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修身學堂 105個先賢小故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9096362
- 條形碼:9787209096362 ; 978-7-209-09636-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修身學堂 105個先賢小故事 本書特色
徐開顏、劉文波主編的《修身學堂(105個先賢小故事)》以“從善、博學、約禮、正心、篤行”五個主題設置篇目,并根據每個主題選取相關故事。從善既是道德的起點也是道德的歸宿,博學是對知識與涵養的要求,約禮是對行為的約束,正心是對道德的警示,篤行是知行合一的表現。善、學、禮、心、行五個方面,又可理解為人們從不同角度追求真善美的行為表達。 在選擇每個篇目的故事時,編者既選擇了一些家喻戶曉的人物,例如仁者愛人的孔子、勇于自薦的毛遂等,又選擇了一些已刊書目中不常見的人物事跡,例如持議平允的張釋之、清正廉明的張伯行等,以拓展視野,增加可讀性。那些具有典范意義的人與事,將融匯凝聚成為人處世的坐標,幫助我們明是非、辨善惡、曉大義,更能有助于滋養出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的文化基因。 書中的“經典再現”,是史書古籍的原文呈現,以饗具有一定國學基礎的讀者。照顧到青少年讀者的需求,又將文中生僻文字作了注音,以方便閱讀。在每個故事后,還設置了“拓展延伸”,以使讀者更為全面、立體地認識故事中的人物。
修身學堂 105個先賢小故事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通過講述古代先賢的修身故事向讀者傳遞中國優秀傳統價值觀念, 讓讀者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書共有105個先賢修身故事, 每個故事下設“人物名片”、“人物故事”、“經典再現”、“拓展延伸”等欄目。
修身學堂 105個先賢小故事 目錄
忠義雙全的申包胥
仁者愛人的孔子
愛民重民的子產
禮賢下士的信陵君
臨危受命的田單
抱誠守真的司馬遷
忠貞不渝的蘇武
忠孝兩全的徐庶
樂于助人的魯肅
耿直忠厚的高允
樂善好施的李士謙
謙卑自守的獨孤皇后
寬厚仁愛的狄仁杰
義肝忠烈的顏真卿
雅正豁達的王旦
節儉正直的張儉
安民濟物的張養浩
體恤百姓的楊士奇
廉潔勤政的海瑞
克己奉公的徐光啟
行乞辦學的武訓
博學篇
滑稽多辯的淳于髡
勇于自薦的毛遂
奇智多謀的東方朔
才望高雅的蔡邕
刻苦好學的賈逵
機鑒先識的荀或
文武兼備的陸遜
發奮著述的皇甫謐
持重鎮俗的馮道
巧言善俳的敬新磨
胸有成竹的沈括
機智斷案的程顥
才華橫溢的解縉
格物致知的王守仁
志在四方的徐霞客
勤奮學習的張溥
教讀傳家的傅山
奮勇抗清的黃宗羲
手不釋卷的顧炎武
為民抗洪的魏源
西學為用的張之洞
約禮篇
正道直行的師曠
嚴謹治軍的周亞夫
持議平允的張釋之
不畏饞諷的班超
侍母敬友的山濤
以德處世的高士廉
不慕名利的孫思邈
憂民孝母的李皋
慎獨敦厚的趙抃
明察秋毫的元絳
嚴以教子的陸游
心中有主的許衡
忠于職守的塔塔統阿
謙虛謹慎的虞集
不徇私情的劉基
嚴于律己的徐達
善處大事的葉向高
舍生取義的史可法
誡弟教子的鄭板橋
修身齊家的曾國藩
善于教子的梁啟超
正心篇
善于進諫的晏子
深謀遠慮的馮諼
智勇雙全的李廣
堅忍不拔的耿奔
執法不阿的董宣
胸懷韜略的龐統
知人善任的杜預
求賢納諫的石勒
清廉若水的趙軌
直諫護法的趙綽
胸懷大志的高潁
膽識過人的秦瓊
胸襟坦蕩的郭子儀
不計前嫌的李存勖
秉公執守的歐陽修
不畏豪強的曾鞏
豪邁敢言的王竑
直言進諫的夏言
機智勇敢的俞大猷
以德教化的陸隴其
清正廉明的張伯行
篤行篇
碧血丹心的屈原
為國而辯的魯仲連
敢為人先的陳勝
唯才是舉的劉邦
忠誠進諍的馮唐
公而忘家的霍去病
勇敢果斷的高順
授命叱敵的龐德
直諫敢言的魏征
寧死不降的王彥章
決意南歸的張希崇
精忠報國的岳飛
疾惡如仇的辛棄疾
志向遠大的鄭和
兩袖清風的于謙
嚴明抗倭的戚繼光
忠貞愛國的王夫之
廉潔愛民的于成龍
禁煙救國的林則徐
憂國憂民的龔自珍
事功蓋世的左宗棠
修身學堂 105個先賢小故事 節選
《修身學堂 105個先賢小故事》: 耿直忠厚的高允 人物名片 高允(390—487),字伯恭,渤海蔣(Tido)縣(今河北景縣)人,南北朝時期北魏大臣。歷仕郡功曹、中書博士、侍郎,修國記,以經授太子,因修史暴露國惡獲罪,得太子營救獲免,后拜中書令,封咸陽公。高允歷仕北魏五帝,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去世,享年九十八歲。死后追贈為侍中、司空公、冀州刺史、將軍,謚號文。 修身改事 東晉初年,鮮卑族由于吸收了中原的先進文化,逐漸地強大了起來。386年,鮮卑族建立了北魏王朝。太武帝拓跋燾在位時,北魏統治者想修國史,以宣揚祖宗的功績。 負責主修國史的是當時的三朝元老崔浩,他曾為北魏統一北方立下過汗馬功勞。他學識淵博,但為人固執,因此,得罪過很多鮮卑貴族。接受了修史的任務后,崔浩便找來了當時任著作郎并兼任太子老師的高允,希望他能協助修史,高允答應了。 幾年后,國史修好了。因為里面如實記載了北魏開國前的社會面貌,包括一些野蠻落后的制度、風俗;還記載了很多皇室貴族的不光彩的事情,受到了貴族們的強烈攻擊。太武帝也很是不滿,但由于是他令崔浩如實書寫的,也不好發作。 可就在這時,倔強的崔浩卻把國史刻上了石碑,并把石碑豎在祭天壇前的大路兩旁,供人去參觀。這下禍可闖大了,貴族們認為報復的機會來了,紛紛彈劾崔浩。太武帝聞知大怒,他命令把編國史的人統統抓起來查辦。高允是主要的撰寫人,自然在查辦的行列,這可急壞了太子。 太子找到高允,對他說:“皇上要查辦寫史的人,明天我陪你去見皇上,如果皇上問你,你就照我的意思回答,別的什么也別說。”高允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第二天就跟著太子一起上朝。太子先上殿見了太武帝,說:“高允這個人向來小心謹慎,國史的撰寫全是崔浩指使,與他無太大關系,請陛下免了他的罪吧。”太武帝召高允進去,問他說:“國史都是崔浩寫的嗎?”高允回答說:“不,崔浩只是負責寫大的綱要,具體內容是我和別的著作郎寫的。”太武帝轉過頭無奈地看看太子,太子急忙又說:“高允見了陛下,心里害怕,就講不清楚了。我剛剛還問他,他說是崔浩干的。”太武帝又問高允:“是這樣的嗎?”高允說:“我犯了罪,怎么還敢欺騙陛下。太子這樣說,無非是想救我的命。”太武帝看到高允這樣忠厚坦率,心里也有點觸動,對太子說:“高允死到臨頭,仍敢說真話,這很難得。我赦免他的罪就是了。”后來太武帝下令把崔浩滿門抄斬,要高允起草一道詔書,高允卻進諫說:“我不知道崔浩犯了什么罪。如果僅僅是為了寫國史觸犯朝廷,也不該判死罪。”太武帝看高允太不識好歹,就叫武士把他捆綁了起來。在太子的再三懇求下,太武帝才把高允給放了。不過,崔浩卻沒能逃過噩運,被滿門抄斬。由于高允的直諫,此案沒有株連更多的人。而高允實話實說、犯顏進諫的事情也很快傳揚開來。 經典再現 初,浩之被收,允直中書省。景穆使召允,留宿宮內。翌日,命驂乘至宮門,謂曰:“入當見至尊,吾自導卿,脫至尊有問,但依吾說。”既入見,景穆言允小心慎密,且微賤,制由于浩,請赦之。帝召允謂曰:“國書皆浩作不?”允曰:“太祖記,前著作郎鄧彥海所撰;先帝記及今記,臣與浩同作,然而臣多于浩。”帝大怒曰:“此甚于浩,安有生路?”景穆曰:“天威嚴重,允迷亂失次耳。臣向問,皆云浩作。”帝問:“如東宮言不?”允曰:“臣罪應滅族,不敢虛妄。殿下以臣侍講日久,哀臣乞命耳。實不問臣,不敢迷亂。”帝謂景穆曰:“直哉!此亦人情所難,而能臨死不移。且對君以實,貞臣也,寧失一有罪,宜宥之。”允竟得免。于是召浩前,使人詰,惶惑不能對。允事事申明,皆有條理。時帝怒甚,敕允為詔,自浩以下,僮吏以上,一百二十八人皆夷五族。允持疑不為,頻詔催切,允乞更一見,然后為詔。詔引前,允曰:“浩之所坐,若更有余釁,非臣敢知。直以犯觸,罪不至死。”帝怒,命介士執允。景穆拜請,帝曰:“無此人忿朕,當有數千口死矣!”浩竟族滅,余皆身死。宗欽臨刑嘆曰:“高允其殆圣乎!” 景穆后讓允,以不同己所導之言而令帝怒。允曰:“夫史籍,帝王之實錄,將來之炯誡,今之所以觀往,后之所以知今。是以言行舉動,莫不備載,故人君慎焉。然浩世受殊遇,榮曜當時,私欲沒其公廉,愛憎蔽其直理,此浩之責也。至于書朝廷起動之跡,言國家得失之事,此為史之本體,未為多違。然臣與浩實同其事,死生義無獨殊。誠荷殿下再造之慈,違心茍免,非臣之意。”景穆動容稱嘆。允后與人言曰:“我不奉東宮導旨者,恐負翟黑子也。” ——《北史·高允列傳》 拓展延伸 高允一生著述頗豐,如《左氏解》《公羊釋》《毛詩拾遺》《論雜解》《議何鄭膏肓事》等,共百余篇,另有文集刊行于世。高允還精于算學,著有《算術》三卷。 ……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推拿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虎
- >
唐代進士錄
- >
朝聞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