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yǎng)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tǒng)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chuàng)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qū)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社會水文學理論.方法與應用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542403
- 條形碼:9787030542403 ; 978-7-03-054240-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社會水文學理論.方法與應用 本書特色
社會水文學是近年來才被提出和不斷發(fā)展的、理解長期人水關系、促進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的新興交叉性學科。它力圖克服只關注水文系統(tǒng)自身演化規(guī)律研究的傳統(tǒng)水文學、只關注水資源經濟產出與經濟效益研究的水文經濟學的局限性,主要關注和研究人類系統(tǒng)與水資源系統(tǒng)之間的互饋機制,旨在解決人水矛盾、促進水資源可持續(xù)管理。《社會水文學理論、方法與應用》以理論篇、方法篇、實踐篇等結構,系統(tǒng)闡述了社會水文學的狹義、廣義理論,介紹了社會水文學的相關研究方法,以中國西北地區(qū)的黑河流域、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墨累-達令流域為案例,詳細開展了社會水文學相關的比較研究。
社會水文學理論.方法與應用 內容簡介
從事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水文與水資源學、環(huán)境社會學、地球與環(huán)境科學領域的研究人員、管理人員和高等院校師生
社會水文學理論.方法與應用 目錄
序
前言
**部分 理論篇
第1章 社會水文學概論 3
1.1 引言 3
1.2 社會水文學的產生歷程 4
1.3 社會水文學的內涵與外延 6
1.4 社會水文學的研究進展 10
1.5 結語 12
參考文獻 12
第2章 社會水文學發(fā)展態(tài)勢計量評價 17
2.1 引言 18
2.2 數據與方法 18
2.3 結果與分析 19
2.4 結論與啟示 31
參考文獻 31
第3章 社會水文學基礎理論(狹義) 33
3.1 研究背景 33
3.2 社會水文學定義 35
3.3 基本理論 35
3.4 結語 38
參考文獻 38
第4章 社會水文學理論(廣義) 40
4.1 引言 41
4.2 工程結構力學與社會水文學的異同 41
4.3 廣義社會水文學理論框架 43
4.4 廣義社會水文學理論框架與狹義社會水文學理論框架的聯系與區(qū)別 46
4.5 結語 47
參考文獻 47
第二部分 方法篇
第5章 基于科學知識圖譜的水文化研究方法 51
5.1 引言 52
5.2 基于科學知識圖譜的水文化變遷研究方法 53
5.3 基于科學知識圖譜的水文化變遷研究方法的檢驗 61
5.4 討論與結論 66
參考文獻 66
第6章 內容分析法及其抽樣技術 69
6.1 內容分析法概述 70
6.2 新聞媒體的抽樣方法 74
參考文獻 84
第7章 水文重建方法 88
7.1 引言 88
7.2 水文重建代用資料及其方法 89
7.3 土地利用重建 99
7.4 結論 103
參考文獻 104
第三部分 實踐篇
第8章 中國水文化變遷定量研究 111
8.1 引言 112
8.2 研究方法 113
8.3 研究結果 115
8.4 討論和結論 125
參考文獻 127
第9章 黑河流域水文化價值觀調查研究 130
9.1 引言 131
9.2 方法 131
9.3 結果與分析 133
9.4 討論與結論 147
參考文獻 148
第10章 澳大利亞水文化變遷定量研究 149
10.1 背景介紹 149
10.2 數據與方法 150
10.3 結果 154
10.4 討論與結論 161
參考文獻 163
第11章 中國水管理制度變遷研究 166
11.1 流域水資源管理機構的歷史變遷 167
11.2 流域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歷史演變與特點 168
11.3 流域水資源管理制度變化的因素分析 172
11.4 流域水資源管理制度變遷的現實啟示 174
參考文獻 176
第12章 黑河流域水資源開發(fā)利用研究 178
12.1 黑河歷史時期水資源利用的變化 179
12.2 黑河歷史時期水資源利用變化的階段性特點 182
12.3 黑河流域水資源開發(fā)利用的歷史經驗與啟示 186
12.4 結語 187
參考文獻 187
第13章 黑河流域灌溉農業(yè)技術演化研究 189
13.1 引言 189
13.2 研究方法 190
13.3 黑河流域歷史時期農業(yè)技術匯總 193
13.4 技術格局演變及分析 202
13.5 結論 203
參考文獻 203
第14章 中國水政策定量研究 205
14.1 引言 206
14.2 研究方法 207
14.3 研究結果 209
14.4 討論和結論 226
參考文獻 226
第15章 黑河流域節(jié)水型社會建設績效評價 228
15.1 引言 228
15.2 節(jié)水型社會建設的指標體系構建 229
15.3 節(jié)水型社會建設的評價方法 231
15.4 節(jié)水型社會評價實例——張掖市節(jié)水型社會評價 231
15.5 結論與建議 233
參考文獻 234
第16章 澳大利亞水資源管理制度變遷研究 235
16.1 澳大利亞流域概述 236
16.2 澳大利亞水資源管理簡史 237
16.3 澳大利亞多層級水治理的制度變遷:墨累-達令流域案例 240
16.4 結語 247
參考文獻 248
第17章 墨累-達令流域水資源管理制度評價 249
17.1 引言 250
17.2 研究方法 251
17.3 結果 256
17.4 討論與結論 263
參考文獻 265
第18章 黑河流域水資源壓力變化定量評價 269
18.1 流域水資源狀況 270
18.2 水資源壓力分析的理論基礎 272
18.3 黑河水資源壓力指標體系構建方法 273
18.4 黑河流域水資源壓力分析 275
18.5 結語 278
參考文獻 278
第19章 黑河流域中下游農業(yè)發(fā)展與生態(tài)可持續(xù)性權衡分析 280
19.1 引言 281
19.2 中游農業(yè)發(fā)展的水文響應 282
19.3 下游生態(tài)退化 285
19.4 中下游生態(tài)經濟權衡關系 287
19.5 結論 289
參考文獻 290
第20章 黑河流域綠洲演變分析 291
20.1 黑河流域綠洲演變的歷史軌跡 292
20.2 黑河流域人工綠洲演變的定性分析 297
20.3 黑河流域綠洲變化驅動機制分析 298
參考文獻 300
第21章 黑河流域人水關系變遷研究 302
21.1 引言 303
21.2 研究方法 304
21.3 流域過去2000 年人水關系變遷 317
21.4 結論 321
參考文獻 322
第22章 墨累-達令流域人水關系研究 325
22.1 引言 326
22.2 社會水文學流域水平衡研究方法 326
22.3 社會水文學流域水平衡研究在墨累-達令流域的應用 327
22.4 對墨累-達令流域管理的啟示 337
22.5 結語 339
參考文獻 339
第23章 墨累-達令流域社會-水文-生態(tài)政策協同演化 341
23.1 研究背景 342
23.2 研究方法 343
23.3 結果 346
23.4 對澳大利亞水資源管理的啟示 353
23.5 結語 353
參考文獻 354
第四部分 結語
第24章 社會水文學發(fā)展展望 359
24.1 需要新的哲學基礎 359
24.2 未來研究方向 360
24.3 結語 361
附錄 362
附圖 363
- >
唐代進士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自卑與超越
- >
二體千字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莉莉和章魚
- >
回憶愛瑪儂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