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劇評的境界-(二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624065
- 條形碼:9787549624065 ; 978-7-5496-2406-5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劇評的境界-(二編) 本書特色
本書為戲劇理論學術文章合集。本編延續了*編的體例、風格、宗旨,仍以富有學術性的戲劇評論文章為遴選對象,選編了17個作者的34篇長短不同的大作,入選作者的年齡從30后到90后,跨越了一個甲子。內容涉及對當前眾多劇目的評論以及關于戲劇批評現狀的理論思考。具有學術研究價值。
劇評的境界-(二編) 內容簡介
本書為戲劇理論學術文章合集。本編延續了**編的體例、風格、宗旨,仍以富有學術性的戲劇評論文章為遴選對象,選編了17個作者的34篇長短不同的大作,入選作者的年齡從30后到90后,跨越了一個甲子。內容涉及對當前眾多劇目的評論以及關于戲劇批評現狀的理論思考。具有學術研究價值。
劇評的境界-(二編) 目錄
目錄
李建平
序言:也談“劇評”
田本相(1932)
論學院派戲劇批評
中國話劇的衰落和世界戲劇的萎縮
林克歡(1941)
歷史·舞臺·表演
——評林兆華的文化意向與表演探索
忠義的崩解與離析
——對新編京劇《水滸108忠義堂》的一種解讀
丁羅男(1945):
重建批評的信心
——論新媒體時代的戲劇批評
文學的邊緣化與戲劇的貧困化
——關于戲劇與文學關系的再思考
鄭傳寅(1946)
新時期戲曲文學創作的成就與缺失
戲曲文學創作與地方戲的劇種特色
——以王仁杰的戲曲創作為例
馬也(1949):
査明哲導演藝術論
——“00后現實主義”的崛起與“導演時代”的到來
《曹操與楊修》再認識
解璽璋(1953):
西方戲劇經典的東方想象
——我看近年來中國戲劇舞臺上的西方戲劇
解放了的戲劇觀
——以鄒靜之《我愛桃花》《操場》為例
王評章(1954):
戲曲文學與表演藝術
曾靜萍表演藝術論二題
呂效平(1955):
中國原創話劇的危機時代
——論孟冰劇作
明洞的《趙氏孤兒》
傅謹(1956):
歷史與人性的燭照
——評話劇《知己》與他的兩個京劇改編本
《浴火黎明》與紅色題材的創作空間
施旭升(1964)
戲劇批評:知識分子的“在場”與“表演”
以生命倫理建構舞臺生態美學
——由話劇《生命檔案》所展開的一個可能性維度
胡曉軍(1966)
審慎地面對兩重“歷史”
——從昆劇《景陽鐘變》看歷史題材古典戲曲文本的當代創編
歷史總以藝術的方式實現當代性
——從話劇《大明四臣相》中的嚴嵩鬼魂談起
麻文琦(1967):
為什么重提《蔣公的面子》
——關于當代戲劇批評及其美學原則的思考
庸常或許一生 銘心在此一刻
——評話劇《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
滿新穎(1968)
對當下中國現實題材音樂劇創作問題的思考
從2013年的原創狀況看當下中國歌劇創作的兩個根本問題
李靜(1972):
一生經兩世 知音難復尋
——評舞臺劇《南海十三郎》
《鄉村》:烏托邦的故事 失樂園的寓言
楊子(1977):
烏托邦劇場與主體性重建
——對民間劇場藝術精神的再思考
在不可能性中給予寬恕
——評話劇《冬之旅》
陳恬(1981):
身體存現的光輝
——評青春版婺劇《穆桂英》;
只有RPG玩家才懂《理查三世》
溫方伊(1990):
一廂情愿
——看新編昆劇《春江花月夜》
四海之內皆兄弟
——看吳興國搖滾京劇《蕩寇志》
附錄
姜岫玉
戲劇評論,你的四個“度”呢
后記
展開全部
劇評的境界-(二編) 作者簡介
李偉 ,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戲劇藝術》副主編。武漢大學中國文藝評論基地特聘研究員。上海市“浦江學者”、上海市“曙光學者”。以色列巴伊蘭大學、美國瓦薩學院訪問學者。
書友推薦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史學評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隨園食單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