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戲曲現代戲及戲曲前沿問題研究專輯-第18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128972
- 條形碼:9787567128972 ; 978-7-5671-2897-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戲曲現代戲及戲曲前沿問題研究專輯-第18輯 本書特色
戲曲為何要編演現代戲?盡管實踐上一直在做,但并沒有取得共識,甚至業界的一些人也不認可創編現代戲這一做法,認為戲曲是在農業社會文化基礎上產生的,它的藝術只能表現古代的社會生活與文化。用戲曲來做現代戲,反映現代生活和表現現代文化,卯榫不合,用錯了工具。業界一些人帶著這樣的認識,盡管出于多方面的原因來編演現代戲,自然是不會全身心地投入了,更舍不得耗費幾年、十幾年的時間來打磨一部現代戲的劇目,于是,多數現代戲劇目成了“快餐文化”,很多是問世之日就是死亡之時,極少成為一個劇種、一個劇團或一個藝人的代表性劇目的。
這種錯誤的觀念已經成了戲曲現代戲發展的主要障礙。
我們說它錯誤,是基于下列的理由:
一是從戲曲發展史來看,無論哪一個時代,戲曲都有表現“現代”生活的“現代戲”。宋雜劇的《眼藥酸》、南戲的《祖杰和尚》、元雜劇的《竇娥冤》(盡管素材是漢代“東海孝婦”的故事,但反映的完全是元代的社會生活)、明清傳奇的《鳴鳳記》《清忠譜》《桃花扇》、地方戲淮劇的《丁黃氏》等,皆屬于“現代戲”,而且都受到觀眾的歡迎,并多半成為經典性的劇目。由此可見,編演現代戲,是戲曲的傳統,而非從現代開始的。 戲曲為何要編演現代戲?盡管實踐上一直在做,但并沒有取得共識,甚至業界的一些人也不認可創編現代戲這一做法,認為戲曲是在農業社會文化基礎上產生的,它的藝術只能表現古代的社會生活與文化。用戲曲來做現代戲,反映現代生活和表現現代文化,卯榫不合,用錯了工具。業界一些人帶著這樣的認識,盡管出于多方面的原因來編演現代戲,自然是不會全身心地投入了,更舍不得耗費幾年、十幾年的時間來打磨一部現代戲的劇目,于是,多數現代戲劇目成了“快餐文化”,很多是問世之日就是死亡之時,極少成為一個劇種、一個劇團或一個藝人的代表性劇目的。
這種錯誤的觀念已經成了戲曲現代戲發展的主要障礙。
我們說它錯誤,是基于下列的理由:
一是從戲曲發展史來看,無論哪一個時代,戲曲都有表現“現代”生活的“現代戲”。宋雜劇的《眼藥酸》、南戲的《祖杰和尚》、元雜劇的《竇娥冤》(盡管素材是漢代“東海孝婦”的故事,但反映的完全是元代的社會生活)、明清傳奇的《鳴鳳記》《清忠譜》《桃花扇》、地方戲淮劇的《丁黃氏》等,皆屬于“現代戲”,而且都受到觀眾的歡迎,并多半成為經典性的劇目。由此可見,編演現代戲,是戲曲的傳統,而非從現代開始的。
二是雖然從20世紀開始,中國社會的經濟方式、主流文化,與之前相比,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戲曲的藝術形式與所表現的現代生活,確實有著很大的距離,但是經過百年左右的摸索,已經積累了如何運用戲曲的形式來表現現當代社會生活的成體系的經驗,集聚了數以百計的常演不衰的現代戲劇目,并養成了觀眾用現代戲的觀賞標準來衡量現代戲的審美習慣。
三是就目前的觀眾接受態度來看,他們從心底里更喜歡現代戲的劇目,因為現代戲摹寫的是現代生活,表現的是現代的人,他們能從這些劇目中看到自己所了解或熟知的生活,看到自己或當代人的身影,而更能產生共鳴的情感或獲得人生的啟迪。當然,其前提是所觀看的現代戲是好的,而不是劣質的。2016年在陜西省舉行的第17屆中國藝術節上,受觀眾贊譽較高的多數是現代戲,即可以看出觀眾的審美趨向。現在的戲曲舞臺上所演的劇目多數是經典的古裝戲,不能說明我們的觀眾就喜歡表現古代生活的“老”劇目,愛看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戲,而是沒有多少可與傳統劇目媲美的現代戲可看,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戲曲現代戲及戲曲前沿問題研究專輯-第18輯 內容簡介
朱恒夫、聶圣哲主編的《中華藝術論叢(第18輯戲曲現代戲及戲曲前沿問題研究專輯)》用大半的篇幅刊載討論現代戲在其發展歷程中的經驗與教訓,以期為戲曲界提供一些啟發性的思路與建設性的意見。除此之外,本輯還設有“梅蘭芳研究”、“戲曲唱片研究”、“中日韓戲劇交流”、“儺戲稽考”等欄目。其中特別推薦的是日本和韓國的戲劇研究專家田仲一成教授、田耕旭教授、安祥馥教授的論文,它們能讓我們看到在東亞儒文化圈內,中國戲劇對日韓等國戲劇的深遠影響。
戲曲現代戲及戲曲前沿問題研究專輯-第18輯 目錄
論戲曲現代戲歷時與共時形態
戲曲現代戲保留劇目論
論現代戲創作的教訓與出路
論提升戲曲現代戲表演藝術水平的方法
戲曲現代戲表演的推陳出新
“現代戲曲”辨正
警惕新的“紅光亮”創作思維及非戲曲因素的困擾
——以甬劇《筑夢》為例
鮮活流芳的現代戲《蘆蕩火種》
現代經典
——淮劇現代戲《祥林嫂》“天問”唱腔的個案分析
現代文本·傳統視角·性別意識
戲曲現代戲創作現狀漫談
——從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文華獎部分獲獎
劇目說起
新的視角與改編
——談新編越劇《-縷麻》
對舞臺實踐的評析與引導
——論新時期以來戲曲現代戲研究
梅蘭芳研究
從世界現代戲劇史的視角認知梅蘭芳訪美和訪蘇的意義
淺論梅派名劇《穆桂英掛帥》
戲曲唱片研究
霍恩博斯特爾和他編輯的《東方音樂》唱片集之中國戲曲三種
吳小如先生的京劇老唱片收藏與研究
——兼談唱片文獻學的構建和范疇
臺灣角度的戲曲唱片錄音研究
——以“臺灣四大須生”的李金棠為例
川劇表演藝術家張德成及他灌制的戲曲唱片
舊戲新論
蘇劇《琵琶記》“湯藥”、“遺囑”的新發現
——朱國梁改本之一
中日韓戲劇交流
儺戲稽考
《紅樓夢》研究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