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修煉好品質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0760406
- 條形碼:9787530760406 ; 978-7-5307-6040-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修煉好品質 本書特色
酈波著的《修煉好品質/中華家訓智慧》從“品格”這個主題切入,由古代家訓名言作引,以古今中外的知名歷史及名人故事為例,用幽默時尚的現代語言,深入淺出地為讀者講述家訓文化,將經典的歷史鮮活再現給青少年讀者。作家旁征博引,以古喻今,語言又不乏風趣幽默,現代感十足。 中華家訓智慧,不僅是中華家庭教育的精華,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酈波先生的解讀,別有智慧,是父母與孩子共享的好讀本。 ——著名作家 葉兆言 國有法,鄉有約,家有訓。中華家訓文化,經酈波先生解讀,生動有趣,饒有興味。 ——著名學者鮑鵬山
修煉好品質 內容簡介
主要用20個小標題的內容, 講述了與人品格養成相關的因素或曰如何修煉高尚品格, 其內容包括不貪、不懶、不諂媚, 勤儉、誠信、正直, 從小處立身、懂得敬畏、逆境中超與自我, 等等。
修煉好品質 目錄
敗人抹你黑
人生“三不”原則
為人兩大丑態
守財奴守得住什么
富貴聲名藏陷阱
報復心不可有
學會節制欲望
先真后善美
誠信*重要
正直者心安
豁達者光明
從小處立身
要有敬畏心
勤儉不同于吝嗇
有傲骨無傲氣
逆境中超越自我
靜的力量
四季品性
知恥才能上進 品高何愁鼠輩
修煉好品質 節選
《修煉好品質/中華家訓智慧》: 說到清官,首推包公。 包公在臨終前有一句遺言非常有名,他說:我包拯的后人,如果有人做了官敢貪污的話,除依國法懲處之外,還要受到我們包家的家法懲罰——此人死后,絕不許將其葬人包家的祖墳,我包拯絕不認這樣的子孫!這在中國古代,可以算是*重的一條家法了。因為那時的中國人信奉的是祖先崇拜,不能葬人祖墳,意味著生命喪失了*終的歸宿,這在古人看來,不啻是*大的懲罰。 為什么包拯要對后人中的貪污者給予*嚴厲的懲罰呢?這是因為貪婪正是人性惡的一面的本源。 人性本來是善良的,還是惡劣的?這個問題自孟子和茍子以來爭論了兩千多年。儒家亞圣孟子主張“人性本善”,受這一思想的影響,《三字經》開篇就說:“人之初,性本善。”但儒家另一位大師茍子卻主張“人性本惡”,荀子的一個重要證據,是人“生而好利”,就是說人貪婪的本性與占有的欲望是天生的。當然,先秦時期關于人性的思想中還有告子主張的“人性本無善惡論”。不論這個問題的結果如何,對人性客觀而理智的審視卻是我們為人立品的一個重要前提。 滄溟先生并不想簡單地為哪一位古人搖旗吶喊,也不想做一個簡單的擁躉或粉絲,滄溟先生長久地思考人性的結果是一人,本來就是個矛盾的綜合體。人性中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 試想,人性中若是沒有善的一面,你的心中為什么會自然而然地生出親情、友情與愛情的溫暖?有些愛是不用教的,是發自本能的,這就是人性中本來就有的善的一面。 當然,人性中也肯定有與生俱來的惡的一面。小孩子在牙牙學語的時候,雖然還不能清楚地表達,但他的肢體語言表現出的主要內容一定是拿、是索取,而不是給予。 一個小孩子如果不要一樣東西了,一定是想要更好的東西,可是如果他拋棄的東西有別人想要,他又會轉而不舍,這就是與生俱來的占有欲望。這種欲望不被克制與修正的話,很快就會衍化成無休止的占有,這就是貪婪。 所以人在少年時,要學會與人分享,繼而學會謙讓,這其實就是對人之貪婪本性的修正與糾偏。在中國古代,孔融讓梨的故事會備受推崇,道理就在這個地方。 孔融四歲的時候,有一天父親的一個朋友帶了一盤梨來,父親讓孔融分給兄弟們吃。孔融把大的梨讓給了哥哥與弟弟,自己卻只拿了個*小的。 父親問他為什么這樣分,他說:“我年齡小,做弟弟的要敬重兄長,當然要把大梨給兄長。”父親又問為什么弟弟的梨也比他的大,孔融說:“弟弟小,我當哥哥的要愛護他,當然要把大梨給弟弟。”父親聽了孔融的理由,贊嘆不已。“融四歲,能讓梨”從此成為儒家文化的一個經典。 有人對這個故事不以為然,認為孑L融這樣做有作秀的嫌疑,甚至還有小朋友說,可能孔融本來就不喜歡吃梨,看到梨,覺得“鴨梨山大”,索性分掉了事。這種看法又剛好體現了人性中另一個惡的方面——妒忌,猜疑,總是從惡的一面去揣測別人的出發點。 其實,孔融當時只有四歲,絕不會有作秀的心機,他被儒家文化所推崇的關鍵不在讓梨的行為,而在讓梨的心理與理由。這種自幼兒時期開始就具有的與人分享美好事物,甚至先人后己的謙讓品德,正是對人性中貪婪與占有欲望的*大、*成功的挑戰。 所以,儒家文化推崇“學而優則仕”,出仕則首先強調清廉,于是在中國古代官場,*好的官并不是“能吏”,而是“清官”。 ……
修煉好品質 作者簡介
酈波,著名學者、百家講壇主講人,南京師范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南京師范大學中國古典文學與文化專業博士,漢語言文學博士后。先后擔任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主講教師,中央電視臺《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及《中國成語大會》文化嘉賓。
- >
巴金-再思錄
- >
莉莉和章魚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經典常談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煙與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