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農民工平等就業法律救濟機制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219122
- 條形碼:9787510219122 ; 978-7-5102-1912-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農民工平等就業法律救濟機制研究 內容簡介
《農民工平等就業法律救濟機制研究》共分四章。第1章“平等就業的國際標準與國內實踐”,向我們揭示了國際勞工領域平等就業的法律標準以及平等就業在我國的法律發展與具體實踐,指出我國在消除就業歧視方面與國際標準之間的差距及未來的努力方向,展示了本課題研究的國際、國內大背景;第二章“農民工平等就業及其法律救濟機制的完善”,著重對我國農民工平等就業的推進過程以及現狀進行分析,對農民工就業歧視法律救濟機制進行評估,在此基礎上結合當前農民工就業歧視的具體表現,探索進一步完善農民工平等就業法律救濟機制的具體路徑與措施;第三章“農民工平等就業的司法救濟”,針對法律救濟機制中的手段——司法訴訟的各種類型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為進一步暢通農民工平等就業的司法救濟渠道、拓展司法救濟范圍,提出了建設性意見;第四章“農民工平等就業法律援助”,以一個農民工法律援助實際工作者的視角,對我國農民工平等就業法律救濟過程中*急需、現實中卻較為薄弱的環節——農民工法律援助,進行了極具實踐意義的分析,并對如何進一步壯大農民工法律援助組織以及增強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提出了針對性與操作性都非常強的改進建議。
農民工平等就業法律救濟機制研究 目錄
前言
管理類、經濟類聯考綜合能力寫作考試大綱
題型一 論證有效性分析
**章 撥云見日審源頭,論證為本敢質疑
**節 大綱解讀,揣測題旨
第二節 評分標準,明晰定位
第三節 直面論證,質疑為本
第四節 兩類歧途,逃離誤區
第二章 七類漏洞皆在手,三遍閱讀速成文
**節 閱讀三遍,條分縷析
第二節 考漏洞,七大分類
第三章 真知灼見展明思,外加套路得人心
**節 結構設計,典型框架
第二節 模板在手,靈活善用
第三節 常用詞匯格式
第四節 標點使用格式
第四章 寶劍鋒從磨礪出,真題精練助升華
**節 管綜歷年真題匯編
第二節 經綜歷年真題匯編
第三節 全真模擬自測評估
題型二論說文
**章 橫看成嶺側成峰,題型多變有方向
**節 大綱解讀,評分標準
第二節 五重分類,三大方向
第二章 不畏浮云遮望眼,審題立意穩準狠
**節 立意要領,規避歧途
第二節 三大技巧,審題有方
第三章 獨具匠心巧構思,行文表達寄深意
**節 結構設計,典型框架
第二節 巧分論點,提綱挈領
第三節 六大手法,生動論證
第四節 模板在手,靈活套用
第四章 寶劍鋒從磨礪出,真題精練助升華
**節 管綜歷年真題匯編
第二節 經綜歷年真題匯編
第五章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節 名言警句,提亮文章
第二節 名人實例,旁征博引
第三節 時事熱點,辣評析
**章 平等就業的國際標準與國內實踐
一、平等就業國際勞工標準的歷史沿革
二、消除就業和職業歧視國際勞工標準的主要內容
三、消除就業和職業歧視國際勞工標準的實施
四、我國禁止就業歧視立法的歷史沿革
五、我國禁止就業歧視法律法規的主要內容
六、我國就業歧視的主要現象及產生原因
七、消除就業歧視、促進平等就業在我國的變化和進步
八、我國平等就業制度建設與國際勞工標準的差距及改進對策
第二章 農民工平等就業及其法律救濟機制的完善
一、我國農民工就業歧視的歷史形成
二、農民工平等就業的積極推進
三、農民工平等就業現狀及法律救濟機制評價
四、完善法律救濟機制,促進農民工平等就業
第三章 農民工平等就業的司法救濟
一、農民工平等就業的行政訴訟救濟機制
二、農民工平等就業的民事訴訟救濟機制
三、農民工平等就業的勞動爭議訴訟救濟機制
四、農民工平等就業的社會法訴訟救濟機制
第四章 農民工平等就業法律援助——以北京致誠農民工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為例
一、農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十年問的變化
二、依托專職專業律師向農民工提供法律服務的公益性社會組織模式
三、農民工法律援助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
四、推動農民工法律援助健康發展的對策建議
參考文獻
農民工平等就業法律救濟機制研究 節選
《農民工平等就業法律救濟機制研究》: “截至2015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7451萬人,其中農民工總量27747萬人,比上年增長1.3010。外出農民工16884萬人,增長0.4%;本地農民工10863萬人,增長2.7%。”——國家統計局《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加快改革戶籍制度,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2012年中共十八大報告 2014年,僅有38%的外出農民工與雇主或用人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超過85.4%的外出農民工周工作時間超過44小時,農民工參加“五險一金”的比例沒有超過30%,欠薪案件依然存在。——國家統計局《2014年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 農民工是中國過去三十多年來誕生的一個特殊群體,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國的城鄉二元戶籍制度。改革開放以來,農民工作為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涌現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及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由于歷史與現實的原因,農民工群體自產生以來一直處于城市的邊緣狀態,受到社會的排斥,基本權益得不到切實保障,特別是在勞動就業領域,受到勞動力市場準人限制、就業限制、不簽勞動合同、同工不同酬、缺乏基本社會保險乃至大范圍的工資拖欠等種種歧視,其平等就業權利一度受到普遍甚至嚴重侵害,以至于2003年“總理為農民工討薪”。農民工就業歧視不僅影響到上億農民工及其家庭的生存和幸福,而且關乎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因此引起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2003年以來,多個中央一號文件都強調統籌城鄉勞動就業,加強農民工權益保護。2006年,國務院印發《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把“公平對待,一視同仁”作為做好農民工工作的基本原則,規定要“尊重和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消除對農民進城務工的歧視性規定和體制性障礙,使他們和城市職工享有同等的權利和義務”,提出要“逐步實行城鄉平等的就業制度”,“為城鄉勞動者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和服務”。2008年,國家推出《就業促進法》,明確禁止對進城農民工的就業歧視,廣大學者以及社會公益組織更是不遺余力地開展反就業歧視的宣傳和倡導,為農民工平等就業呼吁奔走。 ……
農民工平等就業法律救濟機制研究 作者簡介
王春光,女,北京農學院文法學院法律系副教授。1988年北京大學法律系本科畢業,1999年于北京大學法學院獲法理學碩士學位。曾任山東煙臺大學法學院教師,澳大利亞維多利亞科技大學商業與法律學院訪問學者,2004年進入北京農學院,從事憲法學以及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教學與研究,重點關注反就業歧視以及農民權益保障等問題。 曾主持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師“人才強教”項目及北京市教委重點社科項目“農民工平等就業法律救濟機制研究”,曾擔任中國政法大學憲政研究所與荷蘭王國“消除中國的就業歧視”國際合作項目主管兼主要研究人員。 主要研究成果有論文《荷蘭反就業歧視研究報告》,全國高等農業院校法學專業教材《法理學》(副主編),專著《平等就業:部分國家和地區反就業歧視的立法與實踐》等。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姑媽的寶刀
- >
山海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虎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