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建筑藝術賞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37273
- 條形碼:9787568037273 ; 978-7-5680-3727-3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建筑藝術賞析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9787568037273古人認為,文以載道,詩以言志,藝術也是這樣。藝術是道的人文表現形式。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見《道德經》)約翰福音說:“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見《圣經》)人類學家趙鑫珊認為“神(上帝)就是大自然”。《圣經》也說“神(耶和華)是自有的”(見圣經·出埃及記)。建筑是一種具有象征性的視覺藝術,芒德勃羅說“建筑創作的關鍵在于,建筑師是否以大自然組織自身的方式或人類認識自身和感受世界的方式來認識和表現建筑的本質”,“創造出一種外在形狀只能以象征方式去暗示意義的作品”。 建筑充分體現了功用和審美、技術與藝術的有機結合。盡管各種建筑的形式、用途各不相同,但它們總體上都體現了古羅馬建筑學家維特魯威(Vitruvius)所強調的“實用、堅固、美觀”的原則,力圖展現各種基本自然力的形式、人類的精神與智慧。建筑的審美功能特性在于通過形體結構、空間組合、裝飾手法等,形成有節奏的抽象形式美來激發人在觀賞過程中的審美聯想,從而創造種種特定的審美體驗。如中國故宮的方正嚴謹、中軸對稱,使人感覺整齊肅穆;哥特式教堂的尖頂及高聳的塔樓等,給人向上飛騰之感。北京的天壇、埃及的金字塔、法國的巴黎圣母院、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等等,都以風格特異的抽象造型,給人以獨特的審美感受。隨著當代人類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的日益提高,建筑與環境的和諧也越來越成為人類的迫切需求,建筑的環境美、生態美使建筑的視覺審美擴展到了一個更大的范圍。這也是時代文化精神的一面鏡子,它將準確地反映當今這個時代的文化精神面貌,反映出當代人們的審美趣味。 本書在第二版的基礎上進行修改,適當增加新知識,新實例。在每章內容后新增小結及思考題,以方便讀者對建筑藝術及其歷史的學習。
建筑藝術賞析 內容簡介
本書從建筑概論開始, 向讀者分別介紹了古希亞建筑、古埃及建筑、古希臘建筑、古羅馬建筑。拜占庭建筑哥特建筑、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筑等世界各地的優秀建筑藝術賞析, 案例選擇經典, 十分值得仔細研讀。
建筑藝術賞析 目錄
0.1建筑藝術的特點(1)
0.2建筑藝術的規律(5)
0.3中西建筑藝術比較(14)
0.4浙江建筑文化的延續和發展(22)
1古西亞建筑藝術(42)
1.1蘇美爾文明(42)
1.2波斯帝國的建筑(46)
2古埃及建筑藝術(50)
2.1陵墓建筑(50)
2.2神廟建筑(55)
3古希臘建筑藝術(62)
3.1謝里曼的考古發現(62)
3.2克諾索斯的米諾斯王宮(Palace of Minos)(62)
3.3邁錫尼衛城的獅子門(64)
3.4古典時期的希臘建筑(64)
4古羅馬建筑藝術(74)
4.1羅馬的萬神廟(Pantheon)(74)
4.2羅馬的凱旋門(Triumphal Arch)(76)
4.3羅馬大角斗場(Colosseum)(78)
4.4羅馬的卡瑞卡拉浴場(Baths of Caracalla)(79)
4.5羅馬的戴克里先浴場(Baths of Diocletian)(81)
4.6羅馬的巴西利卡(Basilica)(81)
5拜占庭建筑藝術(87)
5.1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亞大教堂(Church of St. Sophia)(87)
5.2威尼斯圣馬可大教堂(Cathedral of S.Marco)(90)
5.3拜占庭對俄羅斯建筑的影響(91)
6羅馬風建筑藝術(95)
6.1羅馬風建筑的特征(95)
6.2羅馬風建筑實例(95)
7哥特建筑藝術(102)
7.1法國哥特建筑的開端(102)
7.2盛期法國哥特建筑(105)
7.3德國科隆大教堂(Cologne Cathedral)(108)
7.4意大利米蘭大教堂(Cathedral of Milan)(109)
8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筑藝術(111)
8.1佛羅倫薩大教堂(Cathedral of Florence)(111)
8.2羅馬的圣彼得坦比哀多(Tempietto of San Pietro)(112)
8.3羅馬的圣彼得大教堂(Basilica Sancti Petri)(113)
8.4圓廳別墅(Villa Rotonda)(115)
8.5巴洛克(Baroque)風格的圣彼得教堂中廳和立面(116)
9法國古典主義建筑藝術(119)
9.1古典主義建筑(119)
9.2洛可可風格建筑(121)
10古代伊斯蘭教建筑藝術(126)
10.1挺拔秀美的清真寺(126)
10.2優美的宮殿與陵墓(131)
11中國古代建筑藝術(135)
11.1中國古代建筑的發展概況(135)
11.2中國古代建筑的基本特點(147)
11.3中國鄉土建筑(157)
12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建筑(169)
12.1新古典主義建筑(169)
12.2浪漫主義建筑(170)
12.3折中主義建筑(171)
13探索新建筑(174)
13.1生鐵和玻璃建筑(174)
13.2英國工藝美術運動(176)
13.3高迪(177)
13.4賴特的草原住宅(179)
14現代主義建筑(182)
14.1路斯(182)
14.2貝倫斯(183)
14.3格羅皮烏斯與包豪斯(183)
14.4柯布西耶(185)
14.5密斯·凡·德·羅(191)
14.6賴特(194)
14.7現代主義其他名師名作(197)
15后現代主義與現代主義之后(204)
15.1后現代主義(204)
15.2現代主義之后(209)
15.3中國建筑的傳統形式(216)
附錄A(226)
主要參考文獻(227)
彩圖(229)
建筑藝術賞析 節選
《建筑藝術賞析(第三版)》: 如果簡要概括中西建筑文化的主要特點,許多藝術史家都會選擇“變革”和“穩定”。“變革”確切地描繪出西方古代建筑發展的軌跡,從紀元前古老的埃及建筑、兩河流域建筑,稍后的古希臘、古羅馬建筑,一直到公元后羅馬帝國和中世紀基督教建筑,“變革”一直是西方建筑文化的主調。盡管這些建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繼承和借鑒關系,但似乎“遺傳因子”的統一性變成“隱性”的了,建筑形象反映出較為明顯的差異性,呈現出變化多樣的風格。即使在同一時期之內,各種不同用途的建筑也各具特色,給人們留下了眾多寶貴的藝術形象。 以西方古典建筑中*負盛名的希臘拄式為例,它是希臘人在借鑒外來建筑文化的基礎上,勇于變革創新和不斷完善而逐漸創造定型的。柱式中*先定型的是多立克柱式,據西方建筑史家分析,它的演變和成熟大約經歷了二百年時間。由早期粗大碩壯的木柱逐漸向挺拔的石柱發展,柱高與柱徑的比例越來越大,柱身和柱頭的輪廓線也逐漸挺拔。此外,貫通柱身的上下帶有棱角的凹槽,是從古埃及陵墓建筑中的柱子上借用來的,只不過先將方柱切去四角變成八角柱,后來又切去八角變成十六角柱,*后形成二十邊形的多棱角立柱。多立克柱無柱座,高大的柱身直接立起在地面平臺上,顯得剛毅有力。 和多立克柱式一樣,愛奧尼克柱式亦因其*初流行的地區而得名,小亞細亞愛琴海邊上的愛奧尼亞便是它的故鄉。愛奧尼亞富庶而強盛,文化藝術也很發達,以建筑和雕刻聞名。愛奧尼克柱式比多立克柱式細長,柱高約為柱徑的九倍,柱頭裝飾極具特色:正面和背面有兩個很大的渦旋,顯得華麗而輕巧。 ……
建筑藝術賞析 作者簡介
聶洪達,浙江工業大學教授,從事建筑設計多年,對建筑藝術有獨特的觀察視角與欣賞角度
- >
經典常談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山海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莉莉和章魚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