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565865
- 條形碼:9787561565865 ; 978-7-5615-6586-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九章, 其主要內容包括: 大學生心理健康概論 ; 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 ; 大學生人際關系 ; 大學生人格發展 ; 大學生情緒的調節 ; 大學生的戀愛與性心理 ; 大學生常見挫折及應對等。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目錄
**節 健康與心理健康
第二節 大學生心理健康概述
第三節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應對
第2章 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
**節 自我意識概述
第二節 自我與自我意識
第三節 發展良好的自我意識
第3章 大學生人際關系
**節 人際關系概述
第二節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和影響因素
第三節 人際交往中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調適
第四節 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第4章 大學生人格發展
**節 人格概述
第二節 人格的影響因素
第三節 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
第5章 大學生情緒的調節
**節 情緒概述
第二節 大學生的情緒特點
第三節 大學生的情緒問題
第四節 情商與大學生的情緒調適
第6章 大學生的戀愛與性心理
**節 大學生的戀愛現狀分析
第二節 大學生的性心理健康
第三節 樹立健康的戀愛觀
第7章 大學生常見挫折及應對
**節 挫折概述
第二節 大學生常見挫折及調適
第三節 大學生意志力的培養
第8章 大學生的學習心理
**節 學習概述
第二節 特殊學習心理現象
第三節 良好學習心理的培養
第9章 大學生心理咨詢與危機干預
**節 大學生心理咨詢概述
第二節 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節選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節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和影響因素 一、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 大學生是一個充滿朝氣的群體,他們精力充沛、思維敏捷、情感豐富,對自我認識進一步深入,自我意識日趨成熟與完善。大學生人際交往增多,社會適應能力增強。一些大學生還建立了較穩定的戀愛關系。大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使他們在人際交往中體現出如下特征。 (一)交往以人格平等為基礎 人與人交往的基礎是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基礎上的,平等的觀念早已深人人心。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已基本成熟,因此,在大學生的人際交往過程中應把平等的交往作為繼續交往的基礎。 (二)交往對象、范圍、內容、方式的開放性 大學生思想活躍、情感豐富,他們為了更好地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在人際交往中大都采取積極的心態,積極主動地與他人進行交往,能以主動開放的姿態面對現實社會。 大學生交往對象從過去的同學、教師擴大到社會的各個層面。交往的范圍也從寢室、班級、學校擴大到社會各領域。交往的內容也是豐富多彩的,志同道合的學習伙伴、無話不談的好友、細心體貼的男(女)朋友是大學生追求的目標。交往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體現出交往方式的多樣性。隨著大眾傳播媒介的迅猛發展,為大學生在傳統的交往方式基礎上,又增加了許多新興的內容,無線通信工具——手機、電子郵箱、微信、微博等被當代大學生廣泛應用。新交流方式的使用,打破了傳統人際交流的時間、空間限制,使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具有更大的開放性。 (三)交往的單純性 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與中學階段相比較,有了一定的實用性和功利性,但是主體上還是以情感性、精神性為主。人們常說“同學友誼*珍貴”就體現了這一點。在人際交往中,他們多數以合得來作為交往的準則,對自己朋友的期望值較理想化,易用理想化的標準來衡量朋友。 二、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因素 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因素,既有內在的心理因素,也有外在的家庭、學校、社會等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個性特征 大學生的個體能力、性格、品德等個性特征,是構成人際吸引的重要因素。心理學家奧爾波特經過研究發現,人際吸引力*重要的成分是人的內在屬性,如涵養、幽默、禮貌等,第二是形體的特點,第三是個人表現出的特殊行為,第四是個人的角色地位引起的他人的愛慕與尊敬。 (二)距離因素 鄰近性是指如果其他條件相同,人們在時空上越接近,雙方交往和接觸的機會就越多,彼此間就越容易形成密切的人際關系。俗語說“遠親不如近鄰”。這說明時空距離是形成密切的人際關系的一個重要條件。 (三)相似性因素 所謂相似性,包括年齡、學歷、興趣、愛好、態度、容貌等方面的類似性或者共同性,具有上述某方面相似性的人容易成為朋友,建立密切關系。俗語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與人若有共同的態度與價值觀,不但容易獲得對方的支持與共鳴,同時也容易預測對方的感情與反應傾向,在交往過程中彼此容易適應,從而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四)需求互補性因素 所謂互補是指人的個性表面的差異,由內在的共同的觀點或看法來彌補。互補實際上是一種主觀的需要或動機。有時兩個性格不相同的人卻相處得很好,并成為好朋友,這就是由于雙方都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都想利用對方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短處,這是一種心理上的需要。 (五)個人形體、才能與專長等因素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一個人的長相、穿著、儀表、容貌、體態,往往是構成人際吸引力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在初次交往的**印象中。大學生比較崇拜和羨慕有真才實學的人。一般說來,一個人的才能出眾或有某方面的特長,對別人就有一種吸引力。 ……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巴金-再思錄
- >
經典常談
- >
史學評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