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3084423
- 條形碼:9787213084423 ; 978-7-213-08442-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本書特色
世界問題的中國答案: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 本書用詳盡的數據和嚴密的邏輯體系科學回答了中國“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這個世界性的難題,以期為世界貢獻經濟發展模式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內容簡介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中國為什么會成功跨越‘貧困陷阱’?” “中國是否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中國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本書以這四大問題為主線,層層遞進,用生動的語言和翔實的圖表數據,闡釋了破解“中等收入陷阱”的方法,尤其是近年來新發展理念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日益深入人心,中國經濟的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增長動力轉換至新的更高形態,中國正在走出一條有自身特色的跨越之路!
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目錄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提出 /3
二、 二、“中等收入陷阱”的定義 /5
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東亞和拉美的比較 /12
四、 四、為什么會出現“中等收入陷阱”? /24
第2 章 中國為什么會成功跨越“貧困陷阱”? 3 9
一、多維貧困的分析框架 /42
二、二、近代發展的落后使得中國成為世界貧困大國 /45
三、中國計劃經濟時期的發展成就 /47
四、 四、經濟發展與減少貧困 /52
五、扶貧開發是走出“貧困陷阱”重要支柱 /65
六、中國減貧促進全球減貧 /76
第3 章 中國是否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8 3
一、中等收入階段的發展挑戰 /86
二、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利條件 /109
第4 章 中國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1 5 7
一、以“五大發展理念”破解中等收入多重陷阱 /161
二、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跨越中等收入階段的關鍵 /177
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實踐創新與理論創新 /206
第5 章 中國邁向高收入的展望 2 0 9
一、基于國際比較的收入分組統計 /211
二、二、中國各地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統計分析 /218
三、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預測與展望 /222
四、 四、中國道路的形成 /227
五、五、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世界意義 /234
后記 /243
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節選
如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好“加減乘除” 隨著中國經濟整體向更高級的階段發展,經濟增長的復雜性和面臨的挑戰也將更加突出,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將成為這個階段經濟增長的核心。產業結構調整意味著不同產業的增長速度有差異,有的產業處于快速成長期,有的產業處于衰落期。因此,從產業發展趨勢來看,有加法有減法。產業結構升級既包括各產業部門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也包括各產業綠色發展能力的不斷增強,同時有效控制經濟增長過程中的各種風險。因此,產業結構升級,有乘法有除法。綜合以上分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就是要綜合利用政策組合,做好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加減乘除”,實現經濟結構優化和增強經濟增長的可持續發展水平。用一個示意性方程表示,就是通過“加減乘除”四則運算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做“加法”就是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增強國民經濟體系中基礎領域(例如農業)的自生能力,滿足基本民生需求以及人民生活質量日益提高的要求,提高有效供給能力。這包括提高農業生產專業化、規模化和現代化水平,提升農業產業化和市場化水平,滿足人民群眾對于高質量農產品的需求;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加快推進制造業的產業結構調整,促進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適應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比例不斷提高的趨勢,通過制度創新加快服務業的整體發展,降低民間資本進入高端服務業的門檻,釋放民間資本推動服務業發展的潛力,特別是拓展民營資本在養老、健康、旅游、文化娛樂等涉及基本民生事業與生活質量的生活服務業發展。大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夯實區域發展“新空間”,深入推進“京津冀”協調發展、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三大區域戰略,切實落實新型城鎮化戰略,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在基礎設施與公用事業領域,積極探索各種類型的公司合作伙伴(PPP)模式。 做“減法”就是消除無效供給,淘汰落后產能,消除阻礙經濟主體活力的制度性因素以及政府對企業的不合理干預,進而增強企業微觀主體活力。當前,應當在“去產能”、“去庫存”初步取得成效的基礎上,繼續推進“去產能”、“去庫存”。消除歧視民間資本的制度環境,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消除對民間資本產業進入的制度性歧視,拓展民間資本的投資領域,提高中小微企業的納稅門檻,降低企業稅負。優化國有企業發展格局也有賴于做好“減法”,其主要任務是通過剝離國有企業中缺乏市場競爭力、非公益、效益低下的非主營業務,淘汰國有企業中的“僵尸企業”,通過國有企業的“瘦身強筋”實現國有企業的“做大做優做強”。 做“乘法”就是全面構筑創新驅動增長模式。“十三五規劃”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成為五大發展之首,并且把“創新驅動”作為“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指標。總體而言,創新驅動對轉變經濟增長模式具有全局性的影響,對產業升級以及整體經濟增長質量發揮乘數效應。做好“乘法”包含三個關鍵支撐因素,一是構建全社會的創新投入機制,發揮制度創新的導向功能,完善國家創新體系;二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對科技人才的激勵,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的創新動能;三是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對創新應用轉化的催化作用,深化資本市場制度改革,積極培育和優化“創新、創業”的資本市場環境,提高資本市場對創新、創業的支持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實現科技創新和科技應用良性發展。總體而言,隨著中國向高收入國家邁進,能否發揮創新驅動的“乘法”效應是關鍵。 做“除法”就是降低單位GDP的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例如,降低能源消耗、水資源消耗,減少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二氧化碳等的排放,其根本目的就是實現綠色發展,夯實可持續發展能力。總體來看,在“十一五”和“十二五”兩個五年規劃的執行中,資源環境類的指標完成狀況較好,而“十三五”時期,資源環境類指標占據25個規劃指標中的10個,并且全部是約束性指標,可以說把綠色發展提升到國家整體發展的新高度。做好“除法”,一方面要提升全社會的綠色發展意識,把促進綠色發展貫穿到生產和生活的各個環節;另一方面要建立嚴格的節能、降耗、減排為主要內容的“除法”標準,作為企業生產的“高壓線”,并在實踐中嚴格執行,不打折扣。此外,也可以通過引導性政策,例如通過綠色財政(例如,政府購買嚴格執行綠色標準)、綠色金融等手段,積極引導企業綠色生產、居民綠色消費。總體而言,做好“除法”就是促進綠色發展,這對提升中國經濟增長質量具有全局性影響,有助于夯實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保證中國經濟發展“行穩致遠”。 ……
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作者簡介
胡鞍鋼,浙江嘉善人,1953年生于中國遼寧省鞍山市。中共十八大代表,現任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是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國情研究(當代中國研究)領域的開拓者和領軍人物。先后兼任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等社會職務。創建并領導的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于2015年入選中國國家高端智庫建設首批25家試點單位;從1998年至今主編高端決策內參《國情報告》,向中共中央、國務院領導人和省部級主要負責人累計報送1300余期,先后獲得黨和國家領導人批示百余次,對中國重大決策產生持續影響。三十年來,出版中國研究專著、合著、譯著多部,近期代表作有《毛澤東時代》、《創新中國集體領導體制》、《中國新發展理念》、《“十三五”大戰略》等。 周紹杰,1975年生,清華大學工學學士、管理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主要為發展研究與政策、中國經濟、國際治理與發展,先后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經濟學季刊》、《world development》等重要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40余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史學評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