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人權論衡:2016年特刊 總第01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210635
- 條形碼:9787516210635 ; 978-7-5162-1063-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權論衡:2016年特刊 總第01期 內容簡介
人權是人之作為人應當享有的尊嚴和權利。在現代文明社會中,人格尊嚴是人的根本特征,權利是人的存續條件,因此,人權成為理解人的本質的一個關鍵所在。在經歷“二戰”、民族獨立運動、冷戰對峙之后,邁入21世紀的人類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這些挑戰不僅來自于環境污染的加劇、經濟增長的放緩,更來自于不同文化、宗教信仰和意識形態的沖突,來自于不同政治制度和發展道路的競爭以及大國安全戰略的抵牾。所有這些問題,從一定意義上講都關乎著人權問題。事實上,各種政治制度安排和政治文明演繹都紛紛圍繞“人權”來展示其合法性、正當性與生命力,人權已經成為21世紀鮮明的時代特征,因此可以說,21世紀是一個以“人權”為主題的世紀。 對于源遠流長、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而言,現代人權的諸多要素已然蘊含其中。先秦諸子倡導的“仁”“義”“信”“德”“和”“命”“兼愛”“非攻”等理念為人權建構的中國道路提供了本體論的依據,而“緣法而治”“為政以德”等觀念又可以為人權建構的中國道路提供方法論的支撐。然而,兩千年來的皇權政治并沒有為中華文明中“以人為本”的理念提供穩定而有效的制度性支持和保障。并且,自19世紀始,伴隨著西方列強的軍事侵略、經濟盤剝和文化輸入,舊制度已然無力應對新世界帶來的挑戰,國人的人權實踐陷入雙重貧困。自那時起,無數仁人志士開始了矢志不渝地為中國人權而努力奮斗的艱苦歷程。無論是清末思想家鄭觀應、康有為和梁啟超等人明確提出的“人權”的訴求和主張,還是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以“民族”、“民權”和“民生”為核心的建國思想,都是中國人民追求人權的偉大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择R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人,旗幟鮮明地提出要消除資本帶來的人的異化,建設一個以“人的全面發展”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的共產主義社會,使得人真正成其為人。經歷了百年艱苦卓絕的斗爭歷程,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獲得了解放,揭開了中國人權建設蓬勃發展的新篇章。1991年11月,中國政府首次發布《中國的人權狀況》白皮書。白皮書的發布,彰顯出人權理念在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樹立了中國自身的人權觀。1997年9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指出:“共產黨執政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國家的權力,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權!2004年憲法修正案明確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與此同時,中國政府積極簽署和批準了一系列聯合國的人權公約和條約,成為推動國際人權事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對發展中國人權事業重要性的認識更加清晰,對于推進中國人權事業和世界人權事業發展的前景也更加自信。****在給“2015.北京人權論壇”的賀信中指出,“人權保障沒有*好,只有更好”,“近代以后,中國人民歷經苦難,深知人的價值、基本人權、人格尊嚴對社會發展進步的重大意義,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發展環境,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推進中國人權事業和世界人權事業”。****強調,“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這將在更高水平上保障中國人民的人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中國夢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想,實現中國夢、推進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我們西北政法大學的每一位學人深知使命的光榮與責任的艱巨。
人權論衡:2016年特刊 總第01期 目錄
從口號“爭人權”想起的
論中國價值主體觀念的起源
個人自由價值實現的兩種異質方式:權利與超越權利
——馬克思關于猶太人問題理論中的法哲學思想
行政決策程序中的公眾參與研究
謠言、言論自由與法律規制
國家治理、合作網絡與公民參與
發展權研究
論勞動者職業安全權及其法律保護
試論農地承包經營權轉包的法律本質及其法律規制
社會性別視域中的法律平等觀
勞動者社會保險權法律救濟程序之探討
農地社保功能與農村社保制度的配套建設
勞動法中工資概念的反思與重構
論兒童憲法權利的制度保障
少數民族權力
西藏地區民主改革:現代政治秩序建構及法理解讀
藏區習慣法的生存困境與自治權利保障
少數民族教育的民族性與少數民族受教育權保障的國家義務
殘障權利研究
和諧社會背景下殘疾人社會保障問題淺析
中國殘障教育立法30年:軌跡、問題與方向
農村殘疾人土地權益保障法律問題實證研究
特殊群體權利研究
“法律權利”的規范形態及意義——兼議“乞討權”
試論涉案報道中的犯罪嫌疑人權利保護
關于構建中國病人權利保護體系之思考
“封殺”吸毒藝人的合憲性審查研究
……
刑事政策與死刑問題
國際人權研究
歷屆研究生論文精選
附錄
人權論衡:2016年特刊 總第01期 節選
《人權論衡(特刊 2016年特刊總第01期)》: 當前,在發揚民主的活躍氣氛中,人們會偶爾聽到這么一個口號:“爭人權”。怎么看這個口號,什么是“人權”?弄清這個問號,對于澄清人們的思想,使發揚民主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甚為重要。本文想就這方面的問題談一點看法。 “人權”這個概念,顧名思義,指做人的權利。有沒有這個東西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人”?馬克思說:“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保ā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卷第十八頁)這就是說,沒有什么超過時代的抽象的人,有的只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有各種社會關系所決定的具體的人。既然如此,那么,在階級社會里,也就只有各種階級的具體權利,而沒有什么超歷史、超階級的“人”的權利。 “人權”這個概念,*早見于資產階級革命初期,是資產階級反封建的產物。為了反對封建統治,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道路,進步的資產階級思想家提出了“天賦人權”的理論,認為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存、自由和謀求幸福等所謂“天賦”的權利。后來又喊出來“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并在資產階級的旗幟上和政治綱領中寫入爭人權的內容。一七七六年美國《獨立宣言》和一七八九年法國的《人權宣言》尤為醒目。爾后,在各國的資產階級憲法里進一步對人權作了具體規定,主要不外是自由、平等和財產私有這些原則。 “天賦人權”理論,在反封建的斗爭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在當時無疑是具有進步意義的。但是,這個理論,宣揚什么“天賦的”抽象的“人權”,并且把自由、平等和私有財產不可侵犯作為它的根本內容,則是錯誤的! ∝敭a私有只是人類社會中一個特定歷史時期才有的現象,只存在于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的初期(生產資料所有制改造完成之前)。就是在這些社會也并非人人都有私有財產。因此,說私有財產是“天賦的”,而且“神圣不可侵犯”,是違反起碼的歷史事實的。 那么自由和平等是人人生而有之的本性嗎?要弄清這個問題,先得弄清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平等?有一種觀點認為,自由就是不受任何限制。思想自由翱翔,行動為所欲為,這種自由是不可能有的。馬克思主義認為,真正的自由并不在于擺脫一切限制,并不在對現實的超脫中去取得,而在于面對現實,正視現實和改造現實中去求得。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和對客觀世界的改造。一般自由如此,政治自由也是一樣。絕對的政治自由縣沒有的,連標榜自由的資產階級法律也明文規定,一個人不能做違反法律和侵害別人自由的事情。這說明自由往往以另一些人的不自由為條件。歷史上只有奴隸主、封建主、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這些具體的自由,絕對沒有超階級、超歷史的抽象的自由,說人人生而自由是荒唐的! ∑降纫彩侨绱。無產階級決不追求什么抽象的平等,而僅僅把平等理解為消滅階級,并把消滅產生階級的私有制作為實現這個目標的**步。無產階級決不想抹煞人與人之間在智力和道德方面的差異,決不需要那種連一塊衣料布也要均分給每個人的絕對平均主義的平等! ≌紊系淖杂珊推降纫坏┯梅尚问酱_定下來,一旦形成一種制度,就叫民主制。民主既然是自由和平等的綜合,既然只是一種制度,那它必然是具體的,也必然和法制連在一起。有古希臘式的奴隸主的民主,有美國式的資產階級的民主,也有我國的無產階級的民主,但沒有“純粹民主”。民主和集中是一個矛盾的兩個方面。集中以民主為基礎,沒有廣泛民主的集中只會導致獨裁和命令主義,不是真正的集中。獨裁和無政府主義的局面往往會被野心家、陰謀家所利用,會成為少數犯罪分子胡作非為的庇護所,無產階級的民主應該成為我們調動各種積極因素、集中群眾智慧、加速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手段,應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對少數陰謀家、犯罪分子以及官僚主義作斗爭的銳利武器;決不應成為少數壞人為非作歹的工具。要達到這一點,就必須把廣泛的民主和高度的集中結合起來,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社會主義民主必須發揚、也正在發揚。華國鋒同志為首的黨中央正在活躍我們民主生活,建立和健全黨內外民主生活制度。但是,這同“爭人權”是兩回事。天賦的、抽象的“人權”是沒有的,無須去爭,F有的只是具體的資產階級民主制度或無產階級民主制度。資產階級民主,資產階級的國家制度我們不應“爭”,不能“爭”。無產階級民主,無產階級的國家制度在我國已成為現實,也不存在“爭”的問題。當然,從我國的現狀來看,它很不健全,加上幾年前林彪、“四人幫”的破壞和糟蹋,尚待健全和完善。但是,既然國家政權掌握在人民手中,人民的生命財產得到保障,人民自己是國家的主人,那么,對廣大人民群眾來說,民主只是恢復和擴大的問題,說“爭”勢必引起思想上的混亂,也會被一些壞人利用,干出大大超過民主問題范圍的事情,從而破壞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 總之,用“人權”這個概念來概括社會主義的民主權利很不科學,它違背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帶有天命論和入性論的濃厚色彩。實際上,這個概念現在只有資產階級才使用,也成為資產階級民主的代名詞。既然如此,我們為什么要用“爭人權”這個口號來混亂自己的思想,為什么把資產階級的一面破旗拿在手里揮舞呢? ……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煙與鏡
- >
二體千字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姑媽的寶刀
- >
隨園食單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