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喬托的幾何學遺產-科學革命前夕的美術與科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56042
- 條形碼:9787100156042 ; 978-7-100-15604-2
- 裝幀:8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喬托的幾何學遺產-科學革命前夕的美術與科學 本書特色
美術與科學之間有著諸多的歷史聯系,但由于歷史往往由不同的學科分別論述,因此這種聯系有時并不那么明顯,小塞繆爾·Y.埃杰頓的《喬托的幾何學遺產(科學革命前夕的美術與科學)(精)》彌補了這一缺憾。本書將伽利略時代的科學革命與喬托開啟的文藝復興美術革命聯系起來,并討論了美術與科學的關聯在中國的狀況。
喬托的幾何學遺產-科學革命前夕的美術與科學 內容簡介
本書是小塞繆爾·Y. 埃杰頓教授在美術史領域多年研究的成果,探討了西方發端于17世紀伽利略的“科學革命”與距之300年前由喬托開啟的文藝復興“藝術革命”之間的傳承關系,揭示了文藝復興時期繪畫、雕塑和建筑在“現代科學”中所發揮的決定性作用。 作者認為,早在萊奧納爾多之前,不知名的“工匠-工程師”塔科拉和馬丁尼已構想出一種描述性幾何圖語言,而文藝復興重現自然的藝術方法則有助于發展伽利略、哈維以及笛卡爾的科學想象力,因此熟悉以透視和明暗法描繪圖像的伽利略才會即刻判斷出他通過望遠鏡觀察到的月球光暗領域為山峰和隕石坑。他強調,西方在觀看方式上的獨特成就是現代科學興盛的前提。同時,他還將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的科學和美術與明代中國相比較,認為當時的中國對“現實”的認知受制于另一套藝術體系。 本書包含了近150張豐富生動的精美插圖,相信會受到美術史家、科學史家以及其他對文化史有興趣者的喜愛。
喬托的幾何學遺產-科學革命前夕的美術與科學 目錄
目 錄:
001 序 言 幾何學、文藝復興美術與西方文化
021 **章 如圖所示:中世紀初期制圖中第三維的概念化
043 第二章 圖畫空間的幾何化:阿西西教堂第二飛檐邊飾大師
077 第三章 超自然的幾何化:利波·利皮修士的倫敦《圣母領報》
097 第四章 地面空間的幾何化:創造繪畫傳統
131 第五章 16 世紀印刷的技術書籍中的圖像與文字
171 第六章 天國空間的幾何化:拉斐爾的《圣典辯論》
199 第七章 天文空間的幾何化:伽利略、佛羅倫薩“繪圖術”與月球的“奇怪斑點”
225 第八章 幾何學與遠東地區的耶穌會士
251 結 語
255 致 謝
259 參考書目
285 圖片目錄
295 索 引
喬托的幾何學遺產-科學革命前夕的美術與科學 節選
為何資本主義歐洲1500年后在世界上所有文明中**個發展起通常所理解的現代科學,快速領先于先前高度發展的東方文明?為何西方藝術革命與科學革命兩方面*為顯著的成就產生于同一個地方——托斯卡納的佛羅倫薩城?僅僅因為文藝復興美術的奠基者喬托與現代科學的創始人伽利略都是托斯卡納人這一巧合? 對于所有這些問題,至少有一個答案存在于文藝復興時期歐洲與同時期東方繪畫藝術之間的差異。只需將普通的西方文藝復興風格的科學插圖與傳統中國和伊斯蘭國家的示例做一比較即可。如將羅伯特·胡克1667年巨著《顯微術》中所刊印的綠頭蒼蠅版畫與歸于中國元代畫家錢選名下的《草蟲早秋圖》中所描繪的類似主題的局部做比較。 我們即刻看出中國畫家以罕見的敏感性表現出飛行中昆蟲的輕盈特性,而胡克(他可能僅僅為版畫制作底稿)只是強調蒼蠅翅膀固定的幾何結構,而沒有表明它們實際的飛行狀態。當然,胡克是在觀察一只死的蒼蠅。在西方,我們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要是想了解有機物或無機物的構造,我們首先必須將其想象為靜物(如同一幅夏爾丹的靜物),將所有組成部分轉化為客觀固定的幾何關系。在這些圖畫中,正如亞瑟·韋利的嘲諷,“本丟·彼拉多與咖啡罐都是垂直的圓柱體”。對于傳統的中國人而言,這種方法在科學與審美兩方面都是荒謬的。 為何我敢于將一位大畫家的杰作與一位普通版畫家的純說教圖聯系起來?畢竟,許多優秀的西方畫家如雅各布·利戈齊和揚·凡·海蘇姆等,都創作過精美的飛蟲圖。這里做此對比,是因為我想從一開始就強調歐洲文藝復興美術的幾何透視法與明暗對照法傳統,不論是否具有美學上的風格特征,已證明對于現代科學極其有用。
喬托的幾何學遺產-科學革命前夕的美術與科學 作者簡介
小塞繆爾·Y. 埃杰頓(Samuel Y. Edgerton,Jr.,1926— ),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曾執教于波士頓大學多年,現為威廉姆斯學院美術史榮休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文藝復興時期美術,尤其專注于美術與科學關系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圖畫與懲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與刑事訴訟》《文藝復興時期線性透視的重新發現》等。 譯者簡介:楊賢宗,1969年出生,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史博士,曾在英國倫敦大學瓦爾堡研究院從事博士后研究,現任教于華中師范大學美術學院。主要著作有《西方學者文藝復興研究三論》《建筑與象征》《西方美術史學史與方法論研究前沿》,譯作有《畫家生涯》《文藝復興時期的歷史意識》等。 張茜,1989年出生,華中師范大學美術學碩士,現就職于湖北美術館,三級美術師。曾在《世界美術》《天津美術學院學報》《湖北美術學院學報》和《美術文獻》等刊物發表專業論文多篇。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二體千字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虎
- >
推拿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