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發現長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安研究室成立六十周年紀念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12318
- 條形碼:9787520312318 ; 978-7-5203-1231-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發現長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安研究室成立六十周年紀念 內容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安研究室始建于1954年,至今已經走過了60多個年頭。對于人類歷史來說,一個甲子只是一瞬間,但是西安研究室之于中國考古學史而言,半個多世紀以來卻留下了輝煌的學術篇章。 新中國成立伊始,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77年更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領導決定建立京外業務派出機構:西安研究室、洛陽工作站和安陽工作站,這樣的安排主要是因為上述地區在中國歷史上占有極為重要地位,中國古代文明*早形成、發展在那里。其中西安地區與中原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構成中國歷史上的“根文化”,*早的中國正是從這里走上歷史舞臺。進入歷史時期,西安地區作為周秦漢唐王朝的都城所在地,成為中國古代歷史上建都朝代*多、時間*長的地方,周秦漢唐諸王朝以長安為都城,使之成為當時的國家政治統治中心、文化禮儀活動中心、經濟管理中心、軍事指揮中心,鑄就了中國古代歷史上輝煌的“盛世”。古都長安留下大量重要歷史文化遺產,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考古的重地,被夏鼐先生譽為中國的“考古首都”。由于西安地區在中國考古學的重要性,時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的夏鼐先生出任了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安研究室首任主任。與此同時,領導派出了號稱考古研究所“五虎上將”之中的王伯洪、王仲殊、石興邦、馬得志等四位學術骨干,分別負責新組成的西安半坡、豐鎬遺址、漢長安城遺址、唐長安城遺址考古工作隊,長期開展西安地區史前與西周、漢唐考古。 20世紀50年代以來至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相關考古工作隊在西安及其附近地區進行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半坡遺址、北首嶺遺址,新石器時代中期的白家遺址、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黃陵遺址等,先秦時代的長武先周遺址、西周周原遺址、豐鎬遺址等,秦漢櫟陽城遺址、秦阿房宮遺址與秦漢上林苑遺址、漢長安城遺址、漢宣帝杜陵陵園遺址、隋唐長安城遺址、隋仁壽宮與唐九成宮遺址、漢唐帝陵等考古工作,在中國考古學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學術意義。其中有些考古工作,對于中國考古學、歷史學有著里程碑意義。
發現長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安研究室成立六十周年紀念 目錄
西安研究室簡介
西安研究室組織機構
第二篇 主要工作收獲
新石器時代考古發現
西周豐鎬遺址考古發現
周原遺址考古發現
秦阿房宮與上林苑考古發現
西漢長安城遺址考古發現
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考古發現
西安研究室2014年鐵質文物保護修復簡報
第三篇 附屬博物館(西安分館)陳列
前言
石器時期
商周時期
秦漢-南北朝時期
隋唐時期
結語
發現長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安研究室成立六十周年紀念 節選
《發現長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安研究室成立六十周年紀念》: 但傳統的看法,認為仰韶文化分布的中心是在豫晉陜交界的地區。根據幾十年來的考古發現,筆者認為豫晉陜交界地區只是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分布的中心,并不是整個仰韶文化分布的中心。仰韶文化不同類型有不同分布中心,半坡類型分布的中心是在渭水流域,西王村類型分布的中心是在晉南,而仰韶文化晚期的另一類型:大河村類型分布的中心又在鄭洛地區。因此,不能籠統地說豫晉陜之交是仰韶文化分布的中心,仰韶文化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分布中心。 第四,陜西地區廟底溝二期文化和客省莊文化的發現。 廟底溝二期文化是以河南陜縣廟底溝遺址第二期遺存而命名。它的發現解決了中原地區仰韶文化的去向問題,確認它是仰韶文化發展到河南龍山文化之間的一種過渡性質的遺存,被認為是一個早期的龍山文化。 ……
發現長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安研究室成立六十周年紀念 作者簡介
1950年5月開始籌建,同年8月1日正式成立。當時屬中國科學院領導,是中國科學院建院初期成立的第一批研究所之一。197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后,考古研究所成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所屬研究機構。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虎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