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傳媒監督的法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711955
- 條形碼:9787519711955 ; 978-7-5197-1195-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傳媒監督的法治 本書特色
“江歌-劉鑫案”“宜黃事件”“藥家鑫案”等事件流,媒體在司法討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媒體提供的可能是剪裁過的世界,但卻使民眾的法律表達、法律觀念得到了展現和交鋒。 《傳媒監督的法治》以傳媒監督的法治為主題展開研究,厘清相關社會因素和制度條件對傳媒監督的影響,深入揭示傳媒監督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其中的原因,總結傳媒監督的一般規律及其對法治的挑戰,對傳媒監督的法治進行描述和批判。
傳媒監督的法治 內容簡介
《傳媒監督的法治》分為上下兩編及附錄:上編(第yi章至第四章)是對傳媒監督個案的分析;下編(第五章至第六章)是對傳媒監督法治的一般性討論;附錄一章雖不直接涉及傳媒監督,卻是作者關注法治案件輿論和評論的起點,故附錄于此。《傳媒監督的法治》以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討論的熱點案件為主要研究對象,遵循從實踐出發、經驗本位的基本研究立場,力圖在對傳媒監督案件進行經驗研究的基礎上,把握傳媒監督的運作邏輯和效果,探究傳媒監督的內在規律,在此基礎上展開更為多面性、包容性的討論,反思當前我國傳媒監督存在的問題,提出引導和規制傳媒監督的法治化建議,以期將傳媒監督納入法治軌道。
傳媒監督的法治 目錄
上編
**章監督偏差:“宜黃事件”
一、“宜黃事件”及相關傳媒監督
二、傳媒監督的信息真實性檢討
三、傳媒監督的角色中立性檢討
四、傳媒監督的偏差及其原因
五、法治社會的傳媒監督立場
第二章傳媒角色:藥家鑫案
一、藥家鑫案的民憤
二、傳媒對民憤的刺激
三、群體極化效果下的傳媒角色
四、藥家鑫免死的“本土資源”
五、從個案效果反思傳媒角色
第三章法治生態:唐慧連環案
一、唐慧的策略:上訪
二、維穩壓力下的司法
三、民粹主義的盛行
四、媒體介入的后果
五、《南方周末》的顛覆
第四章沖突呈現:城管執法
一、從城管執法的形象說起
二、城管綜合執法體制的形成
三、城管街頭執法的沖突
四、執法沖突的結構性原因
五、執法沖突的傳媒表達
六、執法沖突的呈現與彌合
下編
第五章傳媒的商業性
一、傳媒商業性的一般原理
二、傳媒商業性的內部機制
三、互聯網傳媒的利益場
四、傳媒市場化改革的實踐反思
第六章傳媒的政治性
一、傳媒公共性的預設與現實
二、傳媒政治性的實踐
三、當前中國傳媒的政治性
四、傳媒政治性的規制現狀
五、傳媒政治性之法律規制的建議
結語
附錄泛道德化:佘祥林冤案
一、佘祥林冤案及公、檢、法機關的反思
二、自由主義法治理論的言說及其社會效果
三、司法教條主義
四、泛道德化話語
五、中國基層司法的制度環境和社會條件
六、中國上訴司法的功能
七、警惕教條主義與泛道德化話語
參考文獻
傳媒監督的法治 作者簡介
陳柏峰,1980年生,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基層法治研究所所長,青年長江學者。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博士,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愛德華訪問學者,西南政法大學博士后研究人員,兼任中信改革發展研究院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法理學、法律社會學、基層治理,著有《鄉村江湖:兩湖平原“混混”研究》《鄉村司法》等。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唐代進士錄
- >
煙與鏡
- >
推拿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