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信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547592
- 條形碼:9787564547592 ; 978-7-5645-4759-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信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研究 內容簡介
《信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研究》基于當前新的信息環境,對信息消費進行再認識,揭示信息消費的新內容和特征,并對信息消費活動的基本要素進行重新界定和研究;在此基礎上,構建和選擇了適應當前信息消費發展測度指標體系和方法,并對2002-2015年我國信息消費水平和2015年我國各地區信息消費水平進行了測度的實證分析:*后對信息消費促進經濟增長的動力與途徑進行了分析,并以2002-2015年我國信息消費水平為樣本,對2002—2015年間信息消費促進GDP增長進行了計量分析,并得出相關結論。
信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研究 目錄
1.1 研究背景
1.1.1 新商業文明的崛起引領消費范式的變革
1.1.2 消費成為破解經濟發展困局的主要動力
1.1.3 信息消費與經濟生活的深度融合
1.1.4 傳統信息消費一落千丈,新型信息消費風起云涌
1.2 研究意義.:
1.2.1 理論意義
1.2.2 現實意義
1.3 國內外研究現狀
1.3.1 國外研究現狀
1.3.2 國內研究現狀
1.4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1.4.1 研究方法
1.4.2 著作結構及研究技術路線
1.5 研究的重難點與創新點
1.5.1 研究的重難點
1.5.2 本著作的創新點
2 信息消費概念、內涵與特征
2.1 信息消費概念的再認識
2.1.1 對“消費”的認識
2.1.2 對信息消費定義的梳理
2.1.3 現有信息消費定義的局限性
2.1.4 信息消費的重新定義
2.2 信息消費的內涵I
2.2.1 信源一信宿(信息內容的消費)
2.2.2 信道一信宿(信息接入消費)
2.2.3 平臺一信宿(信息平臺消費)
2.3 信息消費的演進歷程
2.3.1 文獻型信息消費時代
2.3.2 電子型信息消費時代.I
2.3.3 網絡型信息消費時代
2.3.4 移動互聯型信息消費時代
2.4 信息消費的特征
2.4.1 消費主體的大眾化
2.4.2 邊際消費傾向遞增性
2.4.3 消費需求的長尾化
2.4.4 消費行為的碎片化
2.4.5 消費過程的隱蔽性
2.4.6 消費結果的理性化
3 信息消費的基本要素
3.1 信息消費主體
3.1.1 個體信息消費主體
3.1.2 企業信息消費主體
3.1.3 國家(地區)信息消費主體
3.2 信息消費客體
3.2.1 基于信息內容的消費
3.2.2 基于信息接入的消費
3.2.3 基于信息平臺的消費
3.3 信息消費需求
3.3.1 需求理論
3.3.2 信息需求類別
3.3.3 信息需求的滿足模式分析
3.3.4 信息需求函數及價格彈性分析
3.4 信息消費供給
3.4.1 供給理論
3.4.2 信息供給及模型
3.4.3 信息供給函數及價格彈性分析
3.4.4 有效信息供給不足與無效信息供給過剩
3.5 信息消費行為分析
3.5.1 消費行為理論及模型
3.5.2 信息消費行為模型的演進
3.5.3 傳統互聯網時代AISAS消費行為模型存在的問題
3.5.4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E-ISIRMAS消費行為模型
3.6 信息消費力
3.6.1 消費力經濟學
3.6.2 信息消費力的概念與內涵
3.6.3 信息消費力函數及曲線
3.6.4 信息消費力與數字鴻溝
4 信息消費水平的測度
4.1 信息消費水平測度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4.1.1 信息消費測度的現狀
4.1.2 現有信息消費測度存在的問題
4.2 信息消費水平測度指標與方法的優化
4.2.1 優化的必要性
4.2.2 優化的思路與原則
4.3 信息消費水平測度的內容
4.3.1 測度框架的確定
4.3.2 測度指標的構建
4.3.3 測度方法的選擇
4.4 我國信息消費水平測度分析
4.4.1 橫向分析
4.4.2 縱向分析
5 信息消費對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分析
5.1 經濟增長的動力因素分析
5.1.1 經濟增長的界定
5.1.2 經濟增長的動力分析
5.2 信息消費促進經濟增長的動力分析
5.2.1 信息消費促進經濟增長的動力模型
5.2.2 刺激消費促進經濟增長
5.2.3 優化產業促進經濟增長
5.2.4 擴大就業促進經濟增長
5.3 信息消費促進經濟增長的途徑
5.3.1 生產交換精益化
5.3.2 空間集約虛擬化
5.3.3 市場運行高效化
5.3.4 時間即時精準化
5.3.5 制造裝備軟件化
5.3.6 信息傳遞數字化
5.3.7 產品價值知識化
5.4 信息消費促進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
5.4.1 分析框架的構建
5.4.2 平穩性檢驗
5.4.3 回歸分析及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5.4.4 經濟增長模型的回歸及結果分析
6 總結與展望
6.1 總結
6.2 研究不足與展望
附錄
附錄1 2013年我國各地區信息消費三級指標情況
附錄2 2002-2013年我國信息消費三級指標情況
參考文獻
信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研究 節選
國家(地區)經濟增長依靠三駕馬車:投資、出口和消費。就投資而言,當前全國產能過剩情況比較嚴重,加大投資容易導致重復投資,造成資源浪費,因此投資將呈下降趨勢。就出口而言,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統計,2014年中國出口總值為14.39萬億,增長率為4.90/0,遠未達到7.5%的預期目標,2016年,中國出口總值為13.84萬億,較2014年增長率為-2.82010,出口疲軟將會成為未來較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外貿的“新常態”。從我國國情和發展階段來看,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全年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GDP)的貢獻率達到51.2%,而貿易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僅為0.9%.2016年我國全年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GDP)的貢獻率達到64.6%,而貿易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8%。消費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優化消費結構是未來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 信息消費是人類一項古老的經濟活動。在當前我國信息化進程突飛猛進,新興信息技術廣泛和深入應用的今天,信息消費表現出新的內容與形式,并對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表現出前所未有的促進作用。信息消費能促進經濟的增長,信息消費已被新一屆中央政府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選項。2013年8月,國務院連續出臺兩份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政策文件,一是《“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二是《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政策發布的密集度之高前所未見,兩份政策文件都提到信息消費能夠有效刺激需求,培育和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是一項既能促進經濟增長,又能優化經濟結構的關鍵措施。從社會層面講,信息消費有利于縮小數字鴻溝,促進社會和諧。數字鴻溝是指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貧困者之間的差距,這種差距的本質就源之于信息消費水平的差異,因此,通過信息消費,以縮小數字鴻溝,解決貧富差距的社會問題,促進社會和諧。在管理層面,信息作為一種重要的生產要素,能夠有效替代其他生產要素的消耗,強化其他生產要素的稟賦和功能,通過信息流的高速流動能夠有效促進物流、資金流的有序化和高效化,從而實現管理效率與管理幅度的大幅度提升。 從存量上看,中國的信息產業已經初具規模,2014年中國信息產業消費規模為2.8萬億元,貢獻GDP0.8個百分比。從增量上看,在居民信息消費多樣化與政策引導的刺激下信息經濟發展迅速,2014年信息消費規模同比增長18%,2015年增長14.3%達到3.2萬億,2015年12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的《社會藍皮書:2016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指出,信息消費成為居民消費*大熱點。2016年我國信息消費高速增長,同比增長18%達到3.8萬億元。其中,信息服務消費同比增長28%,對GDP增長的直接貢獻率將達到0.83%,對*終消費整體規模增長的貢獻率約26%。2017年,隨著信息網絡的普及和工業產品的智能化,信息消費規模將不斷取得新突破,信息消費在總消費中的占比將明顯上升,對工業乃至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日益加大。“十三五”時期,信息經濟仍將是驅動經濟增長的引擎之一,上下游產業鏈為市場提供投資機會。 本著作基于當前新的信息環境,對信息消費進行再認識,揭示信息消費的新內容和特征,并對信息消費活動的基本要素進行重新界定和研究;在此基礎上,構建和選擇了適應當前信息消費發展測度指標體系和方法,并對2002-2013年我國信息消費水平和2013年我國各地區信息消費水平進行了測度的實證分析;*后對信息消費促進經濟增長的動力與途徑進行了分析,并以2002-2013年我國信息消費水平為樣本,對2002-2013年間信息消費促進GDP增長進行了計量分析,并得出相關結論。希望本著作能為我國產業升級及經濟增長提供一定的經驗借鑒。 本著作由董紅杰進行整體框架設計及編著,其中董紅杰負責第1章、第2章的編著工作,王松負責第3章、第4章編著工作,徐春燕負責第5章、第6章編著工作,因水平能力所限,不足之處懇請各位專家賜教。 ……
信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研究 作者簡介
董紅杰,女,1978年1月生,副教授,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華中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鄭州成功財經學院會計系主任。榮獲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指導教師,河南省第八屆“挑戰杯”優秀指導教師,“教書育人先進個人”,“河南省民辦教育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先后完成省、部級課題6項,市廳級課題55項,撰寫論文18篇(核心期刊10篇),主編教材7部,獲得市廳級獎項15項,今年榮獲河南省優秀黨員。
- >
唐代進士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經典常談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虎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