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精神之塔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20768
- 條形碼:9787218120768 ; 978-7-218-12076-8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營造精神之塔 本書特色
本書為“陳思和文集”之一種。全書共分為《逼近世紀末》《批評與闡釋》《隔海評論》《文藝短評》四輯,主要收錄了作者對1990年代以來的小說、影視戲劇以及臺灣文學的評論文章,涵蓋了對90年代王蒙、王安憶、嚴歌苓等一批著名作家的評論。本書涉及面廣,雖是蜻蜓點水、面面俱到,但也不乏作為一個學者和批評家的見識,可謂一部厚重而另類的當代文學史。
營造精神之塔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逼近世紀末 ; 批評與闡釋 ; 隔浩繁 評論 ; 文藝短評四輯, 其主要內容包括: “跨越世紀之門 —— 《逼近世紀末小說選》序”、“現代都市社會的‘欲望’文本”、“面對面逼近世紀末的中國文學 —— 答《讀書人報》記者問”等。
營造精神之塔 目錄
**輯·逼近世紀末
002 跨越世紀之門——《逼近世紀末小說選(卷一,1990—1993)》序
010 變化中的敘事與不變的立場——《逼近世紀末小說選(卷二,1994)》序
024 碎片中的世界與碎片中的歷史——《逼近世紀末小說選(卷三,1995)》序
044 個人經驗下的文學與所謂“沖擊波”——《逼近世紀末小說選(卷四,1996)》序
060 多元格局下的小說文體實驗——《逼近世紀末小說選(卷五,1997)》序一
071 “何謂好小說”的幾個標準——《逼近世紀末小說選(卷五,1997)》序二
084 現代都市社會的“欲望”文本
096 面對逼近世紀末的中國文學——答《讀書人報》記者問
099 研究1990年代文學的幾個概念的說明
109 試論1990年代文學的無名特征及其當代性
第二輯·批評與闡釋
120 關于烏托邦語言的一點隨想——致郜元寶談王蒙小說的特色
137 又見陳奐生——致高曉聲
144 民間的溫馨——劉玉堂的“沂蒙山系列”
151 還原民間:談張煒《九月寓言》
159 良知催逼下的聲音——關于張煒的兩部長篇小說
173 致尤鳳偉:歷史的另一種寫法
181 營造精神之塔——論王安憶1990年代初的小說創作
199 試論《長恨歌》中王琦瑤的意義
207 《馬橋詞典》:中國當代文學的世界性因素之一例
221 人性透視下的東方倫理——讀嚴歌苓的兩部長篇小說
233 從“會哭的樹”談起——關于《少女小漁》
235 林白論
246 附錄:從一位女作家的遭遇談起
第三輯·隔海評論
252 但開風氣不為師——試論臺灣新世代小說
272 創意與可讀性——試論臺灣當代科幻小說
290 海底事,說不盡——論臺灣1990年代文學中的海洋題材創作
313 鳳凰·鱷魚·吸血鬼——臺灣文學創作中的幾個同性戀意象
337 現代性焦慮下的臺灣短篇小說
347 多重疊影下的深度象征——試析蘇偉貞小說創作中的三個文本
369 試論陳映真的創作與五四新文學傳統
400 論林燿德的創作
412 洪凌文字的魔力
417 廟堂·江湖·知識分子——讀張大春《城邦暴力團》
424 現代社會與讀物——致程乃珊,兼談梁鳳儀的作品
第四輯·文藝短評
434 節奏與美感
436 “剃頭買褂”和“拾煙頭”——談《駱駝祥子》編導藝術
438 “叮咚叮咚”的美
440 影評人獎和《紅西服》
444 為維納斯添加雙臂——《紅樓夢》電視劇結尾得失談
447 從小說到屏幕——致黃蜀芹談電視劇《圍城》
450 《圍城》的寓象——評析電視劇《圍城》的兩個細節
454 說說鮑小姐
457 《渴望》的文化原型
461 《霸王別姬》與民間社會
464 奧斯維辛之后的詩
469 用人體組合成的民族精魂——云門舞劇團在上海的演出
473 舞臺下的外行話
477 藝術生命在民間
480 天道與人道——《商鞅》帶給我們的啟示
482 觀劇短語
487 老戲重看意味濃——觀話劇《大馬戲團》
489 新版滬劇《家》觀后
492 《貞觀盛事》的魅力
495 要有一顆敢于抗衡的心——與唐明生談入世后中國電影的發展
507 附錄:雜憶《逼近世紀末小說選》——陳思和老師的幾封信,我還記得的一點事(張新穎)
展開全部
營造精神之塔 作者簡介
陳思和,1954年出生于上海。祖籍廣東番禺。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教學名師。歷任復旦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中文系系主任,現任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校務委員,校學術委員會、校學位委員會委員。兼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學會副會長、中國現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文藝學學會副會長,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等。著有《中國新文學整體觀》《人格的發展——巴金傳》《新文學傳統與當代立場》《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主編)等,主編“火鳳凰文庫”
“火鳳凰新批評文叢” “逼近世紀末小說選”等,另有編年體文集十多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