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百家爭鳴-中國成語故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714687
- 條形碼:9787512714687 ; 978-7-5127-1468-7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百家爭鳴-中國成語故事 本書特色
學成語,品歷史,習國學,成大器。在成語中明歷史,在歷史中研成語。貫通《詩經》《楚辭》《史記》及諸子百家等典籍脈絡,架起成語通往歷史的橋梁。大語文學習、閱讀、作文寫作**。 ★內容豐富。全套書近400個經典成語故事,近1000張珍貴史料插圖,以嚴謹正確的歷史知識、孩子能讀懂的經驗和語言,呈現中國歷史上影響后代*深遠的人、事、時、地、物,給孩子清晰的正史概念,讓孩子有親歷歷史感。 ★閱讀體驗舒適。版面舒朗,設計精致,字號適中,充分考慮孩子的閱讀習慣,有助于保護孩子的視力。故事長短、語言難易符合中小學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發展。 ★按歷史脈絡學習。本套書中的成語按《詩經》《楚辭》《史記》及諸子百家等典籍脈絡選取,將中國歷史中原本僵硬的年代、人物、事件,做有生命且系統性地呈現。在學成語、讀故事的同時,習得祖先智慧。 ★版塊設置層次清晰。4大板塊——典籍簡述、學成語、讀故事、小提示,幫助孩子深入理解成語出處、典故、含義以及如何使用。
百家爭鳴-中國成語故事 內容簡介
為了使小讀者能夠更好地學成語、讀成語故事,并且能切身地體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溫度和厚度,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古文化強勁的生命力,“中國成語故事”這套書特意挑選了出自《論語》《孟子》《道德經》《莊子》《列子》《荀子》《韓非子》《墨子》《晏子春秋》《詩經》《楚辭》《史記》這12部中國古代典籍中的重要成語,并借助成語典故和故事,把古老、晦澀、深奧、難讀的古籍進行通俗易懂的演化。以這些成語為線索,小讀者便可以縮短和這12部經典之間的距離。 “中國成語故事”系列套書包括: 1.《詩經》先秦的詩與歌 2.《楚辭》屈原的浪漫與情懷 3. 百家爭鳴 4. 諸子智慧 5.《史記·本紀》帝王霸業 6.《史記·世家》王侯家世 7.《史記·列傳》合縱連橫 8.《史記·列傳》大秦崛起 9.《史記·列傳》秦漢風云 10.《史記·列傳》文景之治 11.《史記·列傳》漢武盛世 12.《史記·列傳》大漢傳奇
百家爭鳴-中國成語故事 目錄
孔子·《論語》篇
名正言順 孔子談治國 004
發憤忘食 忙得忘了吃飯的孔子 008
不恥下問 做人要謙虛好學 011
不敢問津 問路的遭遇 013
道聽途說 愛吹牛的人 017
分崩離析 孔子阻止戰爭的高招 020
后生可畏 聰慧過人的孩子 024
殺雞焉用牛刀 武城中的歌舞禮樂 028
殺身成仁 榜樣的力量 031
朽木不雕 孔子批評宰予 034
四海之內皆兄弟 司馬牛的苦惱 038
升堂入室 孔子評價子路的演奏 041
三人行,必有我師 謙虛的孔子 044
簞食瓢飲 安貧樂道的顏回 047
舉一反三 孔子的啟發式教學法 051
孟子·《孟子》篇
威武不屈 孟子眼里的大丈夫 057
出爾反爾 鄒穆公的憂慮 060
夜以繼日 周公的故事 063
以鄰為壑 白圭和大禹的不同之處 068
一毛不拔 吝嗇的楊子 072
緣木求魚 齊宣王向孟子討教 074
專心致志 孟子勸諫齊王 078
膾炙人口 關于孝道的討論 081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困境能激發人的潛能 085
水深火熱 孟子勸齊宣王攻打燕國 088
明察秋毫 孟子談王道 091
荀子·《荀子》篇
鍥而不舍 強大的螞蟻和蚯蚓 099
前車之鑒 不聽忠告的后果 102
兵不血刃 不戰而勝的陶侃將軍 105
罰不當罪 偷桃子的人 108
開源節流 只靠一口水井無法戰勝干旱 112
梧鼠技窮 梧鼠和螣蛇 115
反手可得 讓人刮目相看的葉公 118
墨子·《墨子》篇
以人為鏡 墨子評論晉國的內戰 125
快馬加鞭 墨子的一番苦心 127
何罪之有 墨守成規 墨子勸諫楚王 129
不可勝數 倡導和平的墨子 135
以卵投石 意志堅定的墨子 137
駟之過隙 墨子的主張 140
量體裁衣 越王的分封 143
晏子·《晏子春秋》篇
砥柱中流 二桃殺三士 齊景公的賞賜 149
摩肩接踵 晏子出使楚國 154
橘化為枳 機智的晏子 157
費財勞民 勞民傷財的高臺 160
臨難鑄兵 臨噎掘井 棄國逃亡的魯昭公 162
千慮一失 齊景公的好意 165
牛角之歌 齊景公的疑問 168
備位充數 不得人心的禁令 170
社鼠城狐 國君身邊的惡人 174
直言無諱 晏子辭官歸隱 177
百家爭鳴-中國成語故事 節選
春秋時期有個諸侯國叫魯國,魯定公是魯國的國君。 魯定公雖是國君,可魯國的大權實際上被魯國的三大勢力把持著。 魯定公不甘心當個傀儡君主,當他聽說孔子的學說和主張后,就召見了孔子,向孔子求教如何治國。孔子給魯定公提了很多建議。魯定公十分欣賞孔子的學識與智慧,后來重用孔子為魯國的大司寇。 大司寇是負責制定和施行法令以治理國家的官員。孔子當上大司寇后,就開始在魯國推行他的政治主張,施行仁政,推廣禮樂之道,使得百姓安居樂業,社會安定和諧,魯國因此變得富強起來。但魯定公作為國君,卻沉迷于酒色和樂舞。他的做法引起了孔子的不滿。孔子憤然離開魯國,帶領學生們前往衛國,打算到衛國去推行自己的治國理念。 孔子到衛國后,發現衛國的國君衛靈公是個言而無信的人,孔子就只留下了學生中的子路一人在衛國,自己則帶領其他學生離開衛國,繼續尋找適合推行他主張的國家。 過了不久,衛靈公去世了。衛出公當上了衛國的國君,他立即就讓子路去請孔子到衛國來輔佐朝政。 子路去了孔子那里,問孔子:“衛君請您幫助他治理衛國,老師您將先從哪兒入手呢?” 孔子說:“先正名分。” 子路聽后感到不解,就說道:“老師,治理國家,可以從很多事情上入手吧!您卻說先正名分,那名分有什么好正的啊?” 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孔子的意思是,做什么事情都得先有個名分,有目標和宗旨。如果目標和宗旨不明確、不合理,結果就會偏離道義;若一個國家的主張和宗旨不能順乎民意,就無法成就政權穩固的大業;政權不穩固,禮樂之道就無法推行;禮樂若不能推行,則刑罰律令不能很好地執行,就會使法令顯得不當;法令不當,賞罰不明,老百姓就會不知所措,不知道該以什么作為行為的準則了。
百家爭鳴-中國成語故事 作者簡介
周玉潔,湖北房縣人,湖北省作家協會簽約作家,已發表文學作品上百萬字。作品曾入選《21世紀中國文學大系:2008年兒童文學》《2013年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精選集:美文卷》《2015中國年度兒童文學》《2016中國年度兒童文學》等。散文作品曾多次出現在全國多個省份的高考模擬試卷和高中語文期中、期末考試卷的閱讀分析題中;還作為課外閱讀教輔資料,在多省語文教學中廣泛應用。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煙與鏡
- >
巴金-再思錄
- >
唐代進士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