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醫生你好-協和八的溫暖醫學故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237833
- 條形碼:9787117237833 ; 978-7-117-23783-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醫生你好-協和八的溫暖醫學故事 本書特色
講述鮮為人知的協和故事, 展現生死救護的背后博弈, 折射生命斷面的真實思考。 北京協和醫院院長趙玉沛院士、中國醫師協會會長張雁靈將軍、《人民日報》高級記者白劍峰、作家馮唐推薦閱讀。
醫生你好-協和八的溫暖醫學故事 內容簡介
本書為北京協和醫院青年醫生、畢業生共同創作的醫學人文故事,執筆人均為協和高人氣作者,所設欄目包括“凌晨四點”“心術“都是天使惹的禍”“白色劇場”“向死而生”“歷史的蛛絲馬跡”,這些欄目下的文章由“協和八”公眾號推送后,在醫圈受到好評,廣為流傳。作者在繁重的臨床工作之余,不僅刻畫了醫院的場景,還用心觀察和體會人情百態,真實再現了鮮為人知的協和故事,記錄了一個個幸運與不幸交織的生命,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有血有肉的協和醫生,展現了生死救護背后的愛恨博弈,折射出生命斷面的真實思考。本書書名以一句“醫生你好”的問候拉開序曲,北京協和醫院趙玉沛院長親自撰寫序言,歷數協和家珍,為本文所傳遞的醫者情懷點贊。 本書是一部在新媒體時代脫穎而出,撫慰患者心靈,慰藉醫者神圣職責,傳遞醫學正能量的醫學人文故事讀本。書籍編排精心,裝幀設計延續了“協和八”品牌下首本書籍《從醫開始:協和八的奇妙臨床筆記》的品質,裸背裝,可以平攤打開,易于閱讀,推薦給朋友們閱讀收藏。
醫生你好-協和八的溫暖醫學故事 目錄
卷首
從醫開始,到現在
凌晨四點
我們,都在
在星空下
除夕我值過的班
太陽照常升起
心術
此刻春風正合宜
何處是歸程
**張處方
抽血拉鋸戰
尋找醫院的溫度
都是天使惹的禍
有一天我們談起護士無關美麗和善良
飛鳥
“我還能活多久?”
老姜的旅行
白色劇場
心臟手術
皮炎日記
現在我是你的病人啦
深夜的兩小時
往事并不隨風——有感于中國**個諾貝爾獎
向死而生
道別
I SEE YOU
緩和醫療:從對峙到和解
歷史的蛛絲馬跡
詩人、醫生、暴風雨夜和吸血鬼
解剖課
——醫學發展背面的金錢交易、犯罪和道德淪喪
莫扎特迷之死因
醫生們練習心肺復蘇的假人是誰
醫學的“專業”和“高貴”——當“外來客”入侵時 文末
上班的路
跋
心路?心聲——“協和八”全體小編的訪談錄
醫生你好-協和八的溫暖醫學故事 節選
上班的路 夏鵬 庭院中的雨燕 過去半年,一直在協和老樓里的科室輪轉。起自民國的建筑,高大溫潤,在鬧市一隅佇立百年,看遍了世上的喧囂,人若置身其中,仿佛也能安靜些。 時光也磨損了許多,外墻偶見的斑駁,屋檐角上駕鶴的仙人,偶爾也會沒了首領。但是這些不妨礙她的稀罕,以至于大導演拍民國的故事,也要來這里選景。 協和醫大有一個合唱團,叫做雨燕,十來年了。我自己沒有任何音樂的天分,偶爾聽過一兩次演出,并無能力去分辨優劣,看著年輕的學生們投入和忘情的歌唱,其實也很好。每次的保留曲目,似乎都是雨燕。我困惑了很久,為什么是雨燕。 結果這幾個月,反反復復從九號院背后的連廊走路去上班,在郁郁蔥蔥的庭院之間,偶一抬頭,才忽的發現,原來每天早上都會有不少的燕子在這一方天空中盤旋鳴叫,于是恍然。 要說這條路,過去這十幾年,也并沒少走。學解剖的時候,見實習的時候,包括剛上班輪轉七樓二區的時候,都是走過的。竟然從未有一次注意到。那時候更年輕的自己,想的是什么做的是什么,現在甚至都有些記憶不清了,還留有印象的,則僅剩一點點意氣風發,一點點少不更事。估計那時的我,從沒有獲得能使自己略微安靜下來的心境,仔細感受這個庭院的安靜古樸,自然也談不上去注意這百年來在上空中俯瞰醫院眾生的燕子了。 直到三十幾歲了,經過了一些事情,順利的不順利的,才**次能在上班的路上去重新發現這些潤物無聲的美好,也還不算晚吧。 夫 妻 血透中心的輪轉,持續了三個月。ESRD(終末期腎臟病)的病人,每周幾次來透析以維系生命,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方式極大地受到了影響,一把一把地吃藥,如果沒人照顧,其實是很不容易的。即便有親人照料,幾十年如一日的陪伴和操勞,也難保不磨平了感情。 獨自一人來透析的,不少,但是同樣也有很多由老伴送著來的病人。 年紀*大的,已經八十幾歲。老先生每次推著輪椅送老伴來透析,微笑著跟所有人點頭致意。老太太耳背得厲害,牙齒都掉光了,持續地咧著嘴笑,讓我們因為病人密集上下機帶來的緊張感一掃而空。后來老太太因為心梗突然去世了,老先生回來跟醫生護士道謝,依然和所有人點頭致意,只是笑容斂了,白眉低垂。 更多的則是妻子推著丈夫來透析,熟練地報出病人的數據,再給他們準備了吃喝,然后坐在門口耐心等四個小時,有一句沒一句地聊些家常,罵罵自己的老公,再數落幾句頑皮的兒子,到點了各自麻利地起身去迎自己幾分鐘前還在口誅筆伐的丈夫,量完體重血壓,兩人再相跟著離去。 記得有個透析的女病人,有一天通路出了問題。我帶著在急診折騰查血做超聲,消停之后才有機會和病人的先生聊幾句:“這些年不容易吧!薄班,這有什么容易不容易的,娶了個賠錢貨,十幾年了這樣,想不要也不行了!闭f這話的時候,他沒避著病人。我本來心中微微驚訝,沒想到他說話這么直白。但是再看他們對望的神情,都是笑意吟吟的,才明白人家是在虐狗呢。 后來我去了內分泌,又收了個垂體前葉功能減低、干燥綜合征、脊髓損傷的男病人。診斷確實不容易,垂體功能也只能替代了,病人長期尿失禁,生活并不能完全自理。他夫人推著病人去做各種檢查會診,有時候樓道里碰見了,看她一頭汗,皺著眉頭笑。臨出院前的周末,我在加班整理病歷,她便拉著我訴說了近十年來求醫的過程,講他們在外面的周折,講她求著門診大夫加號的辛酸和不易,邊說邊掉眼淚。我靜靜聽著,末了只能說,幸好他有你這么個媳婦兒。結果她哭的更兇了。 舉案齊眉,相敬如賓,都是很美好的狀態,已是難能。相濡以沫,共渡難關,并且習以為常,在這個人情味慢慢消散的社會里,有時候才顯得更加彌足珍貴。 父 子 幾乎每一對父子,可能都會經歷相似的幾個階段。小時候,我們覺得父親無所不能,無所不知。長大了,我們念書了工作了結婚了,覺得父親老邁啰嗦反應慢,跟不上時代。等到自己遇到難處了,遭到挫折了,走投無路的時候,卻發現其實父親一直默默地關注和守護著我們,再一次變成了我們兒時心里的超級英雄。 去內分泌病房接班之后,手里的兩個三十幾歲的男病人,都有些困難。 一個是鞍區占位尿崩垂體功能減低,外周干干凈凈,如果要明確診斷,取鞍區占位的活檢幾乎是唯一的出路。活檢手術的風險很高,價格不菲,但是試驗性放療的價格更為昂貴,且難以預測效果。病人自己因為肥胖低通氣和睡眠呼吸暫停長期低氧,記憶力極差。為了跟他談清楚手術的事情,我幾乎使出了學醫十幾年來所有的溝通本領,奈何每天早上再問他還是會忘記一切,讓我自己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活在土撥鼠日里。他的父親每天陪著,從我接班到后來轉走手術都只是穿著一模一樣的一件“不到長城非好漢”的T恤衫,為了保證兒子有水果吃,他自己每天都在吃方便面;我談病情的時候,他總是點頭點得很快,但是問他我剛說了什么,他也只是憨笑。 另一個則是庫欣病的病人,在外經過兩次開顱手術,兩次經鼻蝶竇入路手術,以及兩次γ刀治療,奈何瘤體仍在增長,包繞頸內動脈,患者幾近雙目失明,高皮質醇血癥帶來的并發癥也在他身上體現得很充分。陪護左右的,有他七十多歲的老父親,每日眉頭緊鎖。在和病人父親的溝通后,我發現他們對于病情的理解并不十分到位。又由于病人病得久了,老人自己思維的定式相當頑固,以至于我每天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慢慢糾正他的看法。直到有一天,病人的父親終于明白了,明白了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多么棘手的病例,預后又是多么的不確定。在長久的沉默之后,我能看到的則是他的眉頭縮得更緊了。 那段時間,我每天幾乎1/3的時間,都用來和這兩個病人、兩個父親談話和解釋。我們的建議背后,固然有生的希望,但是同樣暗藏回不了家的風險。兩個病人不約而同地把決定權都交給了父親,而經過數十次讓我掉頭發的談話,病人的父親們迷茫,猶豫,激進,再猶豫,直至*終下定決心,都選擇了*為積極的診治方式。 *終的結局,目前都還難以預知,我們能聊以自慰的,是對于這樣的已經難以套用指南和前人經驗的困難病例,協和醫院的前輩們依然不避險阻,去嘗試給別人以*大的生的希望;幸運的是,病人也都有堅定樸實的父親,在他們*需要幫助和支持的時刻,如影隨形。 同 胞 異位ACTH綜合征的兇險,我以前的體會是不充分的。直到見到隔壁組收的一個男病人,幾個月的時間,病情進展極為迅速,單單是為了應對頑固的低鉀血癥,氯化鉀、螺內酯都幾乎用到了極量,枸櫞酸鉀溶液也幾乎是一天一瓶,即便如此,血鉀也難以維持在3以上。 主治大夫的經驗是非常豐富的,全身的影像學篩查,迅速鎖定了胸腺占位為可疑的責任病灶。內分泌的主任教授坐鎮組織多科會診,快速推進治療決策,大膽果決,令人十分敬佩。 病人唯一的陪床家屬是他的姐姐,出人意料的是,在手術談話的時候,她卻猶豫不決,擔心開空開錯,糾結潛在的責任歸屬,著實聽得人心焦。好在主治大夫并未放棄,而是進行了漫長而艱苦卓絕的談話。*終的結果應當說是不錯的,手術很順利,腫瘤切下來以后,各項內分泌指標都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改善。 盡管讓人心焦,但是主管大夫告訴我,送去手術室后電梯關門的一剎那,病人的姐姐還是說了句“謝謝大夫的幫助和關心”,留下大夫自己發怔。 想起以前處理過的一個26歲的TTP(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姑娘,48小時內惡化到危在旦夕。唯一的家屬是哥哥,血漿置換利妥昔單抗,哪一項的代價都十分高昂。我記得那段時間*常見的場景幾乎就是病人的哥哥在樓道里打電話跟人借錢,我無法想象他遭遇了多少白眼賠了多少好話,但是他*終拿出了充足的經費來支撐治療。在陪護的每一個晚上,他都拉著病人的手進行“鼓勵”,說大夫講指標好些了;完了自己一個人再到病房外面去抹眼淚。 病人*終還是轉危為安了,出院的時候,妹妹挽著哥哥的胳膊,跟我們道謝。我說,該謝的不是我們,是你哥。說完了,他哥哥眼圈就紅了。 親 情 在我心中,李安導演*好的作品,莫過于《飲食男女》。老朱說,同在一個屋檐下,相互之間的顧忌,才是一家人之所以為一家人的意義。 人性的好與壞,都漫無邊際。但是我想,絕大多數的人,不管是政商精英還是販夫走卒,不管是過家門而不入的英雄還是十惡不赦的罪犯,在心里都保留著對家人的情感和依戀。這種無形的紐帶,在疾病的挑戰面前,顯得更加明顯和堅韌,也印證著中國人幾千年來深入骨髓的家的概念。 在這個過程里,很多時候我們深陷其中,因為關心之人的喜怒哀樂生老病死,我們也變得陰晴不定,郁郁寡歡;也會因為他們的好轉而雀躍歡呼,如釋重負。很多時候我們之間會有爭吵,分歧,隱瞞,但是更多時候則是關心,愛護,幫扶。 如果以生意人的眼光,這顯然是一個異常虧本的買賣。但是我們一代代人就如此演進著,所依靠的,不過是親情罷了,一種多數時候細弱如絲,卻永遠無法斷絕的親情。 上班的路 過去半年,我也遭遇了一些考驗,在某些艱難的時刻,我不止一次懷疑過自己在做的事情,究竟有無意義。 一個又一個的出其不意,打得我措手不及,待到逐一熬出了結果,也忽然發現自己對于很多事情的感知有了新的體驗。 我能夠更加平靜地去面對不受我控制的事情,去認真地走一走上班的路。有的時候我會看看方形的天,看看盤旋的雨燕,很多時候會遇見透析室的病人和保安,跟他們打招呼。 甚至有一次,遇見了列隊通過的身著博士服去參加畢業典禮的畢業生們,看著他們興奮的表情,就好像看到了五年前的自己。 從風雨籃球場走向老樓,路并不長。不過我聽說有人講,這短短的連廊可能要走一輩子。 現在我已不敢去奢談什么一輩子,只是覺得在撥云見日之后,我對做醫生依然喜歡,依然保有熱情,依然難以割舍。 也許,這就是我自己與行醫之間的羈絆罷。
- >
朝聞道
- >
巴金-再思錄
- >
唐代進士錄
- >
莉莉和章魚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