講究“義”就必定好事能“成”。 勺子拿回這張紙給姥姥,又把先生的話告訴姥姥聽,姥姥高興地給他包了頓肉餡餃子,還叫了柱子過來一起吃。從那天起姥姥就不再叫他勺子,而叫他“成子”了。 可是一年以后,成子平靜的生活被打破了。 這天原本是個挺快活的日子。 一大早姥姥叫醒成子,催他趕緊起來吃早飯,今天城里有廟會,昨天說好的柱子和成子一起去趕廟會,把她和幾個教友做的繡花鞋墊、圍裙、套袖拿去賣。 手藝好價格低,不過一個時辰,成子和柱子就賣完了姥姥的東西,兩個人收拾停當,打算在廟會上買點吃食吃了回家。這時候有四個比他們大的孩子糾纏上他們,想搶他們的錢。兩個人本不想惹事,成子把錢綁在身上,跟著柱子離開了廟會。不想這幾個大孩子緊追不舍,大有不給錢不讓走的架勢,柱子好生勸告他們不聽,還詐唬說他們有高氏武功,打他們不費吹灰之力。柱子看走不脫,囑咐成子幾句,兩個人不得不迎戰。 兩個人打四個孩子本來就費力,而且那四個似乎真有些功夫,柱子抽出身上掖的一把皮麻編成的軟鞭,掄圓了猛抽,兩個人趁對方躲避沒回過勁來撒腿就跑。跑過幾條街之后,看他們沒有追過來才松了口氣。想著廟會上那些好吃的東西就吃不上了,柱子說:“帶著你跟我叔爺學武功,你偏不好好學,這下吃虧了吧?”成子自覺自己這方面不行,眨了眨眼沒吭聲。 兩個人默默地往城外走,肚子有點餓,但沒有見到賣吃食的店,又不敢回頭去廟會,只好回家弄吃的。 出城不遠,遇到有家人辦喜事,成子樂了,拉著柱子要過去。柱子不想湊熱鬧,成子說,你不是餓了嗎,過去就有的吃了。 成子過去找管事的要了幾張紅紙一把剪刀,把紅紙從中間向外疊了四折,幾下就剪出幾個圓形的剪紙,中間是四個喜字,外沿是八朵牡丹花,然后又用剪下來的邊角疊了四個元寶。 主人家樂壞了,說這倆孩子是送財童子,領進正堂坐到了娘家人的桌上,兩個人熱熱鬧鬧吃了頓喜宴,臨走還得了幾個喜饃饃。 從這家出來,柱子直夸成子:“真沒想到你還有這本事,能騙吃騙喝!” 成子斜了他一眼:“我騙人家什么了?這也是憑本事得來的!”走了幾步又說了一句:“文武之道,各有所長。不會武功不見得沒有活路。” 柱子吃了人家的嘴短,哈哈笑著認了賬。 回到家太陽已經西斜,姥姥坐在炕上靠著被子垛打盹。成子拎著喜饃饃過來給姥姥看。他喊了聲姥姥她沒吭聲,再推推她肩膀,姥姥就勢倒在床上…… 這天是1908年12月2日——宣統皇帝登基的日子。 姥姥的后事是教會幫著辦的,赫爾曼神父主持教友們捐款給姥姥買了口棺材。把她葬在教堂身后的空地上,墳上面還插了個木頭的十字架。 送走了姥姥,成子被赫爾曼神父領著回到家,把被褥衣裳收拾了一包,跟著神父到教堂去了。 成子去教堂和神父一起生活是村里幾個主事的人商量的結果。首先是赫爾曼神父提出來的,他在胸前劃著十字說,上帝憐憫每一個失去家庭的孩子,教會奉上帝的旨意有收養孤兒的義務。他說他一個人有點寂寞,成子來了兩個人有個伴。他還牽強附會地說成子姓郝,自己叫赫爾曼,這個“赫”和“郝”基本一樣,所以可以視作親戚;成子來了可以跟著他學畫畫,學文化;還有就是教堂一日三餐不成問題,成子絕對不會挨餓;他又說教堂里只有他們兩個人,而到了其他家庭,各種關系比較復雜,孩子會有被排斥的感覺,對孩子的心理成長不是太好…… 幾個主事的并沒有聽懂神父的意思,也不知道孩子成長還有什么“心里”好不好,就是對他承諾的一日三餐聽得特別清楚,他們覺得能吃飽穿暖對一個孩子來說就夠了,故而眾口一詞地答應下來。不過村里人絕對不同意自己的孩子跟著洋人姓,大家說:“姓郝就是姓郝,跟你那個赫沒關系,絕對扯不上親戚,再說我們中國郝家的孩子怎么能跟了洋人姓赫呢?萬一哪天他爹媽回來了也不干啊!還有人提出,孩子還小不懂事,信什么教是以后長大了才能決定的事,現在不許逼他信洋教……” 赫爾曼全部答應了村里人的要求,成子就這樣順順當當地住進了教堂。
中國現代長篇小說:華服傳奇 作者簡介
爾火,本名張曼曼,女,出生于1985年,自小熱愛文學藝術,得益于從事報紙副刊編輯、電視劇編劇的母親從小熏陶,打下了較好的文學寫作基礎。因為本人熱愛中國服飾文化,對旗袍的百年變遷史產生了興趣,在父母的支持和幫助下,經過一年多的寫作與修改,小說《華服傳奇》終于完稿。
- >
煙與鏡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姑媽的寶刀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推拿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