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馬克.吐溫自傳 本書特色
《馬克·吐溫自傳》是馬克·吐溫晚年重要的著作,也是美國文學中的經典。它給我們帶來了當時美國的風情和氣息,馬克·吐溫式幽默的智慧,還有淡淡的懷念之情……在這部回憶錄中沒有選取生活中值得炫耀的片段,而只涉及到一般人生活中都會遇上的尋常經歷。在這里,人們可以看到他們所熟悉的生活。馬克·吐溫的回憶錄是美國文學中的經典,可與本杰明·富蘭克林及亨利·亞當斯的自傳相提并論。馬克·吐溫也是19世紀的文學巨擘之一,即便到了今天,能與之相提并論的人也鮮有出現。
馬克.吐溫自傳 內容簡介
《馬克·吐溫自傳》是馬克·吐溫晚年重要的著作,也是美國文學中的經典。它給我們帶來了當時美國的風情和氣息,馬克·吐溫式幽默的智慧,還有淡淡的懷念之情……在這部回憶錄中沒有選取生活中值得炫耀的片段,而只涉及到一般人生活中都會遇上的尋常經歷。在這里,人們可以看到他們所熟悉的生活。馬克·吐溫的回憶錄是美國文學中的經典,可與本杰明·富蘭克林及亨利·亞當斯的自傳相提并論。馬克·吐溫也是19世紀的文學巨擘之一,即便到了今天,能與之相提并論的人也鮮有出現。這卷書給我們帶來了當時美國的風情和氣息,那時的美國年輕、樂觀、樸實、土氣,但骨子里透著高貴。
馬克.吐溫自傳 目錄
第2章 姨父的農場
第3章 農場的快樂時光
第4章 我的家庭
第5章 童年
第6章 少年趣事
第7章 我是催眠表演頭牌
第8章 黑人秀
第9章 我的同學
第10章 船上的朋友
第11章 奧利安大哥
第12章 我當印刷學徒工
第13章 亨利之死
第14章 奧利安的仕途
第15章 我給希格比找工作
第16章 決斗之風
第17章 在舊金山的記者生涯
第18章 早年的布勒特·哈特
第19章 上帝眷顧的傻瓜
第20章 吉姆·吉利斯
第21章 初入文壇
第22章 步入演講界
第23章 我的妻子
第24章 女兒蘇西
第25章 牧師的劫難
第26章 奧利安的后半生
第27章 我的理財經——出版與投機
第28章 自己來做出版商
第29章 與格蘭特將軍的交往
第30章 公司倒閉
第31章 羅杰斯
第32章 我作品背后的故事
第33章 幾個與寫作相關的問題
第34章 有趣的朋友
第35章 晚年的哈特
第36章 在佛羅倫薩的日記
第37章 蘇西去世
第38章 失去妻子
第39章 克拉拉的艱難任務
第40章 我們是盎格魯一撒克遜人
第41章 榮譽學位
第42章 三個討厭的女人
第43章 吉恩離世
譯后記
馬克.吐溫自傳 節選
《馬克·吐溫自傳》:
1835年11月13日,我出生在密蘇里州門羅縣的一個不起眼的小村子佛羅里達。我的父母在30年代初搬到這里,我已記不清具體是哪天了,因為我沒趕得及在當時出生,當然我也不關心這些事。在當時,搬家要走很遠的路,旅途勞頓,肯定是一件辛苦而煩人的事。佛羅里達村一共100人,我的出生使村子的人口增長了1%,單從這點來說,我的貢獻超過了歷史上很多杰出的人物對一個小鎮所能做出的貢獻。雖然這樣講有些不太謙虛,但事實就是如此。歷史記載中,還沒有人創造過這樣的記錄,連莎士比亞也沒有做到,而我卻做到了,因此,我總是覺得,不管在哪里我都能做到這一點,哪怕是在倫敦。
不久前。有人從密蘇里州給我寄來一張我出生時那個老房子的照片。以前,我總把它夸耀成一座宮殿,但是以后我說話可得謹慎一點了。
這個村子一共有兩條南北大道,每條長約200碼,其余的路就是一些小巷子,兩側是柵欄和玉米田。街道和巷子都是土路,雨天泥濘不堪,晴天則塵土飛揚。
村里大部分房子都是用原木搭建的,只有三四座除外,是框架結構的,沒有石頭房,也沒有磚房。村子里有一座原木搭建的教堂,鋪著半圓木料的地板,放置著平板長凳。人們把原木從中間鋸開,用錛子將切面削平,鋪在地上,做成地板,原木之間留有巨大的縫隙,上面也沒有鋪地毯,因此,只要比桃子小的東西都會從這些縫隙里漏下去。教堂是用短原木架起來的,將地板隔離地面兩三英尺高,下面作豬窩。每逢禮拜,狗就會鉆到下面追著豬亂跑,牧師們只得停下來,直到騷亂平息。冬天,刺骨的寒風會透過地板鉆進屋里,而夏天,跳蚤則多得足以把人吞掉。
長凳是用原木的外截面做成的,樹皮面朝下,兩端鑿了洞,裝上四條腿,沒有靠背,也沒有坐墊兒。教堂的墻上掛著錫質燭臺,里邊點著牛油蠟燭,發出微弱的光。而在平時,這個教堂就當學校使用。
村子里有兩個小店,其中一所是我的姨父約翰·埃·夸爾斯經營的。店面很小,零星幾捆女人用的印花布放在五六個貨架上,柜臺后面的幾個桶里放著腌制的馬鮫魚、咖啡和新奧爾良白糖,掃帚、鐵锨、斧頭、鋤頭、耙子等放得到處都是,男帽、女帽和錫器被成串系在繩子上,從墻上懸掛下來。屋子另一頭的柜臺上放了幾袋子鉛彈、一兩塊奶酪和一小桶火藥,幾個盛釘子的小桶和幾塊鉛塊放在柜臺前面,一兩桶新奧爾良甜蜜和用黍米釀制的當地產的散裝威士忌酒放在柜臺后面。只要花上五到十美分,一個男孩就可以從桶里抓半把糖。只要買上幾碼花布,女人除了免費獲得正常所需的“輔料”外,還能額外得到一軸線。而只要是男人來店里買東西,他則可以免費從桶里面打一大杯威士忌酒,一飲而盡。小店里的東西都很便宜,蘋果、桃子、甘薯、愛爾蘭土豆和玉米,十美分一蒲式耳:雞,十美分一只:黃油,六美分一磅:雞蛋,三美分一打:咖啡或糖,五美分一磅:威士忌,十美分一加侖。我不知道現在密蘇里州老家的物價如何,但是我了解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的物價。蘋果三美元一蒲式耳:桃子五美元一蒲式耳:愛爾蘭土豆(上等的百慕大大土豆)五美元一蒲式耳:雞,根據重量,1~1.5美元一只;黃油45~60美分一磅:雞蛋15~60美分一打:咖啡45美分一磅;我平時喝的那種蘇格蘭威士忌,如果一次買兩加侖的話,是十美元一加侖一一買的越少價格越高,本地威士忌,我猜可能4~5美元一加侖。
三四十年以前,在密蘇里卅l那邊,花30美分就能買到100支普通的雪茄,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愿意花這份錢,因為這里盛產煙草,抽自己的煙斗根本就不花錢。現在,康涅狄格卅I也開始種植煙草了,而買100支本地雪茄要十美元,買100支進口雪茄要15~25美元。
*初我父親也有自己的奴隸,不過后來逐漸賣掉了,轉而從其他農場主那里雇傭,這些奴隸都按年收費。一個15歲的女孩每年12美元。外給兩身棉麻上衣和一雙粗皮靴,這都花不了幾個錢:一個25歲的黑人女傭,每年25美元,外給一雙粗皮靴:一個40歲的壯實女人,干洗衣做飯等雜物,一年40美元,外給兩身棉麻上衣:一個身強力壯的男人,一年75~100美元,外給兩身牛仔衣和兩雙粗皮靴——全套都下來大約要三美元。
曾經有件不可思議的事一直盤旋在我的腦海中,我總好像記得剛滿一周的弟弟亨利自己走進了門外的一個火堆。更不可思議的是,我對這個怪想法居然堅信了30年,而且相信自己真的記著這件事——當然,實際上這件事不可能發生,因為那時他根本不會走路。如果能認真想一想,我就不會這么久一直裝著這些虛幻的記憶垃圾。很多人都認為,孩子兩歲前的記憶保存期不會超過五年。但是這是錯誤的。本威努托·切利尼和火蜥蜴的故事早已得到大家的認可,此外。海倫·凱勒不平凡而又真實的經歷也證實了這一點。多年來,我一直記得自己六個星期大的時候就曾伺候爺爺喝威士忌甜酒,不過。現在我不再提這些事了,因為我覺得自己老了,記憶力沒有當年那么活躍了。年輕時,我什么都記得,無論是發生過的,還是沒有發生過的。現在,這種機能正在退化,估計過不了多久,除了那些沒有發生的事情,我什么都記不得了。垮成這樣,很讓人難過,但這就是自然規律。誰都避免不了。
……
馬克.吐溫自傳 作者簡介
馬克·吐溫,美國的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說家,19世紀后期美國現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及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經歷了美國從“自由”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發展過程,其思想和創作也表現為從輕快調笑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厭世的發展階段。作品包括短篇小說、中篇小說、長篇小說、游記、劇本以及回憶錄等。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自卑與超越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