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眷情逸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302900
- 條形碼:9787519302900 ; 978-7-5193-0290-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眷情逸興 本書特色
《眷情逸興》的前半部分以作者郭治川解讀天水方言內容為主,后半部分則是作者的閑情逸興,充滿了對生活感受和記憶。散文以游記為主;詩歌以家鄉風物為題材,目的是介紹家鄉,宣傳家鄉。對聯以嵌入聯為主,嵌入清水縣鄉鎮名、小景致、特產、小吃名,目的也是宣傳家鄉。*后是作者的九幅墨跡。
眷情逸興 內容簡介
本書的前半部分以作者解讀天水方言內容為主, 后半部分則是作者的閑情逸興, 充滿了對生活感受和記憶。九篇散文中七篇是游記。三十九首詩主要以家鄉風物為題材, 目的是介紹家鄉, 宣傳家鄉。三十九幅對聯以嵌入聯為主, 嵌入清水縣鄉鎮名、小景致、特產、小吃名, 目的也是宣傳家鄉。*后是九幅墨跡。
眷情逸興 目錄
代序
尋味方言
天水方言中的文言文書面字(詞)舉例
天水方言用詞用字舉例
游情雅趣
匆匆看西湖
逛白堤
記憶中的孤山(一)
記憶中的孤山(二)
云棲九溪龍井
游冷泉亭
心中的老房子
游居庸關
我的一點體會——在學校教學經驗交流會上的發言
詩寫小景
詠垂柳(二首)
龜蛇峽
登八達嶺長城
乙酉二月二十一日攜老伴登西湖雷峰塔
乙酉年正月游西湖過斷橋有作
游小華山
憶義門寺
某年寒冬清水溫泉浴后得句
游無名峽
游湖感賦
云海
春游鳥巢
觀白龍江感賦
游黃花城水長城(二首)
讀《蘇東坡傳》有作
游杭州蘇東坡紀念館見《寒食帖》有作
游西湖過蘇堤作(二首)
乙酉二月二十六日雨后游西湖
過年
游武都北山農家樂
四十三歲生日作
春
六十二自壽
迎春花
乘夜班車從武都繞隴西回天水
六十三歲生日作
游白沙青崖寺
六十四歲生日
武都南山
陽春三月游森林公園得句
癸巳清明后二日去九華山下摘草莓得句
秋游居庸關長城一首
讀大鈞同學詩集湊成四句
清水歌
山城堡歌
再游西湖一首
觀錢塘江二首
聯寄鄉情
嵌人清水縣鄉鎮名聯
嵌入清水特產、名勝聯
其他聯
書法品鑒
眷情逸興 節選
《眷情逸興》: 心中的老房子 祖上留下的四合院叫樓院。其實從來沒有樓房,大概是寄托著一種美好的愿望吧!樓院的四面平房都起脊瓦獸,院大門、月洞門也稍講究一點,在我們那個窮山村里也是算得上數的好院落。 樓院的北主房是三開間的廳房。一米多高的房基臺子,六尺多寬的豎著四根明柱的檐廊,雕花的四欄門窗。屋里的桌椅獻器經常擦拭得很干凈,擺放得很整齊。在我的記憶中,廳房正面的墻上掛滿了名人字畫:有劉兆瀛寫的中堂,黃正勤等人寫的對聯。有一副紅灑金的對聯是天水名家劉香甫先生寫給我祖父的:“澄瀾似海朗抱若月;和神當春清節為秋。”上有題款。廳房東邊的一間用木板隔出來,是來了尊貴客人住的。一炕墻上也掛著劉香甫先生寫的四條屏,內容已不記得了。廳房西邊的山墻上開了門,里面連了一大間廂房。廂房是祖父祖母的臥室兼書房,墻上掛著書法四條屏和人物山水四條屏,全是名家手筆。書桌上除了一疊一疊的古舊書籍外,還有插滿毛筆的筆筒,八寸大的石硯和大大小小方方圓圓的銅墨盒。 祖父是清末秀才,號嵩獄,人稱嵩獄先生。長于書法,善作對聯,教過十多年書,后改行從醫,是望重一方的讀書人。祖父對醫道很鉆研,尤其對張仲景的《傷寒論》用功*多,頗有所得,故以治傷寒病有名。 我記事時祖父已年近古稀,閑居在家。穿著樸素整潔,既有讀書人的儒雅,又有農民的純樸。每天起得很早,收拾完了書桌,就用大掃笆把院子掃得干干凈凈。很少說話,不愿結交無聊的人,沒事就一個人靜靜地坐著。不再下地了,農忙時就到麥場上幫忙。 祖父很愛我,給我取名宏輔是寄托了厚望的。他的書允許我翻,他的大筆我可以拿來裝模作樣地寫。村子里來了貨郎,我準能從祖父那里拿到買糖吃的錢。我家的麥場上有棵枝繁葉茂的大杏樹,斜著身子長在高高的土墩上。收麥上場的時候杏子也就熟了,黃橙橙的,看一眼都流口水。祖父堅決不讓我上樹摘杏子,就在樹下鋪了厚厚一層麥稈,為的是熟透的杏子掉下來不被摔破。清晨,祖父總是把掉在麥稈上的*好的杏子撿起來,用大大的大黃葉子包好,放在小藥圃旁的幾株竹子底下。因為那兒陰涼,太陽曬不著。我睡醒了,就到麥場上去吃祖父給我藏好的又大又甜的杏子。 祖父有時也很嚴厲,不允許在院子里嚷嚷。但我在廳房的檐廊上走來走去大聲讀課文,祖父看著聽著就欣慰地笑笑。我在書桌上寫寫畫畫,祖父走過來看了也是欣慰地笑笑。 我上小學三年級了,記得一個悶熱的夏天,廂房開著窗戶,祖父一個人坐在椅子上。我進屋先是找好吃的東西,再就是翻書看字畫。我突然指著字畫問“宋韓持國”是什么意思,祖父用欣喜的目光看著我,欣慰地笑了。但并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只是說“長大了就懂了”。說完拉開書桌抽屜,取出了一本《七言千家詩》給我。那時我讀不懂,只有一點朦朦朧朧的感知,但很愛讀。不認識的字就問祖父,祖父總是樂意教我。在學校里,我常把從祖父那里聽來的小故事講給同學聽。我有一個好祖父,同學都很羨慕。 一九五五年的深秋,當冷風刮過山梁的時候,黃葉飄零、萬木蕭森,滿目一片肅殺的荒涼景象。那是一個陰沉的早上,祖父突然病倒了。我感到很奇怪,到廂房去看。祖父躺著,那么慈祥,看見我了,祖父吃力地似有痛苦地微微一笑。祖母和我父親伺候在旁邊,我摸了摸祖父的手,悵悵地上學去了。僅僅三天,祖父去世了。我傷心極了,一連哭了幾天……祖父的喪事很隆重,吊喪的人特別多,挽幛上寫著“典范長存”四個大字。送葬那天,我爬在祖父的新墳上哭著不離開,是恒新大哥把我抱出墳地的。 五十幾年過去了,我還清楚地記著一件奇怪的事。祖父去世的前幾天,村西頭一家五歲的小男孩掉在場崖下了,傷得很重。村里鄉里的醫生都去看了,說救不活了。放學回家路過,我也跑去看了,一位穿著破舊的媽媽抱著滿臉是血的無救的孩子哭得死去活來。那天晚上我做了一個不好的夢…… 辦完祖父的喪事,我把夢告訴了父親,父親也感到很奇怪,長嘆了一聲,眼淚嘩嘩地流下來。所幸,掉在場崖下的傷得很重的男孩奇跡般地活過來了。 祖父去世后,我再走進廂房,覺得是那么冷清。滿屋子的字畫丟了魂似的沒了神韻。以后幾年,看見杏子熟了我就掉眼淚。再往后,那棵大杏樹被生產隊連根挖掉了。從此,人世上也就沒有了那又大又甜讓人思念的杏子。 祖母很賢惠,很勤快,雖不識字還記了好些藥方。或幫祖父炮制藥材,或幫我母親干家務活,從不發脾氣。一九六○年,祖母患肝硬化臥病在床,我母親很孝順,伺候很周到。一九六一年秋天祖母去世了。那時我在天水師范上學,說也奇怪,祖母去世的那天晚上,我夢見廳房前的一棵很高很直的松樹折斷了! 祖母去世后不久,樓院的廳房倒塌了。 ……
眷情逸興 作者簡介
郭治川,男,漢族,1943年生,甘肅省清水縣人。先后在張川縣一中、清水農校、天水農校任教。1986年獲首屆甘肅省園丁獎,1989年被農業部授予“全國中等農業學校優秀教師”稱號。曾是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曾任天水農校工會主席,天水市政協第四、五屆委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莉莉和章魚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巴金-再思錄
- >
史學評論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