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血雨瓊葩 本書特色
顧明道武俠創作頗多,多半以愛國或民族思想為寄托,因此很受到歡迎。其武俠小說作品可與向愷然、趙煥亭并論,并譽其為“武俠則有聲有色,寫社會則入情入理,記事則惟妙惟肖,言情則可歌可泣。”他一生創作武俠作品共計十八部,代表作《荒江女俠》曾被改編成戲劇又拍成電影。他在書中所用的單一觀點(主觀筆法)卻是打破古典小說的寫作方法,開創了武俠寫作之先河。中國文史出版社經過精心策劃與制作,規模推出《民國武俠小說典藏文庫·顧明道卷》,《血雨瓊葩》為其中之一。
血雨瓊葩 內容簡介
根據上海春明書店一九四九年三月版點校。《血雨瓊葩/民國武俠小說典藏文庫·顧明道卷》以明末李自成農民起義為大背景,敘述李信協助守城,反被誣陷入獄,為山大王紅娘子救出,李信反叛官府,二人結尾夫婦。另一儒生許靖投筆從戎,與男扮女裝的柳隱英投奔吳三桂軍中,后因吳投降清軍,二人憤然離去投奔紅娘子。后山寨為流寇所破,李信戰死,紅娘子下落不明,許、柳等壯志難酬,投往蜀中。
血雨瓊葩 目錄
第二回 朔方健兒好身手
第三回 令人卻憶平原君
第四回 燕蹴飛花落舞筵
第五回 紅裙妒煞石榴花
第六回 暫醉佳人錦瑟旁
第七回 攻城殺將何紛紛
第八回 落花有意隨流水
第九回 憐君何事到天涯
第十回 公孫劍器初**
第十一回 英姿颯爽來酣戰
第十二回 盡如寧武可奈何
第十三回 不肯低頭在草莽
第十四回 圓圓小字嬌羅綺
第十五回 何處豪家強載歸
第十六回 早攜嬌鳥出樊籠
第十七回 沖冠一怒為紅顏
第十八回 五更鼓角聲悲壯
第十九回 黃昏胡騎塵滿城
第二十回 蠟燭迎來在戰場
第二十一回 要留青史與人看
第二十二回 銀燭金杯映翠眉
血雨瓊葩 節選
《血雨瓊葩/民國武俠小說典藏文庫·顧明道卷》: **回 人生何處不相逢 官道左側有一條小溪向南流著,溪水很是清澈,水邊有數株倒垂的綠柳。這時正當春暮,絲絲垂柳,飄拂在水面上,遮成一大片廣蔭。柳蔭下又有數頭乳鴨,在水中游泳著,很覺自在。在柳樹的背后,竹籬內很閑適地有幾間小屋,倒像個處士之家。籬上綴著一些綠葉黃花,有一頭高冠美羽的大公雞在籬內很閑適地走著。從籬外可以望見里面是一個窗戶,乃是一間很樸素很幽靜的書室。 沿窗一張書桌上,正坐著一個少年。臉長圓,雙眉入鬢,一對明朗朗的雙瞳,風姿甚是俊逸。身上穿著布袍,卻像一個儒生。獨自披誦《漢書》,書聲瑯瑯,直達戶外。對面正向一帶青山,看山讀書,平添不少佳趣。 這時候,在那官道上忽有一騎飛馳而來,塵土滾滾,到了溪邊,方才跑得漸緩。一頭烏騅馬上,坐著一個虬髯大漢,面孔很是粗黑,額上有一小小刀疤,雙目炯炯的很有精神,帶著不少威武之氣。頭戴一頂范陽氈笠,身披黑袍,腰下橫扎著一個刀鞘,馬后馱著一個小包裹,像從遠道而來的模樣。瞧見了這邊的瓦屋,將馬一拉,徐徐跑至籬下。 那大漢收住韁繩,霍地跳下馬來,聽得籬內書聲,他用雙目張了一張,便將馬系住在一株柳樹下,走到雙扉前,把手一推。雙扉本是虛掩著的,推了便開。但那大漢卻并不走進去,且把頭上范陽笠帽摘下,望背上一掛,喝問一聲: “這里有人嗎?” 聲音洪亮非常,如鳴銅鐘,籬內的大公雞嚇得跳到花壇上去,伸起頸項,幾乎要失聲而啼。書室內的少年聽得喚聲,連忙立起身子,走到外邊來,問道: “誰人在此叫喚?” 大漢見了少年便將雙手一拱道: “俺是過路的人,因為有些口渴肚饑,所以冒昧登門一問,你們這里能不能供俺一餐?” 少年聞言,對那大漢仔細相了一下,又瞧見門口垂柳下拴著一匹高大的烏騅馬,遂開口答道: “壯士從哪里來?現在將近午時,敝舍快要進午膳了,可以供壯士果腹,請到里面小坐如何?” 大漢道: “多謝多謝。” 立刻回身向馬上取下包裹,跟著少年走到他讀書的所在。窗明幾凈,絕無塵囂,書架上玉軸琳瑯,安放著許多書籍。少年一擺手,請大漢寬坐。大漢將包裹丟在一旁,從背后摘下笠兒,便在沿窗一張椅子上坐下。少年又向屋里喊道: “劉三快來,有客在此。” 接著便見有個長工模樣的男子走來伺候。少年道: “你快送上一壺茶來,爐水沸嗎?” 劉三答應一聲退去。一會兒已捧著一壺茶和兩個茶杯來,斟上兩杯釅茶。大漢忙把自己的一杯一飲而盡,嚷著道: “喝得少,不足解渴的。俺不客氣了,恕我無禮。” 遂取過茶壺湊在嘴上,咕嘟嘟地一口氣已把一壺茶喝個罄凈,說道: “再來一壺吧。冷的熱的我都要喝。不過這茶太熱了,有冷的更好。” 少年便教劉三把缸里的泉水舀一大缽來。劉三答應了,便去捧上一大缽清澈的泉水,到大漢面前。少年道: “壯士既喜喝冷的,這是山中取來的清泉,敢以敬客。” 大漢點點頭,說聲好,一手托著大缽,把一缽水也喝個罄凈,哈哈笑道: “你們要笑俺做牛飲嗎?” 劉三接過空缽,少年又吩咐他去添煮些飯和菜肴,這位客人要在此用午飯的。劉三諾諾答應而去。大漢便對少年說道: “你真是不錯,夠得上做朋友。方才你不是問俺從哪里來嗎?俺老實告訴你吧,俺姓張,名蒼虬,南陽人氏。自幼得異人傳授,懂得一些武藝。只因父親被仇人陷害了,籍沒了俺一家,幸被俺逃得性命。事后便乘個間隙,手刃了俺的仇人,報得不共戴天之仇。但已鬧得無家可奔,有國難投。一個人踽踽涼涼地路過雞公山,恰巧山上有一群盜匪下山來剪徑,不放俺過去。觸犯了俺的怒氣,就施展本領,把他們殺死了好多個,闖上山頭。眾盜見俺本領高強,都愿降服,推戴俺做首領,俺一時沒有別的去處,哈哈!就在那山上落草做大王了。胡亂混了幾年,靠著弟兄們的出力,居然有吃有穿,逍遙度日。可是靜中捫心自問,天生俺這一具銅筋鐵肋,不能為國家仗劍立功,上馬殺賊,留一個青史美名,卻長此埋沒在這草澤中嗎?心里未免有些不甘。后來逢到了一個江湖上相識的人,姓柴名英。他是趕到山海關外吳三桂總兵那里去投軍的,他勸俺不必干這些綠林生活,不如棄暗歸正也到官軍中去效力。俺就答應了他,留他在山上住了數天。他臨去時對俺說,他若投軍得收,當托人來送信給俺。果然他去了不到一年,便有一個人帶著他的一封信來,喚俺同去。因此俺散了伙,便下山登程,投奔吳將軍去。 ……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煙與鏡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經典常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