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讀書析疑與臨證得失-增訂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246576
- 條形碼:9787117246576 ; 978-7-117-24657-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讀書析疑與臨證得失-增訂版 本書特色
何紹奇先生是我國1978年恢復高考后的*批中醫研究生,喜愛讀書,善于思考,勤于實踐,結合自己豐富的閱歷和近40年的臨證經驗撰成此書。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載文123篇,對中醫理論、病證、方藥、養生及書籍、人物、治學方法等予以闡發,頗多新見。下篇收錄120個病例,內容涉及內、外、婦、兒、五官等科病證,有得有失,實事求是,反映了作者的臨證思路和方法。
本書語言流暢,篇幅短小,說理透徹。且理論聯系臨床實際,對理解中醫理論精髓及臨床辨證論治均有啟發和指導意義,是中西醫生較重要的參考書,也可供中醫院校師生、中醫藥研究人員及中醫愛好者學習、參考。
讀書析疑與臨證得失-增訂版 內容簡介
紹奇先生從事中醫臨床、教學工作40余年,在中醫臨床及學術方面均具高深造詣,人稱“中醫活字典”。 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醫話醫論,眼光獨到,立論新穎,發前人之未發。下篇為醫案,言簡意賅,實事求是,既澄診治之思路,又不忘剖析自身疏漏、以警后學。其特色可以三字形容:新,簡,誠。而此三者,都是基于深厚的中醫底蘊,在不斷求索中創見而來。
讀書析疑與臨證得失-增訂版 目錄
讀書析疑與臨證得失-增訂版 作者簡介
何紹奇,著名中醫學者、中醫臨床家、中醫科普作家,四川江油人(后遷梓潼)。1943年10月23日出生于中醫世家,父親為當地名醫“東平先生”。幼年喪父,家貧,擅詩詞,有文采。17歲師從蒲輔周門人陳新三及當地名醫肖安相、郭崇智等,師教甚嚴,根基牢實。1964年開始扎根鄉村行醫17年,遙從姜春華、朱良春等名師,屢遇沉疴怪癥、急病危難,被逼出高識灼見及獨到經驗。1978年以98字醫論折服諸評委,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首屆研究生班,傳為一時佳話。研究生期間由方藥中先生任導師,受教于岳美中、任應秋、劉渡舟等醫學名家。畢業后留任中醫研究院研究生部,主講《中醫各家學說》《金匱要略》《傷寒論》等,授課詼諧幽默、論醫如數家珍,極具感染力。素日病患盈門,均無問貴賤,傾心救治,對疑難雜癥尤有心得,在四川深具影響力,川人親切稱之為“何幺爸”。1993年開始至馬來西亞、荷蘭、德國等地講學行醫,被歐洲中醫進修培訓中心聘為終身教授、阿姆斯特丹門診部主任、荷蘭中醫學會學術部專家。1997—1998年應聘為北京醫科大學藥物依賴研究所研究員,從事中醫戒毒研究。2003年赴香港浸會大學講學。2005年7月7日突發心梗,逝世于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終年61歲。 紹奇先生從事中醫臨床、教學工作40余年,在中醫臨床及學術方面均具高深造詣。在臨床上,他以大內科為主,兼及婦兒,以中醫思維治療西醫頑疾,強調獨立思考,講求“一人一方”,屢起沉疴;用藥上果敢靈活,該力專時絕不妄加一味,既可定心靜候,又能當機立斷,擅從古中求新、獨具心得。在學術上,他精通經典,涉獵諸家,過目不忘,堪稱“中醫活字典”;博采眾長,匠心獨運,力求“三不要”——不人云亦云、不掠人之美、不嘩眾取寵。其文筆犀利,文風質樸,見解獨到,且尤重視剖析臨證得失,實事求是地記錄自己的失察失誤,以警同道及后學。自謂:“書讀百家渾忘老,醫學群賢愧未諧”。 紹奇先生生性達觀耿直,頗具詩人氣質及學者傲骨,行文亦如其人,淋漓酣暢,質樸天真,不假修飾,而興味盎然。其一生著述甚豐,曾任《現代中醫內科學》《中老年祛病養生長壽良方精選》主編,《章次公醫術經驗集》副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醫卷》副主編、病證學科主編,《實用中醫內科學》編委,《朱良春用藥經驗》整理者。著有《讀書析疑與臨證得失》,并擔任《中國中醫藥報》“紹奇談醫”專欄作者,人民衛生出版社《中國臨床醫生雜志》“名醫經驗薈萃”首席撰稿人,開設中醫名家專欄。紹奇先生一世奔勞,未得家財萬貫,惟愿以文為蔬,饋贈讀者知音: 豈有文章驚海內,更無煉石可補天; 只此一畝三分地,自栽粗蔬自澆園。
- >
姑媽的寶刀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山海經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