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簾卷蕪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660251
- 條形碼:9787542660251 ; 978-7-5426-6025-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簾卷蕪城 本書特色
昔日揚州城繁花似錦,揚州夢蘊藉,而今驚天駭地的廣陵潮似乎在夢里才能激蕩轟鳴, 瓊花觀仿佛在煙花三月才為游人追尋回味。《簾卷蕪城》糅合歷史風云、文學掌故、地方逸事與人世滄桑,將揚州的人物故事與藝文風俗娓娓道出。
簾卷蕪城 內容簡介
《簾卷蕪城》是《城事》叢書的一種, 是韋明鏵先生寫揚州的文化隨筆集。主要內容包括: 李端端、薛瓊瓊、毛惜惜、柳依依、陳素素、贏得青樓薄幸名、史可法生命中的女性、沿著張玉良的足跡等。
簾卷蕪城簾卷蕪城 前言
原來是想把百花文藝舊版的《廣陵絕唱》重印一下的,后來梁由之兄提出,*好把文字和書名都調整一下,以便成為一本新的書。我同意他的意見,就把書名改了,內容也全部更新。新書的內容,大約包括美人、歲時、市廛、歌吹幾部分,大體合乎江南風月之意。因此,原來那本《廣陵絕唱》與本書除了文字皆出于我手之外,其他沒有什么相干。
書名稍費躊躇。先改為《煙花揚州》,出自李白名句“煙花三月下揚州”。但是“煙花”到底指什么,歷來并無定論。有人把它理解為“煙花女子”之“煙花”,顯然不對,唐人并無稱妓女為“煙花”的習慣。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時在古歷三月,正是春機勃發之際。“煙花”不是一種花,而是詩人想象的煙霧迷蒙、繁花似錦、柳絮紛飛、春意蕩漾的景色。它使人聯想到開元天寶盛世之時,揚州城一派花團錦簇、人煙麇集的景象。但是,“煙花”二字會發生歧義。
現在改成《簾卷蕪城》,“簾卷”二字出自詩人杜牧《贈別二首》:“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十三歲的輕盈女孩,美得如同二月初的豆蔻骨朵。春風吹過揚州十里長街,把所有的珠簾卷起來,也沒人能比得上她的美麗。“蕪城”出自鮑照《蕪城賦》,作者因見戰后的廣陵城池荒蕪,乃作歌云:“邊風急兮城上寒,井徑滅兮丘隴殘。千齡兮萬代,共盡兮何言。”自稱是“蕪城之歌”,揚州從此別稱“蕪城”。
《簾卷蕪城》不過是為了追求別致,不與人同而已。就字面而論,猶言掀起揚州城的蓋頭來。
本書首先談的是美人,古代揚州曾經以此出名過。但是揚州美女不像秦淮八艷那樣,有董小宛、柳如是、李香君等江南粉黛,個個有名有姓有故事。揚州美女幾乎是一群模糊的影子,名聲雖大,卻面貌不清。我陸續做過一些考證,想在歷代揚州美女中遴選一些歷史人物,一一加以梳理。書中的李端端、毛惜惜、薛瓊瓊、柳依依、陳素素、卞毛毛諸佳麗,就是梳理的結果。
其次是歲時,揚州在傳統節氣方面也有獨特的地方。過年,對聯、游藝、燈火、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都是一些提起來就觸動兒時記憶閘門的詞。其中既有甜蜜,也有苦澀。在一年四季各種歲時之外,揚州人文化生活的精粹,大概就包含在對琴棋書畫、花鳥蟲魚等等的玩味之中了。風月二字,也是斷斷離不開它們的。
再次是市廛,無非是些與揚州有關的名人、商人、詩人,以及商貿、交通、手藝等方面的逸事。揚州的富庶與風雅,在于它的舟楫之利和絲綢之路的樞紐地位,說到底,在于揚州的經濟方面的重要位置。有了龐大的市民階層和雄厚的經濟基礎,揚州八怪和揚州學派的產生如同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揚州八怪與四君子畫,揚州學派與魯迅先生,乃至《紅樓夢》與揚州,都是我喜歡的話題。
*后是歌吹,具體說就是音樂,這也是“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唐人杜牧句)的題中應有之意。2016年揚州曾評出揚州清曲的十大名曲,其實就是十首*流行的揚州小調——《鮮花調》《孟姜女》《粉紅蓮》《虞美人》《耍孩兒》《四季游春》《侉侉調》《楊柳青》《知心客》《哭七七))。我將這十首俗曲的前世今生,一一拈出,娓娓道來,權當此書的壓軸。
書稿既成,移目窗外,正是鶯歌蝶舞、姹紫嫣紅的世界。吟風弄月,此其時乎?
二○一七年四月十日揚州醒堂
簾卷蕪城 目錄
輯一 美人
李端端
薛瓊瓊
毛惜惜
柳依依
陳素素
卞毛毛
贏得青樓薄幸名
史可法生命中的女性
沿著張玉良的足跡
紅裳綠鬢百年風
揚州美人譜
外國人筆下的揚州美女
輯二 歲時
文學中的揚州年味
揚州的對聯
新年的游藝
揚州的燈節
清明的食俗及其他
菖蒲香里看龍舟
金針穿罷拜嬋娟
文人眼中的揚州夏曰
藕白菱紅又中秋
菊黃蟹紫近重陽
輯三 市廛
琴棋書畫
花烏魚蟲
揚州與名人
揚州與商人
揚州與詩人
揚州與絲綢之路
揚州與舟楫之利
揚州工行天下
揚州風遍天下
南洋勸業會與揚州
揚州八怪與四君子畫
魯迅先生與揚州學派
《紅樓夢》與揚州
輯四 歌吹
《鮮花調》:*早走向世界的民歌
《孟姜女》:迎接春天的序曲
《粉紅蓮》:明清傳唱五百年
《虞美人》:虞姬別后有余韻
《耍孩兒》:滿城傳唱老漁翁
《四季游春》:追求情愛的心曲
《侉侉調》:既是北曲又是南腔
《楊柳青》:折一枝楊柳送親人
《知心客》:未成曲調先有情
《哭七七》:悲歌當泣遠望當歸
簾卷蕪城 節選
李端端
古代女子喜用疊字作名,如蘇小小、李師師、陳圓圓之類,令人生愛憐之心。據考,至遲到唐代,女人用疊字作名已很普遍。明人郎瑛《七修類稿》卷二十四《唐雙名美人》條云:“元稹妾名鶯鶯,張祜妾名燕燕,柳將軍愛妓名真真,張建封舞妓名盼盼,又善歌之妓日好好、端端、灼灼、惜惜。錢唐楊氏日愛愛,武氏日賽賽,范氏日燕燕。天寶中貴人妾日盈盈,大歷中才人張紅紅、薛瓊瓊,楊虞卿妾英英。不知唐時何以要取雙名耶?”也許疊字*初不過是她們的閨中小名,因人們叫慣了,又含親昵之意,便不再改。
揚州以美女出名,也有過李端端、薛瓊瓊、毛惜惜、柳依依、陳素素、卞毛毛等美人。我常想鉤沉她們的事跡,無奈記載零碎而稀罕。但今天我還是想談一個人,她就是唐代揚州名妓李端端。談李端端,可以讓我們了解在傳媒非常不發達的古代,一個歌妓是怎樣出名的。
唐代揚州繁華,諺稱“揚一益二”,天下二分明月、十里春風,均為揚州獨占。當時揚州善和坊里有位美人李端端,聲名甚熾。但因為狂生崔涯寫了一首詩,嘲笑她膚黑如煙囪,竟然頓使李端端門可羅雀。端端因此憂慮成病,懇請崔涯高抬貴手,憐花惜玉。崔涯為之感動,重寫了一首詩贊美她膚白如牡丹,于是李端端又立馬門庭若市。當時揚州人譏諷此事說:“李家娘子,才出墨池,便登雪嶺,何期一日,黑白不均?”可見唐代都市風氣之一斑。這就是關于唐代李端端的一段有名的掌故。
這段掌故出自唐人范攄《云溪友議》卷五:
崔涯者,吳楚之狂生也,與張祜齊名。每題一詩于倡肆,無不誦之于衢路。譽之則車馬繼來,毀之則杯盤失錯。嘲一妓日:“雖得蘇方木,猶貪玳瑁皮。懷胎十個月,生下昆侖兒。”又日:“布袍披襖火燒氈,紙補箜篌麻接弦。更著一雙皮屐子,紇梯紇榻出門前。”又嘲李端端詩日:“黃昏不語不知行,鼻似煙囪耳似鐺。獨把象牙梳插鬢,昆侖山上月初生。”端端得此詩,憂心如病。使院飲回,遙見女子,躡屐而行,于道旁再拜,兢惕日:“端端只候三郎、六郎,伏望哀之。”又重贈一絕句粉飾之,于是大賈巨豪,競臻其戶。或戲之日:“李家娘子,才出墨池,便登雪嶺,何期一日,黑白不均?”紅樓以為倡樂,無不畏其嘲謔。祜、涯久在維揚,天下晏清,篇詞縱逸,貴達欽憚,呼吸風生,頗暢此時之意也!《贈端端》詩曰:“覓得黃騮鞍繡鞍,善和坊里取端端。揚州近日渾相詫,一朵能行白牡丹。”
這節文字是說,崔涯本是吳楚間的狂人,與張祜齊名。他常題詩于妓院,每成一詩,市井間便爭相傳誦。受到他稱贊的就門庭若市,遭到他批評的就不知所措。他曾嘲弄一個妓女說:“雖得到了蘇方木,還貪圖玳瑁皮。懷胎了十個月,卻生下個昆侖兒。”又諷刺說:“穿布袍披小襖鋪著紅氈,用紙張和麻繩修補箜篌。腳上登著一雙皮拖鞋,咯噔咯噔地走出門來。”他嘲笑李端端的皮膚黑:“晚上若不說話別人不知道她走路,鼻子像個煙筒耳朵像鈴鐺。唯獨把一只象牙梳子插于鬢角時,好似昆侖山上初出的月牙。”李端端得到這首詩后,心中憂郁得像生了病一樣。有一次崔涯和張祜從外邊飲酒回家,遠遠看見有個女子小心翼翼過來,在路邊一拜再拜,戰戰兢兢地懇求道:“端端在這里恭候二位了,希望三郎和六郎能夠可憐可憐我。”崔涯于是重新贈給她一首絕句,對她大大夸飾了一番。這一來,富豪闊少又爭相上門。有人戲言李端端,才出了墨池,便登上雪嶺,何以一天之內,如此黑白不均?其實當時的紅樓都是經營娼樂的,沒有一家不怕崔涯題詩嘲謔。張祜、崔涯久住揚州,詩篇寫得恣縱放蕩,顯貴們對他們是又欽服又懼怕,他們喘口氣都覺得像是要刮大風。崔涯的《贈端端》是這樣寫的:你若是一匹好馬想找到好鞍,那就到善和坊里去找李端端吧。近來揚州城人人感到驚詫,竟有一朵能夠行走的白牡丹!“白牡丹”從此成為美人的雅稱。P2-5
簾卷蕪城 作者簡介
韋明鏵,文化學者,一級作家,揚州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揚州市老藝術家協會副主席,揚州市政協常委,揚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特聘教授,鑒真佛教學院特聘教授。出版著作約六十種,代表作有《濁世蒼生》《水土一方》《揚州文化談片》《揚州戲曲史話》《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等。榮獲國家圖書獎、華東圖書獎、華東田漢戲劇理論獎、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理論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虎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隨園食單
- >
推拿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