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巴黎:現代城市的發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767460
- 條形碼:9787544767460 ; 978-7-5447-6746-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巴黎:現代城市的發明 本書特色
若昂•德讓的這部巴黎現代城市史,不僅從各種城市設施出發,為我們展示了巴黎現代性的軀殼,還從生活方式和觀念入手,為我們點明了巴黎現代性的靈魂。
巴黎:現代城市的發明 內容簡介
到底是什么令巴黎從眾多中世紀城市中脫穎而出,成為首座現代意義上的偉大城市?若昂•德讓在本書中為我們逐一介紹了巴黎城市建設的各項發明,包括橋梁上的觀景平臺、林蔭大道等首次出現的現代基礎設施,還有城市照明、公共交通、時尚購物等全新的現代生活方式。
巴黎:現代城市的發明 目錄
第1章 走向現代的起點:新橋
第二章 “燈火之城的光芒”:孚日廣場
第三章 “魅力之島”:圣路易島
第四章 革命之城:投石黨運動
第五章 敞開之城:巴黎的林蔭大道、公園和街道
第六章 光和速度的城市:改變都市生活的市政服務
第七章 時髦之都
第八章 金融和新財富之城
第九章 浪漫之城
結 語 看見城市的歷史:繪畫和地圖中的巴黎變遷
致 謝
參考文獻
圖片來源
索 引
巴黎:現代城市的發明 節選
新橋也是現代城市史上第1座里程碑式的建筑,因為它與以往的橋梁截然不同。新橋不是木橋,而是一座石橋;這座橋能防火,注定要歷經時間的考驗。事實上,這座橋是巴黎古老的橋梁。新橋還是塞納河上的第1座單跨橋。它的長度也不同尋常,約為1000英尺。它的寬度也不同尋常,約為75英尺,比任何一條城市街道還寬闊。 新橋也是第1座兩側沒有房屋的城市大橋。任何走上新橋的人都能看到橋兩側的景色。無論巴黎人還是游客,都能站在約75英尺寬的觀景臺上,慢慢愛上河邊的風光。 在新橋兩側原本用來建房的位置,特意為行人開辟了區域。這里是墊高的,便于阻擋車輛和馬車進入。今天我們稱之為“人行道”。自羅馬道之后,西方世界就再也沒見識過這種道路,西方城市更是對其聞所未聞。此外,新橋是第1座全部鋪上卵石的橋梁,而不久以后巴黎的所有街道也將如此。也不難理解,歷史上首次,行人會覺得自己仿佛是這條河的主宰。 事實證明,這座橋對整個巴黎的交通發揮了關鍵的作用。新橋出現之前,對那些不夠富有的人來說,好不容易從左岸到達盧浮宮,便已經算行程圓滿了。沒錢坐渡船過河的,必須穿過兩座橋,前后還得走一段長長的路。新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讓右岸徹底融入巴黎的版圖:1600年,右岸的僅有景點是盧浮宮,但到了該世紀末,右岸展示著重要的居住建筑和都市工程,從皇家廣場到香榭麗舍大街。此外,17世紀任何一個重大事件不是發生在新橋,就是首先在新橋成為話題。甚至在新橋竣工近兩個世紀后,作家路易•塞巴斯蒂恩•梅西埃仍然認為新橋是“城市的心臟”。 新橋為歐洲的橋梁奠定了新標準。作為這座城市的首個現代公共工程,新橋也對巴黎人的日常生活產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響。它讓巴黎人見識了現代的街道生活,并且改變了他們與塞納河的關系。新橋不僅僅是一座橋,也是巴黎成為現代巴黎的起點,更是城市的發展潛力得以展示的地點。
巴黎:現代城市的發明 相關資料
若昂•德讓是一位富有見地的作者,將地圖、繪畫和導游手冊等豐富的原始資料在本書中一一呈現,為我們展示巴黎的歷史發展如何給城市建設帶來了新的可能性。
——《出版人周刊》
巴黎:現代城市的發明 作者簡介
若昂•德讓,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法國歷史和文化專家,著有《時尚的精髓》等十本專著,現居費城。《紐約時報》給予她高度評價:“讀懂她的書不需要太多背景知識,可是讀完之后,你就成了一個法國通。”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史學評論
- >
二體千字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