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大公報·經濟周刊》南開學者經濟學文選 版權信息
- ISBN:9787310054831
- 條形碼:9787310054831 ; 978-7-310-05483-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公報·經濟周刊》南開學者經濟學文選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矛盾的經濟世界、日本的經濟果瀕危機、美國銀行風潮發生之經過及原因、我國銀本位幣制之實行、*近天津銅元跌價之原因及其影響、中國棉紡織業之危機等。
《大公報·經濟周刊》南開學者經濟學文選 目錄
矛盾的經濟世界
日本的經濟果瀕危機?
美國銀行風潮發生之經過及原因
我國銀本位幣制之實行
*近天津銅元跌價之原因及其影響
中國棉紡織業之危機
中國銀貨進出口的解釋
中東鐵路問題
中國人壽保險事業
平均地權的解釋
關于《強制勞工保險法草案》之商榷
今日中國的幾個重要經濟問題
經濟建設與文化建設
中日經濟提攜
中國通貨管理幾個重要問題之商榷
通貨管理與中國經濟前途
從法律上看幣制新令
中國戰時的經濟問題
中國新工業之回顧與前瞻
生產救國?消費救國?
中國國民經濟建設的出路
利用外資問題之過去與將來
中國合作事業推進機關之鳥瞰
近年我國之土地改革與土地整理
中國田賦之積弊及其整理
論吾國中央與地方政府財政關系之調整
官價外匯與補貼政策一一新外匯政策平議之
中國工業化的農業基礎
通貨膨脹與外匯政策
證券交易所投機與游資
當前中國的經濟問題
管制金融應從根本著手
論改革幣制
科學與資源——在南大五四紀念會講演詞
附錄:《經濟周刊》文章題錄
《大公報·經濟周刊》南開學者經濟學文選 節選
《南開大學校史叢書:《大公報·經濟周刊》南開學者經濟學文選》: 因經濟能力對于現代戰爭的重要,經濟準備已成為現代軍事準備的一主要部分了。現代國家的平時經濟組織在各種不同程度之下無不含有國防的意義。歐戰前德國的鐵路建筑、產業分配,甚至教育制度等,無不以軍事為目標。現在著名的蘇聯五年及第二個五年經濟計劃亦公認為置重國防的計劃。其他各國的軍事經濟準備之例舉不勝舉。這是關于政府方面的準備。至于人民對于戰時的經濟問題亦應有相當的認識與準備,庶幾不臨事倉慌,或不了解政府實施戰時經濟政策的意旨而竟出于反對,或其他阻礙以致減損作戰的效率。故在戰爭將來而未來時,現代各國除政府應有縝密的經濟計劃外,在人民方面亦必聚精會神討論戰時的經濟問題而作相當的準備。例如美國在將參加上次歐戰時,各報紙雜志、學校、商會、銀行公會等等團體機關,對于戰時經濟問題的探討極感興奮。現在假如翻開當時的報紙雜志一看,則關于戰時經濟的論文實美不勝收,蓋戰時的經濟措施非獨對于軍事的成敗有密切的關系,而對于個人的利害亦有切身的影響。所以此項問題的探討是一般公民所不能輕易放過的,此種討論與宣傳,對于政府方面自有相當的貢獻,而對于民眾方面亦有相當的心理準備,在將來實施上必能減去許多的阻力。當時參戰各國,非獨個人團體有戰時經濟的討論,在各大學中且設有戰爭經濟之學程。現在戰云彌漫世界,我國政府的經濟準備如何且勿過問,而民間的經濟探討實嫌忽略。坊間除適譯東文的一二本不三不四為他人宣傳的小冊子如《戰爭與經濟》及《日本國防經濟》等外,論中國戰時的經濟文獻,概付闕如。這十足表現國人思想的落后。在*近民族覺醒的青年運動中才有人稍稍注意到這個重要問題。作者在此擬把中國戰時的重要經濟問題,就一時感想之所及略提一提,借以引起一般的注意。 普通所謂戰爭經濟者實包含四大部分:(一)戰爭的經濟原因,(二)戰爭的經濟影響,(三)戰爭的經濟動員,(四)戰爭的經濟復員。在戰爭的經濟原因方面所討論的有人口問題,國家為經濟的單位問題,經濟的帝國主義問題,及戰爭的企業價值問題等等。戰爭的經濟影響則有戰前的影響,戰時的影響及戰后的影響。戰爭的經濟動員所包羅的范圍很廣,內有作戰資源的研究,產業的統制,生產的推進,消費的節約,舉凡工業、商業、交通、勞工等等統制問題都包含在內,而尤重要者厥為戰時的理財問題。至于戰爭的經濟復員則為戰后的產業調整使恢復平時狀態及戰后的經濟復興等。 戰時的經濟問題通常是指戰爭的經濟動員問題而言。這個問題與作戰的效率*有關系,故*為人所注意。在討論戰時的經濟問題時,**要先祛除一個普通的誤解。一般人鑒于現代戰費的浩大,以為戰爭需要巨額的金錢,沒有巨額的金錢就不能作戰。因此有人說,中國現在的中央稅收有百分之五十以上是靠關稅,百分之二十五以上靠鹽稅,百分之十五以上靠統稅,中央的重要稅收既坐在沿海,如果對外作戰時沿海為敵人所封鎖或占領,政府得不到金錢就無法作戰了。這個見解是錯誤的。作戰所需要的決不是金錢,而卻是人力和物力。問題是在這里:**,中國有沒有充裕的人力和物力可供作戰;第二,如何支配這種可供作戰的人力和物力。 歷史上曾給我們不少的實例足以證明沒有金錢可以作戰,而沒有人力和物力,或有而無法支配的則不能作戰。法國大革命以后財政破爛不堪,拿破侖繼之仍能對外作戰。巴二軒各國金錢*缺但能接二連三地作戰。無錢的南非洲婆耳人也能給與英帝國三長年的戰爭創痛。德國在大戰之前,用盡九牛二虎之力搜集了一萬萬六千萬馬克的金貨,以為此數足供戰爭的準備了。且看德國*后一年的戰費平均每日要用四千零四十萬金元,照平時的匯價合算一萬萬六千萬馬克的金錢不到兩曰就要耗費完了。而德國*后的失敗亦不是因金錢缺乏而失敗,而卻因人力、物力的耗竭而失敗。中國有數萬萬元的現銀,有人說集中起來可以作為戰事的準備。誠然,二三萬萬或者至五六萬萬的現銀,如果全數運往外國也可買到一大批軍火,但假如國內的人力、物力不繼,在大規模戰爭中實算不得什么。如果不運往外國,現銀集中于戰事亦一無所補。人力之外,戰爭所需要者是槍炮、子彈、飛機、軍械、汽車、鐵路、糧食、衣服以及制造這些東西的原材料與設備等等合稱為物力。如果一個有作戰技能的民族有這些物力再加上作戰的決心,那就夠了,用不著金錢。金錢不過是征取這些物力的中介,政府有現代的印刷機在手,自會想出方法在國內獲得這種軍需品。從前有人說:作戰有三要件,**金錢,第二更多的金錢,第三還要多的金錢。這句話已失去了時代性。現在應該說:作戰有三要件,人力之外,**物力,第二更多的物力,第三,還要多的物力。 ……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山海經
- >
莉莉和章魚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