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胡一三黃河治理瑣議筆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917521
- 條形碼:9787550917521 ; 978-7-5509-1752-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胡一三黃河治理瑣議筆談 本書特色
黃河哺育了中華民族,也曾給兩岸人民帶來深重災難。作者從事黃河治理已半個多世紀,將不同時期撰寫的論文擇要分類匯集。《胡一三黃河治理瑣議筆談》內容為:*章泛議黃河及其治理的多個側面;第二章論述黃河治理中采取的各種防洪工程措施及其建設情況;第三章述及了黃河河勢及河道演變的情況、特點及對治理措施的影響;第四章集中了有關河道整治技術的內容,反映半個多世紀以來從創辦、推廣到全面進行,并已形成一套完整的黃河河道整治技術;第五章涉及搶險及堵口的情況和技術,并展示了堵口140年后堵口秸料等的材質照片;第六章為黃河河口治理,治理措施必須考慮黃河多沙的特點;第七章為黃河下游灘區,述及黃河下游廣闊灘地的功能、安全建設、水利建設以及灘區補償政策問題;第八章介紹潘季馴治河及親身經歷的1998年長江九江城防堤的堵口過程。
《胡一三黃河治理瑣議筆談》可供關心黃河除害興利狀況的同仁,從事黃河治理開發的科學工作者、工程技術人員及治黃廣大職工閱讀使用,并可供廣大水利工作者及有關大專院校師生參考。
胡一三黃河治理瑣議筆談 內容簡介
黃河哺育了中華民族,也曾給兩岸人民帶來深重災難。作者從事黃河治理已半個多世紀,將不同時期撰寫的論文則要分類匯集。內容為:**章泛議黃河及其治理的多個側面;第二章論述黃河治理中采取的各種防洪工程措施及其建設情況;第三章述及了黃河河勢及河道演變的情況、特點及對治理措施的影響;第四章集中了有關河道整治技術的內容,反映半個多世紀以來從創辦、推廣到全面進行,并已形成一套完整的黃河河道政治技術;第五章設計搶險及堵口140年后堵口秸料等的材質照片;第六章為黃河河口治理,治理措施必須考慮黃河多沙的特點;第七章為黃河下游灘區,述及黃河下游廣闊灘地的功能、安全建設、水利建設以及灘區補償政策問題;第八章介紹潘季馴治河及親身經歷的1998年長江九江城防堤的堵口過程。 本書可供關心黃河出海興利狀況的同仁,從事黃河治理開發的科學工作者、工程技術人員及治黃廣大職工閱讀使用,并可供廣大水利工作者及有關大專院師生參考。
胡一三黃河治理瑣議筆談 目錄
**章 泛議
古黃河議
黃河議
黃河下游
總書記視察黃河實體模型試驗
發展需要“維持黃河健康生命” 防洪采用“寬河定槽”方略
汛期議
節點議
主槽河槽議
險工議
懸河議
堵口議
黃河埽工介紹
河工建筑物
河道裁彎工程
河道展寬工程
繼續加強防洪建設維持黃河健康生命
略論“二級懸河”
黃河下游河道整治及堤防工程新技術介紹
黃河水下根石探測的淺地層剖面技術
河道整治——黃河治理中的一項創新
黃河治理方略概述
第二章 防洪
追古窺今淺談黃河下游河道治理
略論黃河的寬河定槽防洪治河策略
黃河下游的防洪體系
三門峽水利樞紐
東平湖
黃河下游的洪災防御
黃河下游防洪減災對策建議
急需加速黃河下游防洪建設
河道整治中的排洪河槽寬度
黃河下游河道整治在防洪中的作用
確保黃河下游防洪安全
小浪底水庫運用初期三門峽水庫防洪運用分析
人民治黃60年防洪方略及防洪工程體系
黃河堤防工程建設
黃河河道整治工程建設
黃河滯洪工程建設
黃河防洪水庫建設
第三章 河勢及河道演變
黃河河勢演變
黃河下游過渡性河段整治前的裁彎
依靠彎道控導河勢流路
關于黃河下游“二級懸河”的幾個問題
引黃用水發展概況及其對黃河下游沖淤與防洪的影響
黃河下游河勢演變中的橫河
黃河下游河勢演變中的畸形河彎
黃河下游漫灘洪水的淤灘刷槽作用
三門峽水庫蓄清排渾運用以來潼關高程變化分析
第四章 河道整治
“河道整治”條題
黃河下游河道整治的必要性
微彎型治理
黃河下游的河道整治工程
黃河下游過渡性河段河道整治的初步效果
黃河下游游蕩性河段河道整治的必要性和可治理性
黃河河道整治方案
黃河河道整治原則
黃河河道整治歷程
黃河下游河道整治的控導工程
柳墩樁柳壩
從壩垛加高議丁壩壩型
橢圓頭丁壩
抓住有利時機整治黃河下游游蕩性河道
黃河下游游蕩性河段整治措施的研究
“黃河下游游蕩性河段整治研究”綜述
用等值內摩擦角計算黃河下游丁壩砌石護坡的主動土壓力
黃河寧夏內蒙古河段河道整治
第五章 防汛搶險與堵口
橫河出險不可忽視
黃河下游東壩頭以下1976年汛期河勢與險情
開封黑崗口險工1982年搶險
黃河下游1988年8月洪水期河勢工情簡析及重大險情搶護
黃河下游“96·8”洪水及河勢工情
長江抗洪搶險及對黃河防洪的思考
黃河下游2002年調水調沙試驗期間的河勢工情
2003年渭河秋汛與搶險堵口
黃河九堡堵口埽料140年后材質尚好
第六章 黃河河口
黃河河口概要
黃河河口治理要有利于下游防洪
合理安排備用流路減緩河口延伸速度
黃河河口治理要相對穩定清水溝流路并安排幾條備用流路
第七章 黃河下游灘區
黃河下游灘區的功能與安全建設
黃河下游灘區的滯洪沉沙作用與水利建設
發揮黃河灘區作用關鍵在于灘區補償政策
黃河下游灘區急需實行補償政策
第八章 其他
潘季馴治河與當代防洪措施
潘季馴四任總理河道及其“棄縷守遙”
黃河埽工的前世與今生
1998年長江九江堵口
胡一三黃河治理瑣議筆談 作者簡介
胡一三,男,1941年2月生,河南鹿邑人,1964年畢業于天津大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黃河水利委員會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黃河水利委員會原副總工程師,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兼職教授,治黃科技拔尖人才,國家抗洪搶險專家,全國水利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退休后,黃河水利委員會2003年授予“黃河抗洪搶險先進個人”、2005年授予“發揮作用先進個人”、2008年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11年授予“黃委離退休老同志發揮作用十大楷模提名獎”稱號。
主要從事河流防洪、河道整治、防凌及科技管理工作。理論聯系實際,實踐經驗豐富,創造性地解決科學技術問題,在學術上有創新。“黃河下游游蕩性河段整治研究”199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小浪底水庫運用初期防洪減淤運用關鍵技術研究”2004年獲水利部大禹科學技術獎二等獎;“黃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測技術研究與應用”2010年獲水利部大禹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堤防工程新技術研究”1997年獲水利部科技進步獎三等獎;《黃河防洪志》1992年分別獲中共中央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和第六屆中國圖書獎一等獎;“黃河下游防洪減災對策建議”1994年獲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優秀建議獎一等獎;《黃河防洪》1999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獎二等獎。 胡一三,男,1941年2月生,河南鹿邑人,1964年畢業于天津大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黃河水利委員會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黃河水利委員會原副總工程師,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兼職教授,治黃科技拔尖人才,國家抗洪搶險專家,全國水利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退休后,黃河水利委員會2003年授予“黃河抗洪搶險先進個人”、2005年授予“發揮作用先進個人”、2008年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11年授予“黃委離退休老同志發揮作用十大楷模提名獎”稱號。
主要從事河流防洪、河道整治、防凌及科技管理工作。理論聯系實際,實踐經驗豐富,創造性地解決科學技術問題,在學術上有創新。“黃河下游游蕩性河段整治研究”199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小浪底水庫運用初期防洪減淤運用關鍵技術研究”2004年獲水利部大禹科學技術獎二等獎;“黃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測技術研究與應用”2010年獲水利部大禹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堤防工程新技術研究”1997年獲水利部科技進步獎三等獎;《黃河防洪志》1992年分別獲中共中央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和第六屆中國圖書獎一等獎;“黃河下游防洪減災對策建議”1994年獲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優秀建議獎一等獎;《黃河防洪》1999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獎二等獎。
退休后,擔任黃河水利委員會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繼續從事黃河治理方面的一些技術工作。2003年9月任黃河防總抗洪搶險專家組組長,赴渭河搶險堵口。2008年參加黃河水利委員會離退休干部發揮作用報告團,赴黃河系統有關單位做報告。
專著有《黃河下游游蕩性河段河道整治》《中國水利百科全書·防洪分冊》《中國江河防洪叢書·黃河卷》《黃河防洪志》《黃河防洪》《河防問答》《黃河河防詞典》《黃河埽工與堵口》《小浪底水庫運用初期三門峽水庫運用方式研究》《三門峽水庫運用方式原型試驗研究》《黃河高村至陶城鋪河段河道整治》《黃河水利科技主題詞表》《黃河堤防》。
- >
唐代進士錄
- >
經典常談
- >
我與地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山海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