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紅斑狼瘡診療陸前進2017觀點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931682
- 條形碼:9787518931682 ; 978-7-5189-3168-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紅斑狼瘡診療陸前進2017觀點 本書特色
陽春三月,萬木蔥蘢。在這樣一個美麗的季節里,《紅斑狼瘡診療陸前進2017觀點》一書終于要呈現給大家了。在查閱文獻和書籍的基礎上,我們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編寫了這本書。全書共十一章,涵蓋了紅斑狼瘡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病機制與臨床診療進展、治療指南之我見及紅斑狼瘡臨床相關爭議問題等學術范疇。與其說該書是對紅斑狼瘡近幾年臨床與基礎科研的總結和歸納,不如說是我個人醫學生涯中的一個“驛站”——我在這個“驛站”里歇歇腳,也喝喝茶。然后,靜靜地立在窗前,看“驛站”前那條我曾經風塵仆仆而來的跋涉之路。是的,我的這本書,既是總結過往,也是面向未來。紅斑狼瘡是一種經典的自身免疫疾病。雖然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研究,但迄今為止,其病因和發病機制仍不十分清楚,臨床表現錯綜復雜,治療棘手。我大學畢業的時候,就在腦海中烙下了紅斑狼瘡患者那一幅幅焦慮的面孔、忐忑的神情和擔憂中夾雜著期望的眼神。當年,年輕的我就在心中默默許下一個愿望:盡自己的一生,讓紅斑狼瘡患者少一些疾病的痛苦與折磨。在接下來的歲月里,我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下,主攻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發病機制及臨床應用研究。寒來暑往,幾度春秋,其間的艱辛自不待言。1999年,我遠赴美國密西根大學從事紅斑狼瘡的相關基礎研究。陌生的環境,飲食與文化的差異,對家的思念以及實驗研究的不盡如人意,讓當時的我倍感煎熬。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我在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中心的工作和成績,終于得到了學界的肯定。經過6年的潛心研究,發現了與紅斑狼瘡密切相關的基因及早期表觀遺傳標記,首次提出了女性易患紅斑狼瘡的表觀遺傳學發病機制。在美國6年的研究工作,使我養成了嚴謹、專注、實事求是的科研作風。2005年回國后,我也是這樣來要求自己和團隊的每一位同事及學生。告誡他們,做科研容不得半點浮躁與僥幸,我們一直朝著做出高水平基礎與臨床研究的目標不斷努力。歲月不聲不響地消逝,仿佛一眨眼間,又是十余年過去了。在中南大學和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的支持下,我創立的表觀遺傳學研究中心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我們創新性地建立了紅斑狼瘡表觀遺傳發病機制理論,研發出高特異性及高敏感性的系統性紅斑狼瘡DNA甲基化診斷技術等。在從事紅斑狼瘡基礎研究的同時,我們十分重視紅斑狼瘡的臨床診療,開設了紅斑狼瘡專病門診,許多患者從全國各地甚至海外慕名而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對于醫生,患者可能只是百分之一;而對于患者,醫生卻是百分之百。時刻懷著一份關懷患者的愛心,始終以*好的醫術為每一位患者提供*質的服務,是我和我的團隊一貫奉行的準則。除發明了既有高特異性又有高敏感性的IFI44L基因甲基化診斷技術外,我們還系統匯總了沿Blaschko線分布的皮膚型紅斑狼瘡的臨床特征并深入探討其可能的發病機制,提出該病為紅斑狼瘡的一種特殊亞型,在國際上首次將該亞型命名為“Blaschko線狀狼瘡”。“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醫學的發展是永無止境的,人類對于健康的追求也是永不停歇的。如今,我和我的同事通過自己的努力,終于悄悄地揭開了系統性紅斑狼瘡神秘面紗的一角。但是,離徹底解決紅斑狼瘡這一世界難題還相距很遠很遠。幾十個春秋寒暑,在實驗室里,有過多少無眠的夜晚?在醫院院區的石徑上,有過多少個苦苦思索后留下的足痕?報國者自有報國者的艱辛,奉獻者自有奉獻者的樂趣。攀登在這條鋪滿荊棘的道路上,我無怨無悔。而且,我知道,唯有堅定的信念和不屈服的精神,方可不斷開拓,勇敢前行。在本書撰寫過程中,我們盡*努力為讀者呈現準確、詳實、前沿和實用的知識。但限于作者學識淺薄,加之臨床、科研工作的繁重和時間緊迫,本書的疏漏和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同行專家和廣大讀者不吝賜教,惠予指正。此書從策劃到出版歷時數月,在此過程中全體編寫人員在繁重的科研、教學與臨床之余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我借此機會表示誠摯的謝意!同時,此書能得以順利出版,更多地是得益于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謝!陸前進
紅斑狼瘡診療陸前進2017觀點 內容簡介
為首屆湘雅名醫陸前進教授集幾十年紅斑狼瘡診療經驗完成的一本學術專著,全書共十一章,涵蓋了紅斑狼瘡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病機制與臨床診療進展、治療指南之我見及紅斑狼瘡臨床相關爭議問題等學術范疇。適合中基層皮膚科醫師閱讀學習。
紅斑狼瘡診療陸前進2017觀點 作者簡介
陸前進,教授,一級主任醫師,首屆湘雅名醫,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南大學皮膚性病研究所所長,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學美容中心主任,醫學表觀基因組學湖南省重點實驗室主任,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紅斑狼瘡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擔任《Journal of Autoimmunity》《Clinical Immunology》《Clin Rev Allergy Immunol》及《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等雜志編委。從事皮膚科臨床、教學及科研三十余年,對于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疾病具有豐富的臨床診療經驗,在國際上系統總結并命名了一種罕見的皮膚型紅斑狼瘡“blaschko linear lupus erythematosus”。同時,對于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疾病開展了創新性研究,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項目、“973”計劃課題等,揭示了紅斑狼瘡表觀遺傳發病機制的關鍵環節與分子,創新性地建立了高特異性及高敏感性的系統性紅斑狼瘡DNA甲基化診斷技術。作為牽頭人之一制定了《中國皮膚型紅斑狼瘡診療指南》。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The Lancet》《JAMA》《Blood》《J Immunol》等雜志發表SCI論文160篇,被《NEJM》《Cell》《Nature》等SCI期刊引用3000余次。2014年、2015年、2016年連續3年入選醫學領域中國高被引用論文學者榜單。主編和參編著作20部。獲得中國發明專利2項,美國專利1項。作為第一完成人先后獲得2012年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及2015年湖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2014年獲國際皮膚科聯盟(International League of Dermatological Societies,ILDS)杰出貢獻獎。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史學評論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隨園食單
- >
二體千字文
- >
唐代進士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