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屈原的浪漫與情懷-中國成語故事《楚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714731
- 條形碼:9787512714731 ; 978-7-5127-1473-1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屈原的浪漫與情懷-中國成語故事《楚辭》 本書特色
★內容豐富。全套書近400個經典成語故事,近1000張珍貴史料插圖,以嚴謹正確的歷史知識、孩子能讀懂的經驗和語言,呈現中國歷史上影響后代深遠的人、事、時、地、物,給孩子清晰的正史概念,讓孩子有親歷歷史感。 ★閱讀體驗舒適。版面舒朗,設計精致,字號適中,充分考慮孩子的閱讀習慣,有助于保護孩子的視力。故事長短、語言難易符合中小學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發展。 ★按歷史脈絡學習。本套書中的成語按《詩經》《楚辭》《史記》及諸子百家等典籍脈絡選取,將中國歷史中原本僵硬的年代、人物、事件,做有生命且系統性地呈現。在學成語、讀故事的同時,習得祖先智慧。 ★版塊設置層次清晰。4大板塊——典籍簡述、學成語、讀故事、小提示,幫助孩子深入理解成語出處、典故、含義以及如何使用。
屈原的浪漫與情懷-中國成語故事《楚辭》 內容簡介
為了使小讀者能夠更好地學成語、讀成語故事,并且能切身地體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溫度和厚度,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古文化強勁的生命力,“中國成語故事”這套書特意挑選了出自《論語》《孟子》《道德經》《莊子》《列子》《荀子》《韓非子》《墨子》《晏子春秋》《詩經》《楚辭》《史記》這12部中國古代典籍中的重要成語,并借助成語典故和故事,把古老、晦澀、深奧、難讀的古籍進行通俗易懂的演化。以這些成語為線索,小讀者便可以縮短和這12部經典之間的距離。 “中國成語故事”系列套書包括: 1.《詩經》先秦的詩與歌 2.《楚辭》屈原的浪漫與情懷 3. 百家爭鳴 4. 諸子智慧 5.《史記·本紀》帝王霸業 6.《史記·世家》王侯家世 7.《史記·列傳》合縱連橫 8.《史記·列傳》大秦崛起 9.《史記·列傳》秦漢風云 10.《史記·列傳》文景之治 11.《史記·列傳》漢武盛世 12.《史記·列傳》大漢傳奇
屈原的浪漫與情懷-中國成語故事《楚辭》 目錄
離騷篇
金相玉質 名垂罔極 王逸盛贊《離騷》 004
揚己露才 班固評價屈原 008
美人遲暮 時光易逝人易老 013
斑駁陸離 舉世混濁 我欲乘風而去 018
九死未悔 寧死不屈的意志 026
瞻前顧后 古有圣賢為榜樣 031
騷人墨客 屈原與《離騷》 035
九歌篇
吉日良辰 桂酒椒漿 《九歌》中的古代祭祀 044
貝闕珠宮 黃河之神河伯 049
短兵相接 英雄的挽歌 054
天問篇
人心不足蛇吞象 貪心的后果 062
九章篇
懲羹吹齏 迂腐的門客 070
久病成醫 懂醫術的病人 076
狐死首丘 郢都淪喪,百姓流離 079
顛倒黑白 握瑾懷瑜 六百里土地的騙局 084
一概而論 玉、石混雜的售賣者 088
遁世離俗 隱士的故事 092
遠游篇
輕舉遠游 《楚辭》里的詩和遠方 104
卜居篇
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把陶鍋當樂器的君王 113
雞鶩相爭 寸長尺短 鄭詹尹勸慰屈原 117
漁父篇
形容枯槁 深思熟慮 湘水邊的屈原 125
莞爾而笑 滄浪老人 漁父的滄浪歌 129
葬身魚腹 屈原投江 133
九辯篇
登山臨水 薄寒中人 宋玉悲秋 141
平分秋色 難分高下的晉楚爭霸 146
變古易俗 趙武靈王移風易俗 152
招魂篇
鑠石流金 天帝命巫陽招魂 162
九關虎豹 險象環生的九關 168
層臺累榭 瓊漿玉液 美好的人間景象 175
屈原的浪漫與情懷-中國成語故事《楚辭》 節選
離騷篇 《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國古典文學中*長的一首政治抒情長詩。 因為《離騷》在《楚辭》中具有代表性的地位,后成為一種文學體裁,即稱為“騷體”或“離騷體”。 在《離騷》中,屈原回顧了自己的早年經歷和政治改革,抒發了屈原對楚國的熱愛和遭讒言陷害后的苦悶心情,揭露了統治者的丑惡、昏庸,表現了屈原的悲憤和反抗,也表達了屈原對高潔理想的執著追求。 詩中富有想象力的恢宏描寫和生動比喻,使全詩充滿了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離騷》開創了中國文學上的“騷”體詩歌形式,對后世有著深遠的影響。 屈原在《離騷》中寫下了千古名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詩中成功地塑造了充滿個性的浪漫主義詩人的形象,也體現了屈原的偉大思想和崇高人格。 金相玉質 名垂罔極 王逸盛贊《離騷》 學成語 “金相玉質”(jīn xiàng yù zhì)、“名垂罔極”(míng chuí wǎng jí)出自王逸的《離騷序》:“屈原之詞,誠博遠矣。自終沒以來,名儒博達之士著造詞賦,莫不擬則其儀表,祖式其模范,取其要妙,竊其華藻,所謂金相玉質,百世無匹,名垂罔極,永不刊滅者矣。” 金、玉:比喻美好的事物。 相:外貌。 質:本質。 金相玉質:形容人或事物內外都很完美。 名:聲譽,名聲。 垂:流傳。 罔極:沒有極限,形容極為久遠。 名垂罔極:名聲流傳得極為久遠。 讀故事 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政治家屈原創作出政治抒情詩《離騷》后,后世有很多學者、文學家都為《離騷》作過序。西漢的文學家賈誼和史學家司馬遷等人,也都給予屈原和《離騷》極高的評價。 東漢的著名文學家王逸盛贊《離騷》,并為《楚辭》作了注本。 王逸,字叔師,東漢時期的南郡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市)人,他是東漢著名的文學家,曾為漢安帝時校書郎,漢順帝時官侍中。 在漢安帝元初年間,王逸專門負責宮中藏書典籍的勘校等工作。在此期間,他不僅博覽群書,而且對各種典籍的版本爛熟于心。 王逸那時閱讀到的《楚辭》,主要是西漢時期的史學家劉向編訂的。 劉向在前人的基礎上,把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漢代的賈誼、淮南小山、東方朔等人模仿楚辭的作品,一起匯編成書,并將這本書定名為《楚辭》。 王逸在閱讀研究《楚辭》時,被《楚辭》的魅力和屈原的品格所折服,他同時也看到了歷史上很多學者對屈原及《楚辭》的不公正評價。對于那些非議屈原的精神、貶低《楚辭》的評價,王逸感到很氣憤。 于是,王逸決心在劉向所編的《楚辭》基礎上,對《楚辭》中的詩歌辭賦進行細致的注釋,并加入了他自己對《楚辭》的評價和理解,以此來為屈原和《楚辭》正名。王逸編注的這個注本被他命名為《楚辭章句》。 《楚辭章句》是《楚辭》*全面、*完整的注本,也是*早的完整注本。《楚辭章句》一經面世,就成為學者學習研究楚辭的重要注本。 王逸在《楚辭章句》的序文中闡述了文章的題意和作者的創作意圖,對《楚辭》各章的主題進行了詮釋。 關于“離騷”二字,王逸解釋為:“離,為別離;騷,為愁緒。”他認為《離騷》中充滿了離情別緒的浪漫主義情懷。王逸直面非議,力挺屈原,對屈原的《離騷》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他在序中說,屈原的辭賦實在是博大精深,自屈原去世以后,無數文人墨客、名家大儒在寫辭賦時,都效仿屈原辭賦的形式和結構,以屈原的辭賦為范本,學習屈原華麗的辭藻,吸取屈原辭賦的精妙,這正是因為屈原的作品有著如金似玉的珍貴品質。屈原將聲名遠播,被后人一代代紀念,屈原的辭賦也一定會被世人代代傳頌,而名垂千古,永不磨滅! 成語小提示 金相玉質 近義詞 金相玉式 金相玉振 金相玉映 反義詞 金玉其外 敗絮其中 名垂罔極 近義詞 聲名遠播 名垂千古 名垂青史 反義詞 臭名遠揚 遺臭萬年 揚己露才 班固評價屈原 學成語 “揚己露才”(yáng jǐ lù cái)出自漢代班固的《離騷序》:“今若屈原,露才揚己,競乎危國群小之間,以離讒賊。” 揚:稱頌,傳播。 露:顯露。 才:才能,才華。 揚己露才:顯露自己的才能,為自己揚名。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現自己。 讀故事 班固,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陜西省咸陽市)人,為東漢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 班固生于儒學之家,他的父親和伯父都是當時著名的學者。在長輩們的影響下,班固博覽群書,熟讀了很多儒家經典。 班固的父親晚年時一直在續寫《史記》,受父親的影響,班固對歷史產生了興趣。在父親死后,班固在父親遺作的基礎上,開始撰寫《漢書》。 漢明帝時,班固在撰寫《漢書》時,被人告發了。那時,修史由朝廷的專門機構負責,普通百姓是不能私撰國史的。 班固以“私修國史”的罪名被投入犾中,《漢書》的書稿也被查抄。班固的弟弟班超上書漢明帝,說他的父兄花了幾十年續寫史書,宣揚漢朝的功德,以警喻后人。漢明帝于是命人取來班固寫的書稿。他讀完書稿,認為班固有才華,就下令放了班固,并把他留在朝廷里,掌管皇家檔案和校訂皇家圖書,繼續修史工作。 班固花了二十多年時間完成了《漢書》。《漢書》得到了朝廷的重視,也得到了學者們的推崇。 班固除了修史,對辭賦也頗有研究。他喜歡創作辭賦,還是一個辭賦家,代表作有《兩都賦》。 班固的辭賦很受漢章帝的賞識,漢章帝常召班固進宮,一起讀書論文。漢章帝外出巡游的時候,也愛讓班固隨行,并讓班固作詩賦助興。 對于屈原的《楚辭》,班固是欣賞其文采的,可是班固給予屈原的評價卻并不高,他對屈原的處世態度和精神給予了否定。 班固寫過《離騷序》,在這篇序中,班固認為《離騷》雖然文采飛揚,可是它所寫的內容虛無縹緲,不符合儒家經義。他認為屈原“揚己露才”,說屈原顯露才能、炫耀自己。認為屈原以辭賦抒發憂思,埋怨君王的昏庸,指責陷害他的小人,*終屈原自己卻投江自殺,這樣算不得是情操高尚的做法。 班固所作的《離騷序》和王逸所作的《離騷序》,都被王逸收錄進了《楚辭章句》一書中。王逸在《離騷章句序》中批駁了班固的觀點,他指出屈原是品行高潔的人,而班固的評價有失公允,并認為屈原的辭賦是符合儒家經義的。 成語小提示 揚己露才 近義詞 鋒芒畢露 炫才揚己 反義詞 不露鋒芒 美人遲暮 時光易逝人易老 學成語 “美人遲暮”(měi rén chí mù)出自《楚辭·離騷》:“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美人:有多重含義,指容貌美麗的女子;也指相貌俊逸、才德出眾的男子;還比喻品德高尚的人。古文中多以指自己所懷念向往的人。 遲暮:黃昏;比喻晚年、暮年。 美人遲暮:有作為、容顏美麗的人也將逐漸衰老。形容時光易逝,盛年難再,為時光的流逝而感到悲傷遺憾。 讀故事 屈原(約公元前340年~約公元前278年),是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政治家。 屈原為羋(mǐ)姓,屈氏,名 “平”,字 “原”。 屈原出生于楚國丹陽。 在屈原的長詩《離騷》中,他提到自己的身世,說自己作為上古時期部落首領顓頊的后人,楚武王的兒子屈瑕的后裔。 在屈原的辭賦中,以頻繁出現的香草和美人為象征,抒發了他對美好、高潔的熱愛。香草在屈原的辭賦中比喻品德的高潔,美人比喻賢明的君王和品行高尚的君子。屈原在《離騷》中寫道: 扈(hù;披,帶)江離與辟芷(zhǐ)兮, 紉秋蘭以為佩。 汩余若將不及兮, 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qiān,拔取)阰(pí,古代楚地的山名)之木蘭兮, 夕攬洲之宿莽(sù mǎng,香草)。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詩人把芬芳的香草“江離”和“芷”披在肩上,把秋蘭結成佩帶掛在身上,香草與蘭花的氣息讓他陶醉。他感慨歲月如同流水般易逝,希望自己能像芬芳的香草一樣潔身自好,與芬芳高潔形影相隨。 早晨,他在山中折取木蘭;傍晚,他在小洲上采集名叫“宿莽”的香草。 在四季流轉間,大自然的美景在日升月落中不斷地變幻,詩人感到光陰似箭,感慨草木雖然蔥郁茂盛,卻也會隨著季節凋零衰敗;賢明的君王及品行高潔、有所作為的人,也會逐漸衰老,盛年難再。 成語小提示 美人遲暮 近義詞 英雄末路 風燭殘年 反義詞 風華正茂 初出茅廬
屈原的浪漫與情懷-中國成語故事《楚辭》 作者簡介
周玉潔,湖北房縣人,湖北省作家協會簽約作家,已發表文學作品上百萬字。作品曾入選《21世紀中國文學大系:2008年兒童文學》《2013年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精選集:美文卷》《2015中國年度兒童文學》《2016中國年度兒童文學》等。散文作品曾多次出現在全國多個省份的高考模擬試卷和高中語文期中、期末考試卷的閱讀分析題中;還作為課外閱讀教輔資料,在多省語文教學中廣泛應用。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史學評論
- >
朝聞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推拿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