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李佩成傳 本書特色
杜仲棋著的《李佩成傳(中國工程院院士傳記)》共包括十六章,內容極其豐富,涉及我國水土資源開發利用保護與管理的全方位研究,有發明有創新,而且把水事活動比較全面系統地與我國的生態環境建設任務緊緊聯系,既有重要的學術理論意義,又有很大的實際應用價值。他在40年前提出的三水統觀統管理論,現在已成為共識。李佩成院士的這些重要著作,充分反映出他對水的至愛之情和他對國家與民族發展前景的由衷關切。
李佩成傳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十六章, 主要內容包括: 童年, 良好的教育 ; 青春, 在大學中度過 ; 留蘇預備, 深造錘煉基本功 ; 莫斯科, 夢想起飛的地方 ; 幸福婚姻, 終身伴侶等。
李佩成傳 目錄
序言
**章 童年,良好的教育
接受耕讀家教的童年
無價的贈品
“水神”之夢
考入乾縣中學,擔任校團分總支副書記,為上大學學水利做準備
周陵中學高中畢業
第二章 青春,在大學中度過
朝氣蓬勃的大學校園生活
喜遇名師,堅定了“水神”夢想
大學畢業四喜臨門
第三章 留蘇預備,深造錘煉基本功
1956年選拔留蘇,但因血壓偏高而落榜
再次赴蘇受阻
第四章 莫斯科,夢想起飛的地方
既當優秀學生又當友好使者
提出“割離井法”理論
博覽群書,巧學技術
第五章 幸福婚姻,終身伴侶
戀愛結婚
兩地分居,共渡難關
第六章 留學歸來,“洋博士”走進黃土地
留蘇歸來,“在游泳中學習游泳”
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時刻不忘“水神”夢,思考治水之道
提出水資源的確切概念,充實治水方略
推動我國防旱抗旱及旱區研究
完裝中國**臺大型水力積分儀
在家鄉圓“水神”夢,研發黃土輻射井
第七章 在科學的春天里
發明輕型井
黃土臺塬治理開發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組織編寫我國**本高等學校《地下水利用》統編教材
第八章 任職大學副校長六年,勵志忠誠祖國教育事業.
從事大學教育工作的創新與突破
自己要變為教育家
辦出西北農大特色
第九章 赴日、美、蘇三國考察訪問萌生建立水文生態學思想理論
赴日考察,提出在中國建立節水型社會
赴美考察
赴蘇高級訪問,研究咸海萎縮問題
第十章 調入西安地質學院。創建跨學科培養博士研究生新模式
為圓“水神”夢,請辭行政任職
調離母校,難忘的8月29日
特殊擔當,兼職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系主任
創辦新的研究機構
跨學科培養人才模式得到重視
第十一章 心系西安水事,破解西安水荒,推動重現八水繞長安盛景工程
破解西安水荒,當選西安市勞模
首推陜西省內“南水北調”——“引乾濟石”
潛心研究“重現‘八水繞長安’盛景工程”
第十二章 主持中國西北再造山川秀美巨系統科研項目
為再造一個山川秀美的大西北勇挑重擔
撰寫項目建議書
深入西北廣大地區考察,足跡遍及百萬平方千米
主編出版《中國西北地區生態環境與再造山川秀美》和畫冊《再造山川秀美新西北》
力推建設生態農業,創立“三態平衡”理念
關于制約再造山川秀美大西北的瓶頸——水資源問題的思考
“地要山清水秀,人要和諧富裕”文化理念的提出
中國西北山川秀美科技項目接受國家驗收
美好的回憶,深刻的啟示
第十三章 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為實現“113553”計劃拼搏奮進
喜訊傳來,大任披肩
解讀“113553”十年規劃
第十四章 值得稱道的教風與文采
在科學實踐中培養良好的科學道德與學風
為建設祖國而培養自己
觀燒假有感
第十五章 李佩成院士的哲學情結
從陜西省《決策咨詢動態》第23期說起
辯證法——科學家的基本思維方法
科學家的基本功:辯證唯物思維
讓哲學成為人的精神素養
科學家的思想要傳授后人并非易事
第十六章 親友、學生心中的李佩成
外甥心中的李佩成
女兒心中的李佩成
學生心中的李佩成
附錄
附錄1 李佩成院士年表
附錄2 李佩成院士專著及論文目錄
后記
李佩成傳 節選
《李佩成傳:中國工程院院士傳記》: 農歷1934年臘月二十六日(公歷1935年1月30日),李佩成出生在陜西省乾縣一個以耕讀為訓的家庭。 說起乾縣可能有人不知,提起乾縣境內的乾陵則無人不曉,乾陵是中國唯一女皇武則天與唐高宗的合葬墓,以梁山主峰為陵,頗為壯觀。尤其是主峰兩側的乳峰,酷似母親的乳房,引起人們的暢想,有人便把乾陵稱為奶頭山,當地人們十分喜愛和尊敬武則天,而將乾陵愛稱為“姑(gua瓜)婆陵”。民間傳說挺拔清秀的乾陵顯露,肯定是晴好天氣,下田出門平安無事。“乾陵戴帽,長工睡覺”是說云霧像帽子一樣,遮蓋了乾陵,天將下雨,不能下田,做長工的可以休息了。 李佩成的家在縣城內的北部太平巷,正對著乾陵,加之那時縣城北部仍為田野無甚遮擋,朝北望去,遠山近野,古往今來。李佩成的童年就是在這種挖乾陵前的野菜,躲乾陵山澗的野狼,觀乾陵的山色,判斷天氣陰晴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環境中度過的,這也是他日后喜愛和研究大自然的原因所在。 李佩成受“耕讀”家教熏陶,所以小時候他經常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他常常提上糞筐撿拾馬車路上牲畜的糞便,拾回家或曬干當燃料,或堆積作肥料,他還叫賣過桃杏。據父輩說這可以鍛煉孩子不怕臟累,熱愛勞動的習慣。 讀書學習更是家教的組成部分,有時還被大人反鎖了門關起來背書,漸漸地學習的自覺性也提高了,后來發展到了對學習如饑似渴的程度。 李佩成不滿六歲便上小學,三年級還越級一年。 九十二歲的姐姐在回憶弟弟佩成當年上學的情景時,依然記憶猶新:“那時候佩成念書,早晨天不亮就去上學。一手提個玻璃菜油燈,一手提只小木凳,一邊走一邊背書。常常走到學校校門還未開,他就靠著校門背課文。從學校回來作業不寫完不吃飯,晚上作業不做完不睡覺,他說睡早了學不到知識。不管刮風下雨,還是天寒地凍,他從不缺課……” 李佩成的二哥李修成上大學前便在西安參加了中共地下黨,后就讀于抗日戰爭期間的蘭州大學,繼續從事地下黨的工作。李佩成的嫂子也是地下黨員,兄嫂們的這些經歷對于李佩成院士后來的成長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無價的贈品 1946年7月,越級一年,只讀了五年小學的李佩成畢業了。 五年小學求學過程中,他年年都贏得了“優秀學生”的美譽,每一學期考試,總排在年級的前三名。 五年小學生活,不僅使他學到了豐富的知識,更使他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忠誠、寬厚、勤學、愛祖國、愛科學……他的班主任張文選老師、范紹曾老師都很喜歡他。小學畢業前夕的兩件事,讓李佩成終生難忘。 一件事是班主任范紹曾老師給全班畢業生每人贈送了一支毛筆,筆桿上刻著“誓不當貪官污吏”七個字。這七個字讓李佩成銘記在心,成為他一生廉潔奉公、遵紀守法的座右銘。 另一件事就是語文老師侯從遠對他進行的愛國主義教導和民族氣節的培養。 李佩成在敬業小學上學時,正值抗日戰爭期間。中國人民抗戰的英雄事跡,時時激勵著神州大地上的每個公民,特別是血氣方剛、富有民族氣節的青年,他們高唱著“抗戰”的歌曲,呼喊著“打倒日本侵略者,誓死捍衛中華民族”的口號,許多青年投筆從戎,惜別課堂,扛起鋼槍上前線,為保衛祖國獻出鮮血甚至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贊歌。 而李佩成和他的同學們雖然年齡尚小,但也經歷了無數次防空襲、躲防空洞的警險與突襲侵擾,時時提心吊膽地生活著,受盡煎熬…… 侯從遠老師始終和同學們在一起同甘苦共患難,時時關愛他的學生們。無論在痛斥日本侵略者的講堂,還是在防空襲、躲防空洞的艱險困境中,學生的安全時刻牽掛在侯老師的心上。后來,侯老師把一個封存的木箱交給了李佩成要他保管,并對他說:“老師要去需要我戰斗的地方了,我雖然離開了講堂,但我的心和同學們永遠會在一起,為打敗日本侵略者共同戰斗!”李佩成把這只木箱一直保管著,他雖然不知箱子里裝的什么,但老師對他的信任使他十分感動。他將小木箱一直珍藏著,此后一直沒有侯老師的任何消息。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間,箱子被打開,里邊只是幾件舊衣服和幾本宣傳抗日的書籍。李佩成終于明白,侯老師當年臨別留言的真正含義:我去抗日前線打鬼子了,也許永遠再也見不到你了,這只箱子就作為紀念留給你吧! 侯老師的拳拳愛國之心,大義凜然的民族氣節,也激勵了李佩成熱愛祖國、為中華民族奮斗終生的意志。 ……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虎
- >
巴金-再思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