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文知馨語:首屆海峽兩岸青少年共享閱讀活動作品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566671
- 條形碼:9787561566671 ; 978-7-5615-6667-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知馨語:首屆海峽兩岸青少年共享閱讀活動作品集 本書特色
★“海峽兩岸青少年共享閱讀活動”是兩岸青少年眾多活動中的創舉,對于兩岸所有參與的學生而言,在文化體驗、閱讀理解、寫作認知與情感交流方面,都具有劃時代的積極意義!風生水起,衷心期盼:兩岸青少年共享閱讀活動能夠持續舉辦下去,蔚為長江大河! ——潘麗珠(臺灣師范大學教授) ★隨著“海峽兩岸青少年共享閱讀活動”逐步深入,兩岸學子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知,也一定如余先生秋雨所親身經歷的文化苦旅的積淀,繼而體驗到葉先生嘉瑩所詮釋的治學境界,那是兩岸一脈相承、血濃于水的自然親和。 ——張新波(獨立作家)
文知馨語:首屆海峽兩岸青少年共享閱讀活動作品集 內容簡介
海峽兩岸青少年共享閱讀活動是第九屆海峽論壇“青年交流”領域的一項重要活動,搶先發售以“中華經典,照亮未來”為主題,來自兩岸的40名大學生、高中生,共讀余秋雨的《尋覓中華》、葉嘉瑩的《人間詞話七講》,結伴進行福廈漳泉七天四地文化交流之旅,精選以共享閱讀活動中的見聞和感受進行創作德作品,結集為《文知馨語:首屆海峽兩岸青少年共享閱讀活動作品集》。
文知馨語:首屆海峽兩岸青少年共享閱讀活動作品集 目錄
閱讀經典,照亮美好未來
兩岸共享閱讀活動之我見
大學組
詩意尋舟
鼓浪舊事
船
樓屋
我的海峽情緣
走進福建,情念兩岸
在七月的夜晚,我們翻越山巒
雜記福建
在行走中丈量歷史
文化尋思
正是閩地好風景
……
文知馨語:首屆海峽兩岸青少年共享閱讀活動作品集 節選
《文知馨語:首屆海峽兩岸青少年共享閱讀活動作品集》: 漳州土樓,擁有許多神秘的傳說,從前設計建造的人們,聽到必定會啼笑皆非吧。當年胼手胝足,只為蓋一個家,一座讓家人好好生活的堡壘,而節儉和頑強的生命力,就那樣留在客家人的血液里了。 裕昌樓看起來并不歪,巨大渾圓地佇立在河邊。樓前小河的水淺而清澈,可以清楚看見水下圓潤的小石子。“東歪西斜樓”招牌旁是樓的入口,斑駁脫落的夯土墻鑲著現代化的紅字,兩旁懸掛的紅燈籠,讓人聯想到某個畫質不佳的懷舊電影。一群人并排顯得入口很窄,長廊擠滿了人,逆著光,面孔都看不清。我伸手摸了摸身旁的土墻,離奇粗糙,土灰黏在指尖,澀澀的,難以相信七百年來,一直有人在這里生活。 走入樓內,遠遠看見土樓中心祖堂里的祭祀牌位和蠟燭,柱子上貼著幾副紅色對聯。地面是凹凸不平的石板,不好走,石頭細縫里有些積水,山區總是任性地下起雨來。一樓住著五十四戶人家,每戶門口擺著許多小玩意兒,賣給來來去去的游客。 一位駝著背帶著親切笑容的阿姨邀請我進屋。灰黑的頭發扎成不整齊的馬尾,晾在背后,搖搖晃晃領著我,指向屋子一角被木板蓋住的圓孔。井口沒有想象中大,不是可以容納一人的寬度,也不像繪本里那樣高,木板看起來很舊,邊緣泛黃而稍微蜷曲變形,和井口沒有密切貼合,有些搖晃。 阿姨坐在矮小的竹椅上,泡了一壺茶,倒入白色的小瓷杯,遞給我。茶很香,瓷杯燙手,我用食指和大拇指輕輕捏著杯緣,不斷嗅聞窄小土樓里的空氣,混著淡淡茶香和一點雨后的霉味。木頭架子上堆著大大小小的茶葉罐和塑料袋,角落雜物疊得歪斜,竹椅矮小讓人無法把腳伸直,挨著小桌。 門敞開著,長方形的陽光落在地板上,是屋里唯一的光亮。 阿姨背對著門,背光的臉變成一抹黑影子,看著看著,幾乎成了另一個人,那個臺灣三重小巷里的阿姨。 阿姨的老公走了以后,除了初中時我陪她度過的幾個暑假,她就獨自窩在三重小巷中,一棟幾十年的樓里。 **次和母親走進三重小巷阿姨的樓里,看見她佝僂著背,面無表情地看著解析度差、色彩奇怪的電視,手不停剝著花生,機械地送進嘴里,甚至沒發現門被打開,昏暗的燈光下,好像深山洞穴里啃食小孩手指的巫婆。 母親點點我的肩膀,我知道她是要我打招呼,可是我張著嘴,卻發不出一點聲音。她斜著眼看過來,只點了點頭,母親含糊說些麻煩了辛苦了之類的話,把我的換洗衣物與玩具放在沙發上,就在成堆發黑的水果和回收物的旁邊,之后,推門離開。 “吃飽沒?”母親走后,我不知所措地站在門邊,沙發沒有位子讓我坐下,我也不愿意坐在滿是灰和雜物的地板。幾分鐘過去,她用尖銳的聲音問我。我搖了搖頭,不過其實我很想說我已經吃飽了,因為曾經從母親口中聽過許多關于她可怕的廚藝的故事,以及過于節儉,導致食物總是過期或發霉等事跡,但那時已接近晚上九時,我餓得想搶她手上的花生來吃。 她站起來,搓了搓手,試圖抖落黏在指縫中的花生皮屑,轉身走到后面,我跟在她身后,停在廚房門口。廚房里只有一顆巍巍顫顫吊著的黃色燈泡,她把手伸進塞爆的冰箱,勉強地撈了撈,拉出一袋裝著萊的塑料袋,倒在砧板上,熟練地切段。她不像母親會挑掉凍傷或發黑的地方,而是全部丟入滾水里,還下了一坨面、一個雞蛋。 她端著白色大碗到茶幾上,我隨意一坐,呼嚕吃起面,蒸氣在我的眼鏡上醞起霧氣。她坐回電視機前的位子,繼續剝花生。電視機的畫面不斷跳躍,顏色變來變去,我看得眼花,干脆不看了,只盯著她忙碌的手:無名指上金色的婚戒嵌進肉里,手背上的青筋明顯,加上深深淺淺的斑,小拇指指甲留得很長,末端殘留一些桃色指甲油。 那晚,她沒再說什么,默默替我在雙人床上多加一個枕頭。關燈后,我挨在她身邊,聞著她衣服上樟腦丸的氣味,聽著她的呼聲如雷,我難以入睡。 她的樓總是擁擠。 客廳中央脫了線的沙發椅上東西堆得老高,從水果到家電玩具都有,只留下她一人可以坐下的空間。正對著黑色邊框電視,玻璃茶幾上擺著一副不精致的茶具,杯緣甚至有些缺角,旁邊散落一小堆廣告傳單。她常常一邊折紙盒一邊看八點檔連續劇,聲音調得很大,二樓都可以聽見。電視機兩旁一包包二手衣飾、小物,新臺幣十元二十元的價錢,是她的生活樂趣。 廚房里,瓦斯爐上的鍋碗,總有一兩塊洗不掉的污漬,水槽里堆著還沒洗的碗,上頭的油漬顏色深了一層,砧板上殘留零星的菜葉或大蒜皮,櫥柜里的調味料大半是過期或被遺忘的,粉末黏在瓶蓋上,油膩膩的。黃色的燈光昏暗,走道里紙箱和瓶罐堆得很高,廚房沒有門,煮飯時客廳里充滿食物和濃濃油煙的氣味。 ……
文知馨語:首屆海峽兩岸青少年共享閱讀活動作品集 作者簡介
申顯楊,廈門外圖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1966年9月生,黨員,廈門大學歷史系碩士。
- >
隨園食單
- >
莉莉和章魚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回憶愛瑪儂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