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徐悲鴻 本書特色
眾人皆知齊白石畫蝦、徐悲鴻畫馬,可面對一個簡單的追問“徐悲鴻是誰?”恐怕腦海里的駿馬已經脫韁而走,徒留一片空白。而在徐悲鴻的學生楊先讓心中,徐悲鴻是永遠也說不完的。 楊先讓1948年考入國立北平藝專(也就是現在的中央美術學院),成為徐悲鴻的學生,在徐悲鴻生命*后的五年(1948—1953)得到他的教導。在本書中,楊先讓以學生的視角講述了徐悲鴻的一生:從徐悲鴻年少時隨父習文學藝,獨闖上海灘、北京,留學歐洲八年,回國后獻身美術事業,到徐悲鴻的美術創作理念、美術教育思想,豐富而曲折的情感經歷,他在特定歷史時期的藝術追求與選擇…… 學生記憶里老校長的音容笑貌,來自徐悲鴻親友學生的口述材料,大量的繪畫作品與歷史照片,展現了徐悲鴻在藝術家、丈夫、父親、教師、校長等多重身份下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復雜的人生選擇,還原了一個真實客觀、豐富立體、有血有肉的徐悲鴻。 讀完此書,沒人會比你更懂徐悲鴻!
徐悲鴻 內容簡介
從鄉村到上海,從北京到歐洲,一個窮苦青年何以成為一代藝術巨匠? 肩負重振中國美術的使命,在戰火紛爭中顛沛流離,徐悲鴻繪就了怎樣的傳奇人生?
徐悲鴻 目錄
徐悲鴻 相關資料
楊先讓寫的悲鴻我看了三遍,一遍比一遍好。 ——廖靜文 文字寫得細致真實,應是徐悲鴻傳中的*。 ——郁風、黃苗子 我不是徐悲鴻先生直接的學生,我是杭州藝專畢業的,但是悲鴻先生給我的教育和影響比我所有的老師都深刻動人,我敬他若師長。我有今天,和悲鴻先生的關懷提攜是分不開的。 ——李可染 1948 年,他患病初愈,由夫人廖靜文抱著孩子陪同,在我們學校一角,坐著小板凳,對著某個軍官送給他的一匹老馬寫生。我們站在他身后觀摩,他對我們說:“人們喜歡我畫的馬,其實并不每張都好,所以我要多多寫生。”…… ——楊先讓
徐悲鴻 作者簡介
楊先讓,1930年生于山東牟平養馬島,1939年隨家人遷居朝鮮,1944年回國求學,1952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曾任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和創作員,文化部研究室研究員,文化部職稱評定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間美術學會副會長,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主任、教授。 曾獲美國休斯敦大學亞洲藝術部文化獎、全美華人教育基金會終身藝術成就獎、中國文聯第 11 屆造型表演藝術成就獎等國內外大獎, 作品被英國大英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等機構和個人收藏。曾出版著作《黃河十四走》《中國鄉土藝術》《與木刻刀結緣50年:我的木刻版畫創作歷程》《海外漫紀》《藝苑隨筆》等。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自卑與超越
- >
莉莉和章魚
- >
姑媽的寶刀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