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中國美麗鄉愁建設生態工程技術與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633231
- 條形碼:9787511633231 ; 978-7-5116-3323-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美麗鄉愁建設生態工程技術與實踐 內容簡介
我國美麗鄉村生態建設是美麗中國的基礎組成。是利用鄉村青山綠水資源,發展“三農”產業,縮小城鄉差別,推進現代化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新戰略工程。我國美麗鄉村生態建設起步晚,但發展快、勢頭猛。目前,美麗鄉村建設正處于全國試驗示范階段。經過近幾年努力,我國美麗鄉村建設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2016年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1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5700億元,占國內旅游總收入14.6%,并以年30%速度遞增,展示了中國美麗鄉村生態建設的發展前景。 我國美麗鄉村生態建設是提升“三農”建設,促進農村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美麗鄉村是社會、經濟、文化、生態環境等多元素完美結合的統一體,是自然與人、物質與文化、生產與生活、傳統與現代結合的農業綜合系統工程。不僅展現鄉村山水田林路居生態環境資源的自然美,還反映農林牧副漁游鄉村產業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質量的改善、幸福指數的提升等研究開發內容。因此,美麗鄉村生態建設及產業發展是我國農業亟待突破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 《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生態工程技術與實踐》書著出版,展示了中國美麗鄉村生態建設近幾年綜合研究開發取得的重大成果。中國美麗鄉村建設涉及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就美麗鄉村生態工程學而言,它隸屬于農業生態學科系統,也涉及農學的土、肥、水、種、栽培、植保、農機和農業管理等各分支學科。《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生態工程技術與實踐》是我國第1部系統反映中國美麗鄉村生態建設創新成就的專著。全書共分十四章,論述了我國美麗鄉村建設生態工程學的理論體系、技術體系和市場體系,剖析了發展鄉村生態產業典型示范區規劃設計與施工實踐,展示了我國美麗鄉村生態建設巨大成就,反映了我國美麗鄉村生態建設重大技術突破和創新。 《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生態工程技術與實踐》以論文題材編寫,內容豐富,數據嚴謹,案例突出,具有較高的學術性、實踐性和可讀性價值。既可作為美麗鄉村生態建設專業技術人員和工程管理人員的科研、工作參考書,亦可作為城鄉規劃、園林景觀、農業管理等專業大專院校師生及研究生輔助教材。
中國美麗鄉愁建設生態工程技術與實踐 目錄
**章 中國美麗鄉村生態建設的戰略意義及發展趨向 ……………………………………1
**節 美麗鄉村概述 ……………………………………………………………………………1
第二節 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的重大戰略意義 ……………………………………………………3
第三節 中國美麗鄉村建設對生態環境及人居安全的影響 ……………………………………8
第四節 國內美麗鄉村生態工程建設研究進展 …………………………………………………10
第五節 國外鄉村生態工程建設研究進展 ………………………………………………………17
第六節 我國美麗鄉村生態工程研究主要創新成就 ……………………………………………22
第二章 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生態工程學理論體系………………………………………………26
**節 生態工程學及其學科體系 ………………………………………………………………26
第二節 農業生態學原理 …………………………………………………………………………29
第三節 美麗鄉村生態學原理 ……………………………………………………………………33
第四節 鄉村景觀生態工程學原理 ………………………………………………………………36
第五節 鄉村生態工程的建筑學原理 ……………………………………………………………39
第六節 鄉村生態工程的植物學原理 ……………………………………………………………41
第三章 中國美麗鄉村生態工程建設的基本條件及建設標準 ………………………………46
**節 美麗鄉村建設是生態文明理念的創新 …………………………………………………46
第二節 美麗鄉村的分類及其特點 ………………………………………………………………47
第三節 美麗鄉村建設的基本條件 ………………………………………………………………54
第四節 美麗鄉村的建設標準 ……………………………………………………………………60
第四章 美麗鄉村生態工程建設與環境整治規劃………………………………………………69
**節 美麗鄉村土地利用規劃技術 ……………………………………………………………69
第二節 美麗鄉村綜合生態體系建設的技術 ……………………………………………………75
第三節 美麗鄉村建設綠地規劃技術 ……………………………………………………………83
第四節 發展美麗鄉村生態旅游產業的規劃技術 ………………………………………………87
第五節 發展鄉村生態經濟產業的規劃技術 ……………………………………………………90
第五章 美麗鄉村生態工程的植物選擇與配置技術 …………………………………………95
**節 美麗鄉村生態景觀植物的選擇原則與標準 ……………………………………………95
第二節 美麗鄉村水土保持植物選擇 ……………………………………………………………99
第三節 美麗鄉村經濟植物的選擇 ………………………………………………………………111
第四節 美麗鄉村園林植物品種選擇 ……………………………………………………………116
第五節 美麗鄉村生態工程建設的植物群落配置技術 …………………………………………119
第六章 美麗鄉村生態景觀工程的建造技術 ……………………………………………………122
**節 草坪種植技術 ……………………………………………………………………………122
第二節 苗木繁殖技術 ……………………………………………………………………………129
第三節 鄉村建設苗木種植技術 …………………………………………………………………136
第四節 大樹移植技術 ……………………………………………………………………………141
第五節 發展鄉村旅游設施農業(大棚栽培) …………………………………………………149
第七章 美麗鄉村田園土壤質量提升與管控技術………………………………………………167
**節 鄉村田園土壤主要類型 …………………………………………………………………167
第二節 不同利用方式的田園土壤特性 …………………………………………………………171
第三節 田園土壤改良的基本原理 ………………………………………………………………177
第四節 有機農業土壤培肥技術途徑 ……………………………………………………………183
第五節 有機農業作物營養與施肥 ………………………………………………………………186
第八章 美麗鄉村水源保護與利用技術(以粵贛東江源為例) ……………………………196
**節 從東江源的歷史貢獻看美麗鄉村水源保護的重大意義 ………………………………196
第二節 東江水源存在的主要問題 ………………………………………………………………198
第三節 水源保護林建設及林分類型結構 ………………………………………………………200
第四節 水源保護與利用及其效益分析 …………………………………………………………212
第五節 東江水源保護區飲用水質量現狀及評價 ………………………………………………214
第九章 受損山體的生態修復技術 ………………………………………………………………218
**節 受損山體類型及特點 ……………………………………………………………………218
第二節 受損山體生態修復工程指導原則 ………………………………………………………220
第三節 受損山體生態修復技術 …………………………………………………………………221
第四節 三亞三個巖體邊坡生態修復工程共性設計 ……………………………………………223
第五節 三亞不同巖體邊坡生態修復工程的施工圖設計及實施效果示范 ……………………230
第十章 中國不同生態區域美麗鄉村典型模式 …………………………………………………268
**節 中國不同生態區域類型分布及主要特點 ………………………………………………268
第二節 中國不同生態區域美麗鄉村主要示范模式及分布 ……………………………………273
第三節 依靠生態區位資源開發美麗鄉村建設模式的成功經驗 ………………………………285
第四節 美麗鄉村生態工程典型施工模式剖析 …………………………………………………287
第十一章 美麗鄉村產業發展途徑及效益評價 …………………………………………………294
**節 美麗鄉村產業發展狀況 …………………………………………………………………294
第二節 美麗鄉村產業產品鏈及其構成 …………………………………………………………300
第三節 美麗鄉村產業發展水平及試點管理經驗 ………………………………………………303
第四節 美麗鄉村產業要素及效益評價標準 ……………………………………………………305
第五節 美麗鄉村產業經營模式 …………………………………………………………………310
第六節 美麗鄉村產業發展制約因素及面臨挑戰 ………………………………………………315
第七節 美麗鄉村產業發展的提升途徑 …………………………………………………………319
第十二章 美麗鄉村規劃設計及實施效果—以貴陽市白云區十九寨為例 ……………327
**節 引言 ………………………………………………………………………………………328
第二節 項目解讀 …………………………………………………………………………………329
第三節 規劃構思 …………………………………………………………………………………343
第四節 開發策略 …………………………………………………………………………………352
第五節 村寨設計 …………………………………………………………………………………371
第六節 重點區域設計 ……………………………………………………………………………389
第七節 村寨整治改造策略 ………………………………………………………………………409
第八節 實施效果 …………………………………………………………………………………419
第十三章 美麗鄉村生態旅游示范工程的創建及其效果剖析 ………………………………425
**節 西湖李家鄉村生態旅游的十年發展歷程 ………………………………………………425
第二節 西湖李家鄉村生態旅游工程的規劃及建設目標 ………………………………………427
第三節 狠抓鄉村旅游基礎建設,建立工程施工保障體系 ……………………………………434
第四節 山水田林路居生態系統重建及鄉村景觀效果 …………………………………………437
第五節 美麗鄉村生態旅游產業的發展與經濟效益評價 ………………………………………450
第十四章 我國美麗鄉村生態建設的科技創新成就及發展前景 ……………………………457
**節 我國美麗鄉村生態建設的科技創新 ……………………………………………………457
第二節 我國美麗鄉村建設生態工程未來研究方向 ……………………………………………459
致 謝 詞 …………………………………………………………………………………………………462
附 圖 …………………………………………………………………………………………………464
中國美麗鄉愁建設生態工程技術與實踐 節選
**章 中國美麗鄉村生態建設的戰略意義及發展趨向 **節 美麗鄉村概述 一、美麗鄉村溯源 “美麗鄉村”一詞提出時間,可從學界、政界兩個層面來考察。 首先,從學術界來看。2017年7月29日,作者依據《中國知網》(http://www.cnki.net),以“美麗鄉村”一詞為篇名,共檢索出文獻10 007條(篇),其中,*早一篇提出“美麗鄉村”一詞的文獻是發表于《中國商界》1998年第1期第20至第23頁的一篇文章“到‘美麗鄉村’去”(作者:文/ 馮蕾,圖/進江、達葉),此后,1999—2005年沒有相關文獻發表,其他年份以“美麗鄉村”為主題的文獻量均呈逐年遞增趨勢(表1—1)。 表1-1 以“美麗鄉村”為篇名的文獻量(1998—2017年) 年份 文獻量(條/篇) 年份 文獻量(條/篇) 1998 1 2008 19 1999 0 2009 34 2000 0 2010 81 2001 0 2011 168 2002 0 2012 242 2003 1 2013 1 239 2004 0 2014 1 823 2005 0 2015 2 561 2006 5 2016 2 612 2007 7 2017 1 212 注:資料來源于《中國知網》(http://www.cnki.net),截至2017年7月29日 其次,從政府層面來看。正式提出“美麗鄉村”一詞是在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在2012年12月31日發布的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加強農村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綜合整治,努力建設美麗鄉村。”此后,關于“美麗鄉村”的研究文獻量明顯增多。 二、美麗鄉村內涵及發展方向 要搞清楚“美麗鄉村”的內涵,必須了解“美麗鄉村”的發展過程。2005年10月,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指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具體要求。2007年10月,“十七大”提出“要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可以說,“美麗鄉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升級版”,其要求和標準應比“社會主義新農村”更高、更優。因此,有研究認為,“美麗鄉村”應是“山美水美環境美、吃美住美生活美、穿美話美心靈美”,或簡要概括內涵為“產業美、環境美、生活美、人文美”。 黨的“十八大”提出我國“五位一體”的發展戰略,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在建設美麗中國的背景下,美麗鄉村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升級版,但又不僅僅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理念的簡單復制,在“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和諧發展的思路中,“美麗鄉村”還包含了對整個“三農”發展新起點、新高度、新平臺、新期待,即以多功能產業為支撐的農村更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活力。以優良的生態環境為依托的農村,重新凝聚現代農民守護宜居鄉村生活的愿望,以農耕文化傳承的農村現代文明的更新,是實現“全面小康”和“中國夢”的關鍵點和難點。因此,面向“三農”是美麗鄉村生態建設的發展方向。 三、美麗鄉村的特征 1. 時代性 “美麗鄉村”是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正式提出,并迅速在全國廣泛實施。“美麗鄉村”建設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因此,從這一意義來講,“美麗鄉村”建設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反映了國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強意志和強烈愿望。 目前,中國美麗鄉村建設正經歷由“美麗鄉村建設1.0時代(即傳統美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2.0時代(即‘業興、村新、景美、人和’的現代美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3.0時代”的農業結構快速轉變和產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3.0時代,即鄉村眾創與產業融合發展的時代。由于美麗鄉村的核心價值是運營,這就離不開共享經濟,需要以“互聯網+”為核心,形成新的眾創生態圈。顯然,美麗鄉村的時代性特征越來越明顯。 2. 綜合性 “美麗鄉村”不僅包括自然條件、生態環境的“自然之美”,還包括經濟、產業、生產、生活等“產業之美”“經濟之美”,同時,還包含著思想美、心靈美、人與人關系美,即“人文之美”。一句話,“美麗鄉村”一詞是涵蓋自然、生態、經濟、文化、社會等“之美”的綜合性概念,“美麗鄉村”具有綜合性的特征。 “美麗鄉村”的綜合性特征,要求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時,要全方位地提升各方面的“水平”和“檔次”—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硬件”包括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軟件”包括人(主要是農民)的知識水平、文化道德、思想覺悟、人文素養。 3. 層次性 “美麗鄉村”具有層次性的特征。如就一個自然村而言,美麗鄉村建設,就是建設這一個自然村;從一個村委會來說,美麗鄉村建設就不是一個自然村,而是全村委會所管轄的幾個甚至十幾個自然村的范圍,其建設難度顯然有所增加;從一個鄉、一個縣、一個市、一個省,甚至再大到一個國家,美麗鄉村建設的范圍在擴大、層次在提高、難度在增加。這就要求在推進全國美麗鄉村建設的同時,各地要把自己所屬、所轄地區美麗鄉村建設好,要腳踏實地做好各自的美麗鄉村建設。 4. 系統性 任何一個鄉村或“美麗鄉村”,實際上都是一個系統、一個生態系統、一個“生態—經濟—技術”的復合系統、一個“自然—人—社會”的復合大系統甚至是巨系統。要使這個系統建設好,成為“美麗鄉村”,運行好,促進“美麗鄉村”不斷發展。就要運用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技術,將系統的結構調節好、調整好,同時,還必須將系統中的每一組分的“作用”“功能”發揮好。只有這樣,“美麗鄉村”建設才大有希望,“美麗鄉村”建設才能事半功倍、成效顯著。 5. 國際性 “美麗鄉村”的國際性特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一是從世界各國而言,除了城市以外,都有農村、鄉村,在推進城市發展的基礎前提下,都面臨著農村、鄉村發展的問題,或者說,都存在建設“美麗鄉村”的共同任務;二是不論哪個國家,建設“美麗鄉村”,都需要借鑒國際經驗,需要運用全人類*新、*前沿的科技成果,以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的速度、提高“美麗鄉村”建設的質量和水平,才能創造“世界一流”的美麗鄉村;三是從世界發達國家“美麗鄉村”建設的成功經驗來看,只有重視學習國際經驗、利用國際資源、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才能“少走彎路”,才能早見成效,才能快獲成功。 第二節 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的重大戰略意義 一、我國美麗鄉村生態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我國美麗鄉村生態建設是解決“三農”問題,促進農村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重大決策。在國家政策引領和農業部的具體部署下,中國美麗鄉村生態建設和示范研究開發取得了重大成果。中國美麗鄉村建設涉及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就美麗鄉村生態工程學而言,它隸屬于農業生態學科系統,也涉及農學的土壤、肥料、水利、種子、栽培、植保、農機及農業管理等各分支學科。本研究梳理了美麗鄉村生態工程的理論體系、技術體系和市場體系,為我國美麗鄉村生態工程學的創新發展奠定了 基礎。 我國美麗鄉村建設是解決農業高產徘徊,農村經濟發展滯后,促進農民脫貧致富的新途徑。美麗鄉村生態建設要靠發展鄉村一二三產業(農林牧副漁游)來實現,而*直接的產業載體是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生態旅游。從調研和工程實踐看,多數典型案例展現鄉村一旦開放旅游,旅游收入(門票+農產品銷售+餐飲、民宿)占鄉村總產值的70%~80%。因此,美麗鄉村生態建設,是加快農村產業經濟發展的好途徑、好模式。 我國美麗鄉村生態建設起步晚、發展快、勢頭猛。2016年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生態旅游總人數近21億人次,營業收入5 700億元,約占國內旅游總收入3.9萬億元的14.6%,比2015年增加1 300億元,增收29.5%,帶動672萬戶農民受益,出現了一批生態環境優、產業模式多樣、發展勢頭好、帶動能力強的示范典型,展示了我國美麗鄉村建設蓬勃發展的光明前景。 促進我國美麗鄉村生態建設健康持續發展,當前宜解決四個關鍵性問題。一是增強造血功能。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涉及舊屋改造、道路鋪筑、庭園綠化、水系清理等規劃實施都需要大量投資,靠國家、靠企業、靠融資等籌措資金難度大。必須邊建邊開放旅游,申照收門票,辦農家樂、民宿等獲取收益,實現滾動發展。二是改水改廁。拆移豬牛欄,人畜分離,改變臟、亂、差、臭農村衛生環境,游客進得來,留得住。三是發展鄉村旅游產業,保護好鄉村青山綠水,防治源頭土壤、水體新污染。為農業持續發展,留住農村一片凈土。四是生態景觀四季造景。防春季客滿,三季休業非正常 營運。 二、美麗鄉村生態建設工程是我國又一基本國策 黨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確定了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任務。美麗中國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指向,生態文明建設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由之路。從中央到地方,打造美麗中國的布局新篇章已經展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重在繼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積極探索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生態環境保護新道路,遵循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基本要求,努力形成節約型環保型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協調融合。 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是國家建設“美麗中國”的綱領性文件。作為“美麗中國”建設工作的重點和難點,“美麗鄉村”建設,成為我國生態文明主要發力點。 美麗鄉村建設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是在生態文明建設全新理念指導下的一次農村綜合變革,順應社會發展趨勢農村建設的升級版。它既秉承和發展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宗旨思路,又順應自然客觀規律、市場經濟規律、社會發展規律,使美麗鄉村的建設實踐更加關注生態環境資源的保護和有效利用,關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關注農業發展方式轉變,關注農業功能多樣性發展,關注農村可持續發展,關注保護和傳承農業文明。毋庸置疑,美麗鄉村生態建設工程已成為新時期、新階段我國的又一重要基本 國策。 三、美麗鄉村建設是加快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 1.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創建“美麗鄉村”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全國各地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創建美麗鄉村,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鄉村建設是農村生態文明建設重要內容,開展美麗鄉村創建活動,可為重點推進生態農業建設、推廣節能減排技術、節約和保護農業資源、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供契機,這也是落實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實現美麗中國的重大 舉措。 2. “十三五”脫貧攻堅計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成功解決了幾億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多的國家,探索和積累了農耕脫貧致富的寶貴經驗。中央“十八大”以來把扶貧開發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升到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高度,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決策部署,加大扶貧投入,創新扶貧方式,出臺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扶貧開發取得巨大成就。2011—2015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億多人、貧困發生率降低11.5個百分點,貧困地區農民收入大幅提升,貧困人口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上學難、就醫難、行路難、飲水不安全等問題逐步緩解,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趨于縮小,為我國美麗鄉村建設創造了基礎條件。 當前,貧困問題依然是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突出的“短板”,脫貧攻堅形勢復雜嚴峻。從貧困現狀看,截至2015年年底,我國還有5 630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主要分布在83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以下統稱貧困縣)和12.8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多數西部省份的貧困發生率在10%以上,民族8省區貧困發生率達12.1%。現有貧困人口貧困程度更深、減貧成本更高、脫貧難度更大,依靠常規舉措難以擺脫貧困狀況。 計劃目標到2020年,穩定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以下稱“兩不愁、三保障”)。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增長幅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表1—2)。 表1-2 “十三五”時期貧困地區發展和貧困人口脫貧主要指標 指標 2015年 2020年 數據來源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萬人) 5 630 實現脫貧 國務院扶貧辦 建檔立卡貧困村(萬個) 12.8 0 國務院扶貧辦 貧困縣(個) 832 0 國務院扶貧辦 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貧困人口(萬人) — 981 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務院扶貧辦 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11.7 年均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國家統計局 貧困地區農村集中供水率(%) 75 ≥83 水利部 建檔立卡貧困戶存量危房改造率(%) — 近100 住房城鄉建設部、 國務院扶貧辦 貧困縣義務教育鞏固率(%) 90 93 教育部 建檔立卡貧困戶因病致(返)貧戶數(萬戶) 838.5 基本解決 國家衛生計生委 建檔立卡貧困村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萬元) 2 ≥5 國務院扶貧辦 注:國家統計局抽樣統計調查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為5 575萬人。根據國務院扶貧辦扶貧開發建檔立卡信息系統識別認定,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5 630萬人。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求,為確保脫貧一戶、銷號一戶,本表使用扶貧開發建檔立卡信息系統核定的貧困人口數 3. 脫貧攻堅與美麗鄉村建設 把脫貧攻堅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必然要求。大多數貧困人口,需要立足當地資源,實現就地脫貧。山清水秀,是寶貴自然資源;綠水青山掩蓋下的貧困,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貧窮落后的山清水秀和物質豐富而環境污染,都不是“美麗鄉村”。把脫貧攻堅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以美麗鄉村建設催生“美麗經濟”,進而實現脫貧增收,就是立足貧困地區自身優勢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之舉。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把美麗鄉村與群眾增收有機融合,秉承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把生態富民貫穿到“美麗鄉村”建設的全過程。必須堅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貧困地區的貧困村都有自己的風景。一巒青山、一汪碧水或者一段故事,往往就是一個村莊的地標。如果搞“一刀切”,既不科學也不現實。要立足既有條件,統籌考慮各貧困村的地理位置、基礎條件、文化特色、產業發展等因素,精心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保持干凈整潔的村貌,僅是美麗鄉村的起點;守護浸潤鄉愁的村韻,方能避免“千村一面”;提升人的素質,才是真正開啟金山銀山的“金鑰匙”。 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要敢于創新、勇于擔當。通過深化改革,整合涉農資金,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匯聚政府、市場、群眾三股力量,把美麗鄉村示范片打造成為縣域經濟的支撐點、城鄉一體的交會點、現代農業的展示區、山水田園的綜合體。同步推進脫貧攻堅與美麗鄉村建設,也需要創新思維,實行“一張圖”規劃、“一盤棋”建設、“一本賬”統籌、“一把尺”衡量。在脫貧攻堅戰中,要引導鄉村基層發揚釘釘子精神,以執著韌勁打造美麗鄉村,努力走出一條“生態美”與“農民富”相結合的新路子,以實際行動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真知灼見。 四、美麗鄉村建設是國家解決“三農”問題,發展農業現代化的重大創舉 1. “三農”問題與“美麗鄉村”建設 建設美麗鄉村突出了生態文明的內容。近年來,各地按照美麗鄉村建設的基本要求,即建成了不同類型的美麗鄉村,彰顯了秀美的農村田園風光、農村的自然特征和優美的生態環境。這些成功案例發揮了生態環境優勢,體現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容,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典范,突出了美麗鄉村的鮮明特點。不言而喻,推進美麗鄉村生態工程建設,就是以實際行動解決中國的“三農”問題,加快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三農問題”是世界工業化國家都須面臨的重大課題,是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生態文明過渡的必然產物。在中國解決“三農問題”更具艱巨性、復雜性和特殊性。“三農問題”的本質是城鄉二元社會中,城市與農村發展不同步、結構不協調的問題,解決“三農問題”要從“城鄉一體化”“三農一體化”著手才能取得實效,而“兩個一體化”的重要抓手即是“美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性綜合工程。本研究擬將企業實踐與各地美麗鄉村建設的經驗、成果匯總成冊,作為我國美麗鄉村建設和解決“三農途徑”可參考、可借鑒、可復制示范樣本,這是一項開創性工作。 2. 美麗鄉村生態建設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 (1)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我國雖然是農業生產大國,但是近幾年來,農業產量的增加值在全國GDP所占的比重出現下降的形勢。2012年我國糧食總產量58 958萬t,2013年60 194萬t,2014年60 710萬t,糧食同比增長率分別為3.2%,2.1%,0.8%;我國雖是糧食產量大國,但2010年大豆產量1 450萬t,2011年1 350萬t,2012年1 277.4萬t,2013年1 220萬t,呈現負增長趨勢;近年來,我國進口糧食卻大幅度增加,2010年進口5 480萬t,2011年5 264萬t,2012年5 838萬t,2013年6 338萬t,進口量呈現增長趨勢。我國雖是糧食生產大國,但是由于人口眾多,人均糧食占有只有390kg,遠遠低于美國的840kg,西歐的450kg。 要大力發展農業現代化,首先,要利用先進技術進行裝備,發展可持續、集約化的農業現代化。例如,“浙江模式”就是典型的土地集約型農業發展模式,它們突出將糧食生產功能區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相結合,形成生態高效和特色精品發展方式,以此提高土地的產出率。其次,要提高農業產業化和規模化經營水平。這是農業發展的趨勢,這樣一來可降低農業生產的經營成本,提高農業經營效益,二來可帶動農業與其他行業一起發展,形成農業一體化體系,改變當前小戶經營所帶來的生產效率低下現狀。*后,積極培養新型的農業人才。通過知識培訓,培育具有科學文化與勞動技能相結合新型農民,一定程度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率。 (2)增加農民收入。“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農民的核心是收入問題。檢驗美麗鄉村建設成效的一個重要尺度就是看農民的錢袋子。近幾年來,我國農民的收入連續增長,增幅高于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鎮居民收入,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在逐年縮小,但由于各種原因,我國農民整體收入水平還有待于提高,城鄉的差距在一定的時期內還將繼續存在。我國農業比重在下降,農業生產的成本以及農產品的價格受到了限制,農民的增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此,要增加農民收入,應當深化農村改革,加大對農村財政支持力度,健全體制機制,推進城鄉的協調發展。貧困地區扶貧應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3)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生態環境一旦被破壞,要恢復就會相當難。鄉村是中國人精神歸屬,是思念家鄉的家園,農村美一旦消失了,鄉愁也將無處寄托。因此,要進行美麗鄉村生態建設,首先,要與發展現代農業相結合,不能過度撤村或者簡單并居,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讓農村在馬路、路燈、水質、服務方面與城市一體化發展。其次,要尊重自然發展規律、社會經濟發展規律,合理引進工業,制定嚴格、可行的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政策,體現新農村的特點,注重鄉村味道,留住青山綠水。 五、政府對美麗鄉村生態工程建設高度重視和支持 國家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提出了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的任務和目標。“美麗中國”自然離不開“美麗鄉村”建設。國家“十三五”期間提出全國發展6 000個宜居宜業美麗鄉村,重點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并從中央財政發給獎補資金150萬元/村。地方政府也積極響應,全國掀起了美麗鄉村建設熱潮,美麗鄉村產業開發收到了顯著效果。 1. 黑龍江省農、牧、游產業帶動“美麗鄉村”建設 黑龍江省對高效種植業、健康養殖
中國美麗鄉愁建設生態工程技術與實踐 作者簡介
蘇進展,高級工程師,廈門市政協委員,深圳市風景園林協會副會長及高爾夫全景從書《高爾夫球場植物選擇與配置》副主編,日懋園林核心創始人,深圳市日昇園林綠化有限公司總經理。近20年資深園林行業經驗,具有20余項國內外領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在園林植物篩選、植物配置、生態修復等方面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目前公司已擁有幾十項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近三年自主研發的項目逾20項,大部分具有國際、國內領先水平,多項科研技術成果通過項目工程施工的應用,均取得了優良的效果和業績。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