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夢回鄉關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1312714
- 條形碼:9787551312714 ; 978-7-5513-1271-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夢回鄉關 本書特色
《夢回鄉關》是劉省平從事散文寫作十多年以來的心血之作。作者站在城市回望鄉村,以其獨特的平民立場,游子視角、敏感筆觸、溫情文字,向讀者展現了鄉土世界的生活之美、人性之美,透露出一種強烈的悲憫情懷。 作者緊扣時代脈搏、緊貼現實生活,用真誠、樸實、生動、自然的文字,表達了他對生活與生命的獨特體驗、深刻認識和深切感晤,盡情抒發了內心無盡的鄉土情懷。可以說,作者通過這部散文集完成了一次故鄉的心靈回歸,但其思想和精神已經遠遠超越了現實中的故鄉地域。
夢回鄉關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故園守望 ; 人間冷暖 ; 鄉土抒情 ; 紅塵漫筆 ; 大地行吟 ; 青春戀歌 ; 秦川人物 ; 藝苑墨香八卷, 其主要內容包括: “鄉關何處”、“故鄉的渭河”、“老屋”、“我的小學”等文學作品。
夢回鄉關 目錄
自序:安妥游子的靈魂
卷一·故園守望
鄉關何處
故鄉的渭河
老屋
我的小學
那山·那水·那人
風流曠代絳帳鎮
古水溝探源
雪落故鄉
夢回鄉關
遠去的時光
柿子紅了
落寞的老戲樓
卷二·人間冷暖
我的伯父
父親的生日
父母進城來看我
堂妹慧霞
親情瑣記
一個人的中秋
家園荒蕪
夾縫中的掙扎
麥黃時節
荒寂的宅院
傷逝
兒子的心愿
卷三·鄉土抒情
秦人·秦面
西府醋香
陜西的辣子
依稀紅薯情
苞谷糝
關中攪團
溫暖的柴火
美麗的窗花
火炕情結
煤油燈
鄉村上空的炊煙
西府年俗
卷四·紅塵漫筆
天窗
以樹為鑒
三十歲說
以書為友終未悔
關于喝酒
俗人說茶
我與香煙
鄉間的道路
守望鄉村的家園
放飛夢想
婚姻與房子
卷五·大地行吟
春游法門寺
叩訪張載祠
話說楊凌
寒窯隨想
商洛印象
向往陜北
舌尖上的同州
走進柳池村
阿姑泉邊牡丹香
卷六·青春戀歌
青春·暗戀
梧桐雨
等待
紙上情緣
那年冬天
相思賦
傷別
卷七·秦川人物
黃土文化的播種者和耕耘者
寶劍鋒從磨礪出
雪夜岐山訪林祥
懸壺濟塵世揮筆抒情懷
汪戰倉的“亮劍”精神
多面手田建國
追念張敏潔
亦師亦友是張軍
卷八·藝苑墨香
致賈平凹先生的一封信
也說楊爭光
生命的軌跡心靈的歌哭
青春永不老獨保赤子心
尋夢旅途上的行吟
漳川岸邊的壯麗行吟
源于塵世的溫暖和智慧
西府文脈盛大風滿秦川
樹立馬融雕像弘揚大儒精神
附錄
“文字游俠”劉省平
劉省平其人其文
大地的呼吸靈魂的呼喚
尋根黃土地
故鄉記憶的背影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魂牽夢縈鄉土情
從絳帳古鎮走來的文士
故鄉:回歸與超越
紙上的鄉土風情博物館
后記
夢回鄉關 節選
《夢回鄉關》: 故鄉的渭河 我見過很多地方的河,但從不曾忘記故鄉的河。這條河發源于甘肅省渭源縣鳥鼠山,東至陜西省潼關縣匯入黃河,中間不知流經多少地方,但我一直固執地認它作故鄉的河,因為在我記憶里它只和我的故鄉有關,它就是黃河*大的支流——渭河。 我的故鄉絳帳是一個坐落在關中平原西部渭河北岸上的古鎮,全鎮共有十七個村子,我們村是處在*上游且靠河岸*近的一個。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為靠渭河近,村子里世世代代的父老鄉親便與之結下了不解的生死之緣。 在我的記憶中,渭河是一條美麗的河,河堤曲折蜿蜒,河床遼闊寬廣,河水隨著四季的交替更迭總有不同的風貌呈現。 春天,站在高高的沙堤上向南眺望,渭河灘里芳草萋萋,野花爛漫。溫柔清淺的河水順著彎彎曲曲的河床輕輕滑過河底的細沙和鵝卵石,*后慢慢隱入遙遠的天際。成群的牛羊在沙堤的斜坡和河中的沙梁上悠閑地甩動著尾巴吃草,偶爾抬起頭望望頭頂像棉花一樣飄動的白云哞叫幾聲。小燕子一會兒貼著河面輕盈飛翔,一會又猛地躥人空中消失了蹤影。蝴蝶和蜜蜂爭著在花草間蹁躚起舞,小蝌蚪在水底輕松地游弋……渭河對岸是一大片槐樹林,大概在五月初,洋槐花就全開了,遠遠望去如雪如云一樣潔白清新。每年這時候,我就和小伙伴們就手拉手口過河去,爭先恐后地爬上樹去大把大把地采摘那些新鮮的洋槐花吃。回家后,我把采摘來的洋槐花交給母親,她把楊槐花和面粉和在一起放進鍋里蒸,蒸熟后加入鹽、醋和辣椒油,就成了一頓香噴噴的“槐花飯”了……后來,聽說是聯合國要在渭河南岸修建近千畝的魚池,槐樹林被大面積砍伐了;再后來,剩下的槐樹斷斷續續被人砍伐,開墾出一些承包地,槐樹就越發少了,慢慢地也就不復見當年孩子們成群過河采摘洋槐花的盛況了。 到了炎炎夏日,渭河就是我們孩子們的歡樂園了。盡管大人怕出事,不讓孩子去河里游泳,但孩子們常常耐不住暑熱,利用中午家人午睡的當兒偷偷地結伙跑到渭河里去游泳。游完泳,累了就在沙梁上找一個小樹蔭睡一覺,渴了就溜到沙洲上人家的地里偷瓜果吃,還有人會在河邊的草叢里逮青蛙……回家后,撒謊說是去渭河灘打豬草,結果大人用手指輕輕地在我們背上一抓,就露出了五道白白的劃痕,自然是少不了挨一頓罵的;假若運氣不好偷瓜被人逮著,讓大人知道了也很少能躲過一頓打的。即便是年年聽說有小孩游泳被淹死,但大多數孩子還是不理會那一套,夏天里必然要去渭河里戲耍的。 秋天,雨水多,渭河水位就會陡然增高。有些年頭,上游若下了連綿大雨,渭河里水位就漲得特別高,有時甚至會差點都翻過沙堤來。靠河岸的幾個村子的人都會跑到堤岸上觀看洪潮,黑壓壓一片,大家的心都提在了嗓子眼上——滿河灘里盡是浩浩蕩蕩混混沌沌的洪水啊,河中那些高高低低的沙梁和沙洲里大片的莊稼地全被淹沒了,木橋也被沖垮了,只剩下細細高高的蘆葦在湍急奔涌的古銅色的洪流中左右搖擺。有時候上游發下洪水,渭河里總會漂些木材、瓜果甚至一些家用的東西,有些好水性的村民就會禁不住意外之財的誘惑下河打撈。在我的印象里,那年頭幾乎每年都聽說有人因發“澇財”而被洪水奪去生命。有一個人我印象特別深,他那時大概就是四十多歲,一臉的胡茬,但肚子里有些文墨,每次從我家門口經過,都要用土坷垃在我家的黑漆木門上寫些生僻的字教我認,有時也會給我講幾個故事或唱幾句秦腔。他應該是我們村里公認的水性*好的,因為家里窮,每年這個季節都下水去撈東西,有一年秋洪特別大,他為了撈一根粗壯木材而奮不顧身地跳下河去,結果再也沒回來。他們家人順著河岸去下游尋找了幾天幾夜,也沒找見尸首,從此,家里就剩下他婆娘和五個兒女艱難地過著日月。 入了冬,渭河就逐漸“瘦”下來,分出好多岔流,水流細得好像能用手握住一樣。曲曲折折坑坑洼洼的河床里大面積露出白花花大大小小的鵝卵石,三兩只不知名的水鳥經常在河灘上空盤旋,或是立在緩緩流淌的淺水中央仰頭望著蛋黃兒似的夕陽。河灘上的野草都枯黃了,彌望的是無垠的蒼涼的沙塵,西北風一吹,滿河灘都是嗚嗚哇哇的風聲,好似狼嚎鬼哭。到了三九天,河面上就結了厚厚一層冰,渭河灘上就顯得更加荒寂了。若是下了大雪,渭河灘里整個就是一片白茫茫靜悄悄的世界了。 渭河的面貌一直在變化著,它的變化不僅是隨著四季的更迭,也隨著時代變遷。我上小學時,渭河上只有一座水泥橋,在下游七八里外的羅家村附近,因來人或車輛過往都要交費,而且距離我們村有點遠,我們村人一般很少打那里過。期5年頭,我們村里家家戶戶都在渭河對岸的河灘上有承包地,每到夏收或秋忙時節,少不了要在兩岸之間往返。河水淺時,我們就拉著架子車直接膛過去;河里漲水時,就坐著一只大木船渡河——那船長約五十米,寬約十米,一次能容納近百人,南北兩岸上空橫架著一根手腕粗細的鋼絲繩,另有一條帶滑輪的鋼絲繩一頭牽著橫架著的鋼絲繩,一頭拉著船頭,這樣渡船就十分穩當了,不會漂移到下游去。到了我上中學時,政府為了發展太白山和法門寺的旅游事業,修建了湯法高速公路,公路正好從我們村旁邊經過,于是渭河上就有了一座新橋——前進渭河大橋,從那以后,我們就徹底告別了口水或者擺渡的歷史。 在我的印象里,小時候渭河除了秋汛期非常渾濁之外,平時還算是較為清澈的,里面還經常能看到魚兒;到了八九十年代,鄉鎮企業一夜之間興起,渭河兩岸便建起了好多造紙廠、化工廠,渭河水就變得污濁不堪,老遠就能聞見刺鼻的氣味。到了2007年,省政府制訂了渭河流域綜合治理規劃,提出用十年時間使渭河水質和流域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的目標要求,經過這幾年治理,現已初顯成效,相信不久的將來,渭河定能重現往昔的風采…… 離開家鄉已有十年,這十年來我回家的次數不算太多,且每次回去都很匆忙,難得有時間去渭河里盡情游覽,但渭河一直牽系著我的心,經常能聽到一些與之有關的事情:那一年,我九爸年僅十五六歲的女兒慧霞在端午節那天過河時被上游突然下來的洪水浪頭卷走;那一年,《新封神榜》劇組在渭河灘上駐扎了個把月,村里好多人應征了群眾演員并親睹了劉德凱、呂良偉等大牌明星的風采;*近,又聽說村里某人在渭河灘篩沙石時挖出了一把寶劍,送到文物部門鑒定,說是唐朝古劍,價值三百萬……關于渭河的傳聞很多,讓我有時歡喜有時憂。 故鄉的河,從漫長的遠古流到今天,曾歷經多少次潮起潮落、滄桑變幻?故鄉的河,勾勒的不僅僅是故鄉兒女孩提時的夢想;故鄉的河,承載的不僅僅是異鄉游子沉重的鄉愁。我想,無論歲月如何流逝,無論我漂泊在何方,故鄉的渭河永遠在我的心頭流淌,如同那綿綿不斷的來自童年的回憶。 其實,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條河,那是永遠在內心深處流淌不息的故鄉的河。 2010年6月26日于山東章丘 ……
夢回鄉關 作者簡介
劉省平,字知言,號醉墨書生,生于1979年,陜西扶風人,現居西安。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陜西省作家協會會員、陜西文學創作研究會理事、陜西省作家協會會員、陜西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曾在《西安日報》《寶雞日報》《咸陽日報》《渭南日報》《昆山日報》《番禺日報》《榆林晚報》《民族日報》《華商報》《中國文學》《中國散文家》《黃河文學》《華夏散文》《華文百花》《散文視野》《打工文學》《秦嶺印象》《秦嶺文學》等報紙雜志發表文學作品近50萬字。作品曾入選《中華散文精粹》《當代文學作品精選》《陜西青年散文選》《榮光與夢想》《寶雞文學六十年》《部落格·心靈牧場》等文集。與人合編《西府散文選》《當代扶風作家散文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二體千字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