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微言絲語-北京理工大學學生新媒體作品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243230
- 條形碼:9787568243230 ; 978-7-5682-4323-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微言絲語-北京理工大學學生新媒體作品集 本書特色
郭彥懿主編的《微言絲語(北京理工大學學生新媒體作品集)/北理瞭望》所含文章或情真意切、引人共鳴,或闡述深刻、擲地有聲。雖然文章文字水平有所差異,但都展現出北理工學子在成長路上思考人生、觀照現實的風采,以及主動亮劍、不局限于日常學習的蓬勃朝氣。
微言絲語-北京理工大學學生新媒體作品集 內容簡介
《微言絲語:北京理工大學學生新媒體作品集/北理瞭望》共分為五部分:第1部分收錄了部分北理工學生的家國情懷。作為延安根、軍工魂孕育的北理工學子,軍工特色鮮明,他們的夢想與強軍報國相伴,與家國情懷相伴。第二部分收錄了部分學生關于青春的見解,大學道路上的成長故事。第三部分收錄了部分學生宿舍的故事。四個人的宿舍造就了大學校園里小的一個生活圈子,朝夕相處總會有歡笑、難免有摩擦,大學四年,他們在彼此的生命旅途中留下一道道印記。第四部分收錄了部分學生對影視、文學作品的獨特見解。他們“不只是看客”,在觀影、看書的娛樂之余,他們認真地思考作品本身以及作品所蘊含的意義。第五部分收錄了部分學生的散文作品。在行走的路上,有過迷途,受過傷痛,有過陰雨綿延、也曾想過駐足不前,但不論怎樣,成長都會一直向前,人生不只茍且,還有詩和遠方。
微言絲語-北京理工大學學生新媒體作品集 目錄
風景這邊獨好
請不要失憶
一名國防生的家國情懷
昆岡魂魄
不曾忘卻的風骨
愛國不應因和平與平凡而褪色
列車正點進站
偉大的國家,偉大的黨
華章
比昨天更痛的今日
游園有感
少年夢
我們所談論的愛國
夢想,行之路上
我的夢
“理性愛國”是個偽命題
天橋隨憶
信仰之于人的力量
你什么時候是被需要的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迷夢,尋夢,中國夢
繼往圣之宏愿,開今世之中國夢
桑林,蒲公英花,天空
夢之藍,中國的藍
追夢赤子心
且聽詩韻,再走長征
與你并肩
你不知道的長征精神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愿得此生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我看見他們的崢嶸歲月和平凡故事
讓長征精神引領“中國夢”的實現
每個人都在走萬里長征
我們都習慣了圍觀
極品網紅修煉記
屬于“90后”的時代
腳踏實地,方能仰望更遠的天空
淺談核心價值觀的傳播
第二部分 大學成長
一個標準理工男的非標準理工情懷
大學之道
我們不再是孩子
這是你理想的大學生活嗎?
永遠的北理人
北理,我夢起的天堂
美,是邂逅所得
跑
不忘初心,且思且行
“設計”這個理想的詞兒
良鄉一夜
時光流沙,又一季夏
縱然小草,也有自己的春天
艱苦奮斗,矢志精工
貝塔、北方以及日久生情
之子之行,且思且規
寫給進入大學的大一同學們
“985”“211”綜合征之良方
欲求靈藥換凡骨,先挽天河洗俗情
是你教會我如何卸妝
婚契還能維持多久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你們,我們
愿更多的我們讓他們燦爛微笑
志愿服務,愛與責任并行
生命不息,奉獻不止
躬行社會實踐,提升“獲得感”
第三部分 宿舍那些事兒
四個女孩,跨越了一個世紀
如何打造仙女云集的寢室
胡巴和涼亭彈古箏的那個姑娘
我們的故事還沒講完
一個叫322的小窩
人生若只如初見,又不止于初見
匆匆那年
一入宿舍深似海
冰與火之歌
第四部分 不只是看客
擇一事,終一生
銘記集結號
一個人的堅持
飛花逐流水,夢系一扁舟
遇見更好的自己
從《人山人海》中探尋公正之路
草莽英雄
努力的意義,努力后才知道
*熟悉的陌生人
縱風吹雨打,自傲立江頭
從一本書中找尋前途與希望
時間才是主角
你的姑娘,我的善良
未生
保護心中的異想少女
給世界使眼色
瘟疫
真實而殘酷的戰爭
遠走的烏托邦
匠心筑夢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一見鐘情
每個人都不好,每個人都很好
怪你過分美麗?
犯我國人者,雖遠必誅
從《血戰鋼鋸嶺》談信仰
第五部分 詩與遠方
故事還長,請別失望
外觀天下,內守初心
平凡之路,亦繁花無限
我們的世界少點瘋狂
走出圍城,看到世界
綠蔭下的傳承
前面的路
從此故鄉沒有春和秋
微言絲語-北京理工大學學生新媒體作品集 節選
《微言絲語:北京理工大學學生新媒體作品集/北理瞭望》: 愛國不應因和平與平凡而褪色 管理與經濟學院王靖怡 和平年代仍需愛國情懷,平凡生活仍需愛國意識。 愛國,仿佛鮮活在遙遠的年代,疏離于和平生活;愛國,好像屬于宏大字眼,與平凡生活相隔千里——這種觀念,正使現代人的愛國意識逐漸淡化。人們好像認為,如今經濟水平與生活質量逐步提高,沒有戰爭,愛國情懷已是多余。人們仿佛覺得,愛國是先輩烈士與軍人戰士應具備的品質,需要犧牲,需要轟轟烈烈。如今生活如此平淡,普通老百姓很少觸及國家政治層面,也就缺少了愛國意識:這些說辭仿佛頗具道理,難道我們真的不需要這種情懷了嗎? 但是,難道你沒有看到美國對中國的壓迫越加嚴重,四周鄰國都期待中國的沒落并趁火打劫?難道你沒有看到日本虎視眈眈,對歷史的不正視與對釣魚島毫無道理的占有?如果你認為這些過于遙遠,你沒有感受到潛在危險:那么此刻你沉心思索,多少人隨地吐痰不顧環境惡化,多少人刻下“到此一游”不顧古跡殘損,它們都離你很近,你無法不正視這些屢見不鮮的現象。你辯解它們不屬于愛國范疇,那么試問:你心中何為愛國?愛國主義情懷,就是一種干百年來固定下來的對自己生長的國土和民族所懷有的深切依戀之情。從某種角度來說,只要是對國家有益的任何觀念與做法,均可稱為愛國,反之則屬不愛國。發生在平凡人身上但無形中破壞國家形象的行為,不就顯示出愛國意識的退化了嗎? 和平不比戰爭年代,仿佛只有參軍打仗流血犧牲、游行示威、發表激進言論這些壯舉才算愛國。但我們在時代變幻中逐漸走向人類的理性與成熟,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所以在和平背景下的愛國理念與行為方式也正發生著改變。不隨地吐痰,不破壞公物,從宏觀上來說,都是愛國的基本表現。向旁人伸出援手,多參與志愿活動,也都是愛國行為的展現。多關注時事新聞,了解歷史政治,也是愛國意識的復蘇。刻苦學習,努力工作,更是愛國情懷的展現:和平年代,不是不需要愛國情懷,而是需要改變愛國的觀念與做法。 愛國并不遙遠,它可以作為人們精神品質的匯集點,隨時體現于人們的言行舉止中。愛國并不熱烈,它只需人們平時注意自己的所思所為,將這種意識融人日常生活的瑣事中,在做任何事之前,心中時刻裝著國家的利益,以國家為信仰,在平凡中匯入愛國的溪流,滴水成海,跬步成千。 這些想法并非個別現象。由于全世界人口流動愈加頻繁,信息傳播愈加快捷,國家意識在淡化。人們更在意自身的生活質量,社會意識在減弱。由于時代地域的關系,親情聯系更加疏遠,家庭觀念在退化。這一切,都使得不僅是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家國情懷都在淡化。 2015年9月3日,無人不曉這一天于中國的重要性。我們盡情展示著國家的軍事、經濟、政治實力,凸顯著自己在反法西斯戰爭中所做出的巨大犧牲與貢獻。軍隊訓練有素,步伐鏗鏘,一切都讓人感到欣慰與鼓舞,讓人體會著中國的強盛與崛起。這無疑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民的愛國程度。但不可否認,人們只有在像閱兵這種意義特殊的隆重場合,才會考慮國家層面的問題。因為紀念活動喚起了人們心中埋藏已久的血腥歷史,閱兵儀式讓人感到了轟轟烈烈。這說明,那些政治色彩與儀式感強烈的活動,才能喚起人民的家國意識。只有在展現祖國繁榮昌盛時,人們才更在意自身的歸屬感與國籍認同感。 ……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推拿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