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真情永遠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1457342
- 條形碼:9787501457342 ; 978-7-5014-5734-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真情永遠 本書特色
谷文昌,河南林縣人。194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他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卓越功勛。新中國成立后,谷文昌留在福建東山工作。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畏艱苦,實事求是,帶領東山縣人民苦干14年,終于把一個荒島變成了寶島。他用自己的言行贏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敬仰。
2003年2月,原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張全景同志采寫了長篇通訊《永遠活在人民心中的縣委書記—谷文昌》,新華社全文播發。2009年9月,谷文昌同志被評選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2015年4月7日《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發文章《三十四年后的追尋——“四有”書記谷文昌》,記敘了這位一直讓總書記念念不忘、撰文稱贊的 “在老百姓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豐碑”的縣委書記的生平事跡。
谷文昌,河南林縣人。194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他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卓越功勛。新中國成立后,谷文昌留在福建東山工作。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畏艱苦,實事求是,帶領東山縣人民苦干14年,終于把一個荒島變成了寶島。他用自己的言行贏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敬仰。
2003年2月,原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張全景同志采寫了長篇通訊《永遠活在人民心中的縣委書記—谷文昌》,新華社全文播發。2009年9月,谷文昌同志被評選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2015年4月7日《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發文章《三十四年后的追尋——“四有”書記谷文昌》,記敘了這位一直讓總書記念念不忘、撰文稱贊的 “在老百姓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豐碑”的縣委書記的生平事跡。
《真情永遠》所講述的就是以谷文昌下放寧化縣期間,擔任總指揮帶領全縣人民建設隆陂水庫的感人事跡,由真人真事改編。劇本創作歷時十余年,期間作者多次前往谷文昌生前工作及生活的地方實地采訪調查,取得了大量的*手資料,又經反復修改訂正才*終成文。《真情永遠》全面、真實、生動地再現了谷文昌“不帶私心干革命,一心一意為人民”的高尚品質和無私奉獻精神。謳歌了谷文昌不計較個人得失,不忘理想信念,不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凸顯出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的英雄本色。
原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張全景同志欣然為本書作序。
真情永遠 內容簡介
谷文昌:在老百姓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豐碑農業是弱質產業,農村工作是基礎性的工作,“三農”工作的內在特點和規律,決定了這方面工作更多的是做鋪墊的長期性工作,不可能立竿見影、馬上見效。這就有一個如何認識“潛績”與“顯績”,創造政績的問題。“潛”與“顯”是對立統一的一對矛盾。“潛”是“顯”的基礎,“顯”是“潛”的結果,后人的工作總是建立在前人基礎之上的,如果大家都不去做鋪路石,甘于默默無聞地奉獻,“顯績”就無從談起,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即使有“顯績”,充其量也只是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河南林縣的紅旗渠,是幾代干部群眾艱苦奮斗的結果;福建東山縣的縣委書記谷文昌之所以一直受到廣大干部群眾的敬仰,是因為他在任時不追求轟轟烈烈的“顯績”,而是默默無聞地奉獻,帶領當地干部群眾通過十幾年的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孫后代的防護林,在老百姓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這種“潛績”,是*的“顯績”。我們常講的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夸獎,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三農”工作要有作為,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多做埋頭苦干的實事,不求急功近利的“顯績”,創造澤被后人的“潛績”。 (二〇〇五年一月十七日)之江新語
真情永遠 作者簡介
王躍,山東武城人,退休干部,曾長期在國家科研機構和中央政法機關工作。一個偶然的因素讓作者自九十年代中期以來,先后參加了電視連續劇《人生有緣》《人生有情》《林海雪原》《天地真情》《真情永遠》《尋路》《太行山上》等影視劇的創作工作。用他自己的話說,現正處于向前輩請教,向文學藝術界朋友們求教之中,期望能進一步得到他們的指教,以利提高。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
- >
隨園食單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