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羞恥帖 本書特色
土鎮居民將在一個對時之后慘遭滅絕。照老例,土地爺要把這些待亡之人生前事狀逐一奏報造物者——神,以作為*后審判的依據。
死亡將至,土鎮依舊一派忙碌:陶一民為了保護情人的骸骨不被人掘去而寢食難安;邊菊就要引領自己的*個亡者步入死亡小徑,為此她做著精心準備;土地爺一邊整理待亡者們的生前事狀,一邊為要不要跌入“罌粟之田”在云端苦苦掙扎;身患惡疾的王書求生不得,終于在土鎮上岸,他能否得到親人許諾的那個“完美的死亡?”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鐘擺一如往常。
羞恥帖 內容簡介
●這部小說是一張真正的人類的羞恥貼,上面的名單,除了書中已經上榜的人物,其實可以列很長很長。然而作者的目的并不僅僅在此,安昌河除了奉獻給讀者一個扣人心弦的小說故事之外,還將對人的靈魂拷問至于中心,把人的終極末途突兀地置于讀者面前,逼迫讀者自己去思考,而不是自居于某種道德高度來進行批判。●在這部作品里,作者穿行人性黑暗之后,在痛苦中求索:“死亡是一個人和這個世界*好的和解方式,是放棄所有對抗的不得已的妥協。難道就不能是羞恥與痛苦向美好與希望的轉換?”●安昌河把人性的范圍擴大了,《羞恥帖》中的人性涵蓋了社會內容,包括貪污腐敗等惡,都成了人性的一部分。因此,他的人性批判就不同于一般的人性丑惡,還涵蓋了人類社會的惡。●獨具藝術個性的實力派青年小說家安昌河的*長篇。●一個追求人性的寬容與和解的故事。●“魔幻現實主義本土化”*代表性的作品。
羞恥帖 目錄
羞恥帖 相關資料
穿越人性黑暗,尋求同世界和解 郭名華 安昌河把人性的范圍擴大了,《羞恥帖》中的人性涵蓋了社會內容,包括貪污腐敗等惡,都成了人性的一部分。因此,他的人性批判就不同于一般的人性丑惡,還涵蓋了人類社會的惡。“(白布上的)字清晰可辨:毒品政治貪污奸淫受賄貧窮病痛賄賂謊言打壓閉嘴權力污染戰爭訛詐金錢行賄亂倫盜竊淋病逼良為娼監守自盜貪贓枉法瞞天過海荼毒感冒……” 其次,這一次人性惡的批判沒有從前抽象。比如在長篇小說《X報告》等之中,他對人性惡的批判,還受到外在觀念的巨大影響。而《羞恥帖》中的惡,有了安昌河更為深切的觀察和理解。這小說中的人性惡有土鎮特色、土鎮味道。“土鎮,仿佛一萬年臺,上演數不盡悲歡離合,歡歌飛上天空凍凝成云,哭泣洇入地下滯澀成石。”“可知土鎮之土,埋葬幾多離合悲歡?可知愛河之河,翻卷幾多希冀苦難?可知多少亡魂沿蜿蜒崎嶇黃泉路陷落酆都?可知多少哭聲響徹夜空至今尚未消散?可知多少雙眼睛在黑夜里突然睜開就此難合?可知多少熱血灑盡只為澆灌出真相之花瓣……”摸索了這么多年,安昌河終于打通了人性惡的勘察和自己生命的血脈聯系,而以前的小說中,兩者之間多少還是有些隔膜。而《羞恥帖》中的人性惡是同土鎮具體的生活結合,是土生土長的。這一次安昌河把人性惡的產生在追根溯源的過程中結合了它在土鎮存在的種種水土合理性。王家的鳩占鵲巢開始的發家史,“鳩占鵲巢,奸淫擄掠,殺人越貨……”“白骨和血肉翻飛,臭氣和恥辱橫溢”充滿了血腥和陰狠,這些人性的惡是同土鎮的歷史與水土聯系在一起了,而非人性惡的觀念的演繹。 此外,《羞恥帖》人性惡的表達,仗義執言揭示真相的勇氣較為明顯,這本來是書寫者的傳統,但如今幾乎失傳,《羞恥帖》卻能在這方面努力。“自相殘殺的現象,但是人類卻殘酷成性,個人之間殺戮不夠,還會結合親族械斗,甚至國族之間大規模戰爭。”“一代代,就像莊稼一樣,一茬茬全被收割了。誰是收割者呢?又是誰食用了他們呢?”“這些罪惡的制造者們本事大著呢!他們能夠制造多大的罪惡同樣也能夠掩蓋掉多大罪惡。”為了能更好地發出自己的是聲音,《羞恥帖》找到了文言體小說的筆法。既揭示人性,又自保。 *后,《羞恥帖》對于人性的理解有了新的進展:也許此前的長篇小說《斷裂帶》對于人性善的弘揚,主張寬容和理解等,以及地震背景的系列短篇小說《團年飯》《老木的約會》《七月半》《冬至》等小說的創作經驗,特別是地震給帶來的對生命的重新理解,《羞恥帖》這部小說,不但是揭露了人性陰暗的一面,揭露人性惡的矛頭不但銳利地刺入“壞人”的惡疾上,而且還把普通人的人性惡也納入到考察的范疇,*后還把對人性惡的探索進一步放到我們自身。我們說王姓家族,是從歷史到現在,從血脈遺傳到各種行為,從內到外,都散發著人性惡的氣息,他們的手掌沾滿了淋漓的鮮血;但同時也看到普通人也無不是人性惡的沾染者,比如說陶一民,他不是也是把工作區域范圍內的邊菊、曾曉燕等女子都納入自己的懷中么。安白氏不是在被強盜強奸之后,也極為淫蕩么。那些同邊菊有染的人,不也是有著人性惡的人么。《羞恥帖》不僅僅把人性惡的陰毒、殘忍等等*行為當作靶子來批判,而且,把種種不善、不正道、不正義、不清潔的行為和品行都納入到人性惡的批判之中。小說對人類世界人性惡的理解已經更為寬泛。 這樣,安昌河對人性惡的批判就變得無比的寬廣。大惡和小惡,都是人性惡。在這種情況下,生活在人類世界的每一個人都難逃人性惡的批判,這樣,和一般的把矛頭指向外,以道德高度自居去批判*的作惡者的小說不同,《羞恥帖》的思考是更為深入了:每一個具體的個人,幾乎都擺脫不了人性惡的作祟。諸如打架、撒謊、偷窺等,難道就不是人性惡的內容么:“*次打架的橋頭,*次撒謊的樹下,一路來到偷窺女人哺乳的石階,途經稀里糊涂完成*次性事的桑田,站在*次毆打壞分子的壩子。”這樣,《羞恥帖》的人性惡批判就和我們印象中的對于他人的人性惡批判區別開來:《羞恥帖》是把生活中的每一個“我”都納入到人性惡批判的一種自我批判。有了這一番自我批判,就更加有了一種清醒之后的痛苦。小說中安歌這個作家,他在現實婚姻生活中的惡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失去妻子的痛(并非在他的妻子小露因公犧牲之后的失去,而是在她活著時,精神和肉體對他倆婚姻背叛上的失去)。對這一個體人性的探查讓我們心驚。這里有作家的生命痛感在其中。小說對人性惡的寬泛理解,而非僅僅是聚焦于“惡人”,因此,《羞恥帖》的寫作深得了“把好人當壞人寫,把壞人當好人寫”的精髓。小說中的人物再也不能夠涇渭分明好人壞人二分法了。你能說陶一民完全是一個好人么,你能說王文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壞人么,你能說王書的妻子是無瑕的好妻子么,你能說安歌全然讓人痛恨么?等等這些,你都無法用一個明確的二元判斷簡單回答。小說中有人對陶一民評價為“*尊重和信任的人,說他身上散發著令人迷醉的人格魅力,行為舉止總使人想到黑暗邊緣的秉燭者。”然而,事實上,他也是個登徒子。這正反映了安昌河對于人性理解的進展——更為豐富和深刻了。《羞恥帖》中有太多的正話反說,反話正說的段落了。你說,楊家幾個人的行為果真如敘事者所表現出來的那樣的態度,一定能全然給否定得了么?看《羞恥帖》還真是要有一種對抗式的“反著”讀的閱讀狀態,否則,就可能陷入一定程度的迷茫。 當然,小說聚焦在了有著“羞恥”的標志性人物身上。這是小說*為潑辣的批判活力都集中在這里。自從王文強奸了自己的妹妹白無暇(安白氏)之后,就遭到了天譴,左胸長了惡心的柱狀物,有了這個人性惡家族的羞恥標志。“羞恥”在這小說中有比較豐富的內涵:不僅僅只是平常意義的羞恥感、羞恥心,而且還包含更為寬泛意義上的人沒有羞恥心所做的惡行。《羞恥帖》之中,包括王姓家族在內的所有人做的丑惡事,都被涵蓋在羞恥的范疇內。小說虛寫了這個家族血腥的原始積累史,更多展示的是近百年來,這一家族的罪惡。三代人王文、王章、王書,他們的左乳生長的羞恥標志,是家族血脈中惡的報應,通過羞辱和病痛來折磨他們,長著柱行的惡心的東西羞辱和病痛折磨他們至死。而這一家族的女人,包括安白氏、邊菊,她們要么是左乳上有人造的桃花形刺青,要么有天生的桃花形胎記,這些,都表明她們是這個血腥惡行家族中的一員(雖說她們大體是受害者)。小說讓她們也承受了一個惡貫滿盈家族遭受的懲罰:邊菊被那些不三不四的人使用身體,甚至胖子還車載她去賣淫受辱和被施暴。小說對人性惡的痛恨和憤怒在這些“天譴”的事情中有一定的宣泄(同時,此外也寫出了對這些女性不平命運的同情與悲憫)。不過,《羞恥帖》中,再不像安昌河早期的《鳥人》《X報告》《肉米》等小說中,僅僅止步于對人性丑惡的暴露和批判,近幾年來的思考中,安昌河開始把人性惡,放到更寬廣的社會和人生之中去看,認識到只有對人性惡的超越,追求人性的寬容與和解,進入文學的另一重境界。這樣,《羞恥帖》當中的自虐者,王書,安白氏,邊菊等人,他們*終都希望獲得一種心靈的安寧。王書起初對惡心的左胸柱狀突起,感到恐懼,飽受病痛折磨和羞辱,然而,在他終于知悉這是自己這個沾滿鮮血的家族必然的命運之后,必須要經受這番痛苦之后,他主動選擇了死亡。在這一過程之中,我們不能說,他的靈魂的蘇醒(雖說并非全然)就沒有意義。因為他在看透生死的過程之中,必須面對自己的家族的真相,他要承受很多東西,而此前,他是生活在一個由謊言構成的一個家族英雄的敘事中,所以,人生對他來說,也是個考驗。小說寫他赴死的過程之中,他不但記起了自己和妻子的相識相愛之初的柔情和甜美,而且,也一定程度上也接納了這個不屬于自己血脈不是自己生命接力的兒子。也許,他的生命*后的理性,也讓他認識到,這個彌漫人性惡的家族,也的確到了要改變血脈的時候了,否則,人性惡在這個家族的蔓延就無有盡時,那么,老天爺對于這個家族的懲罰也沒有盡時。因此,《羞恥帖》是在安昌河以前的小說人性惡的探查的基礎上,更進了一步。那就是,在人性惡的批判的進程中,小說再往前走一步會是什么。“世間萬物,看起來都是單獨不相干的,其實是一環扣一環頭尾相連的,如果缺了一個環節,哪怕是看起來*不重要*不濟事的,這個局面也銜接不起來。”小說認為人性惡是人性的一部分,惡也是人類、人間的一部分,但是,對于一個生命的個體,或者是對于向善的一部分來說,如何戰勝或是超越人性惡,在人性的和解上,《羞恥帖》有了自己獨特的理解。 二 《羞恥帖》是在總結了安昌河小說以前的全部歷程的創作經驗基礎上的作品。這部小說融匯了以往的經驗,克服了以前的種種不足,從思想探索力度和藝術水平有了新的進展。 《羞恥帖》之前,安昌河在《亡者書》當中,曾經有過綜合自己藝術和思想成就的嘗試。在一定程度上,《亡者書》的確是達到了這個目的,融匯了《亡者書》以前的小說思想內容。但是,《亡者書》在兩條線索的融合上還是比較生硬,另外小說的主題思想還有點龐雜,導致主題開掘上,紛繁而深入。《羞恥帖》緊緊地抓住了人性惡和這個家族的累累罪行(或者不善的行為)為代表的“羞恥”事狀來寫,主題明確而清晰(上文已作論述),對人間的種種惡行進行了周詳的敘述和暴露,作了社會和人性批判。 此前的長篇小說《我將不朽》,寫出了中國古老鄉土的面貌,然而,從已出版的《我將不朽》看來,還只是半部杰作,藝術水準前后失衡。此外,作者所希望通過小說的碎片化敘述,和讀者一起來完成對于鄉村風俗史的建構,這一設想沒能順利完成。——這部長篇小說因為是由眾多短篇小說的段落組接而成,缺乏貫穿整部小說的中心人物和情節線索,雖說這部小說多有亮片,卻無法形成一個連貫的完整的藝術世界,讓人覺得遺憾。而《羞恥帖》卻在小說的前半部鋪陳了千頭萬緒,后來萬川歸海,匯總到了王姓家族史這一條粗大的線索之中,形成了核心故事情節,符合中國普通讀者的閱讀習慣,小說動一發而動全身,氣血貫通,是富有生命趕的完整的藝術世界。早在《X報告》中,安昌河曾經在情節線索的布置上,在榫頭的組接上,*后能做到絲絲合縫,從而顯示了故事敘述的高超水平,是成功的經驗。《X報告》美中不足的是,太耽迷于故事,而故事又太沉迷于*化的敘述,導致對于人性的認識,有過猶不及之感,反而影響了對人性的豐富性和多層面的理解。不過,《羞恥帖》采取了《X報告》成功的故事敘述技巧,同時,又在故事的敘述中傳達了自己的人性理解。 此外,安昌河此前的長篇小說《鼠人》中的英雄家族敘事,也來到了《羞恥帖》之中。《鼠人》的人鼠之戀對愛情的贊美與神往,仍然在《羞恥帖》中復現:警官和小露的尸骨睡在一起;九十多歲的豆荄和自己暗戀了一輩子的安白氏死到一起等等。《鳥人》中對于秦村的想象,那是一個丑陋不堪,淫穢不堪的一個村子。淫邪和金錢權力幾個詞就可以完全概括這部小說,《鳥人》沒有更多的生活細節來支撐,耽于性與色的想象。《羞恥帖》卻把《鳥人》中的這些內容轉借過來(比如《羞恥帖》中種種淫亂的圖景:邊菊和榨油房老人等三教九流的性關系,安歌的淫靡,許美群一家的混亂性關系等等,不一而足),不過在敘述的時候增加了堅實的現實生活內容和生活細節,而且敘事沒有被性、色與邪惡所束縛,掙脫開來去寫土鎮的以化工廠為代表的為了金錢私利和利益,破壞環境生態,危害生命安全等內容,寫建筑大壩是為了掩飾英雄家族的罪行等。這樣寫,視野就放寬了,能夠讓人性的批判建立在對現實生活的攝入基礎上。 安昌河此前的長篇小說《斷裂帶》,的確是一個追求寬容與和解的作品,雖說在對于鄉村的刻畫上,寫實能力讓人欽佩,但是情節敘述上還有點單調,藝術豐富性刺激方面,還有所欠缺。而《羞恥帖》卻在小說形式的探索上堪稱獨步一時。首先是小說采取了多種人稱變幻敘述的方式,小說涵蓋了*人稱、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等全部的人稱敘事方式,其中尤為突出的是,在敘述邊菊等人物故事時,使用了第二人稱。這種嘗試,給讀者新鮮的藝術刺激。其次,小說突破了傳統敘事的順敘情節線,而把小說中的“現在時間”集中到一天,借助人物的回憶,以及穿插在文本中的人物行事狀,閃回、回溯此前發生的人生故事,顯得非常緊湊,緊張,一氣呵成,凝聚到一塊,增加了藝術的密度,防止了松散。這是比較符合現代小說閱讀者的欣賞習慣的。當然,這必須運用高超的小說故事敘述技巧。《羞恥帖》采取了懸疑的手段,讓讀者對于故事情節充滿了好奇,希望探究下去。通過懸念,層層解密,終于抽絲剝筍,這個家族到底是怎樣過來的得以呈現。應當說,小說在故事敘述當中,懸念的技巧抓住了讀者,故事情節層層剝筍,*終真相大白。對安昌河這個高明的小說故事敘述高手來說,通過高超巧妙的故事敘述功夫,吸引讀者,以好故事吸引讀者,自是不在話下。《羞恥帖》的藝術成就在于沒有止步于一個扣人心弦的小說故事,而是在故事的展開的過程中,探查人性的隱秘罪惡:以大姑王句為代表的王姓家族,包括范姓家族,他們只顧政績,只顧經濟利益,發展化工業,制造劇毒的化合物“氰”,污染環境,破壞了生態,危害了生命。“當時的愛城主政者需要這些經濟利益來提高自己的地位,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這些混蛋,他們只看到錢!在破壞和金錢之間,他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金錢!”“*后的‘勝利’終于到來了,愛河魚蝦死盡,飛鳥野獸死光,土鎮遍地寸草不生,人人得病……直到發生大爆炸,大泄漏。”“爆炸將他們封印的惡魔全部泄露了出來。這些惡魔里頭有一種*為可怕的物質,就是“氰”……”也寫了王句、王章等人,為了某種企圖,而犯下的種種罪行。此外,還寫了安白氏、邊菊等人,在穿越苦難和人生的折磨的過程中人性的升華。小說在故事的敘述展開過程,承載著生命,開掘和探尋土鎮的人性罪惡。比安昌河早期創作中的好些精彩故事來得更加有思想沖擊力。 安昌河此前的長篇小說《肉米》《亡者書》等小說中的死亡氣息,也來到了《羞恥帖》當中,但是,《羞恥帖》在《我將不朽》中對死亡思考的基礎上,又更深入了。而且,這一次,代替作家思考的是,讓小說中的人物王書這個待死者來思索死亡與人生。死亡對于現實生活中的人,有了哲學的意義。面臨死亡的思考,也許更加靠近接近人的價值思考。因此,《羞恥帖》在象征著危險和毀滅生命地震的意象以及恐怖的死亡氣息和死亡氛圍,時時地撞擊著小說人物和讀者的脆弱神經,讓小說對于人對于人性的思考置于一種特殊的氛圍中和終極意義上來。向死而生,也許就是對死亡思考的*價值了。《羞恥帖》對死亡的理解是深刻且豐富的,既有對自殺死亡的數據統計,同時對于死亡的狀態也有猜想與想象,對于如何死也有多種的假設。死亡的確是人人都必須要面對的,而小說把死亡置于人性的角度來去考量,發現了死亡經常被利用的事實。對死亡的玄思,恐怕也讓讀者靈魂出竅,心生恐懼。這樣,《羞恥帖》就寫出了死亡的豐富性。“死亡雖然是生命的終結,但那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疾病和死亡不止表現在摧毀人的肉體和生命,而是將病患和將死者從他們的家庭中和親人的懷里剝離出來,把他們置放在孤獨之地,再改變他們看待事物的角度。”死亡有時只是小說創作的一個技術性問題(通過死亡來激發故事的敘述或者是情節的推進和延展等),但是,《羞恥帖》當中的死亡卻有更多的對生存意義的拷問,是價值探討。 小說中土地爺爺土正的報告當中,據說有一共有九十八人的生死狀要向“上”(小說中指的是類似于閻王爺、佛祖、上帝一類的陰間主宰者)報告,死亡是對每個人蓋棺論定的時候,要做出對這個亡者的生之評價。把人物置于這樣一種面臨死亡的氛圍下來寫,很顯然就不同于一般的小說,《羞恥帖》把對人的靈魂拷問至于中心,把人的終極末途突兀地置于讀者面前,逼迫我們去思考。正是這個意義上,《羞恥帖》在基本架構上,小說把人性置于靈魂的高度來掂量人一生的行為。小說中,幾乎每一個人都是面向死的生存狀態,*后也探討了人性的出路:小說中的豆登,還有小說結尾寫的那個水上夫妻在災難爆炸發生之后出生的“我”,雖然沒能夠,也沒法具體寫他們的“新生”,但小說還是把希望寄托在這些富有活力的生命體身上。這就是死與生的辯證統一。 《羞恥帖》是一部苦樂憂懼的小說。土正這個土地爺都已經開始為這個人間而動了悲憫之心,為了能夠讓豆登脫離死亡獲得重生,而甘愿不當神仙,真有地藏菩薩“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精神力量。“卑職雖銘記訓諭,奈何早已墮下云端,涉世太深。人疼我疼,人苦我苦,人喜我喜,人憂我憂。” 《羞恥帖》和《斷裂帶》一樣,增加了安昌河早期小說所不見的亮色,那就是超越人性惡的悲憫力量。這個悲憫,對于邊菊、安白氏、豆荄、陶警官和王書,甚至對于安歌等人,都是以無比寬闊的胸懷把他們全都融括進來的。對于王書的妻子,小說前后的態度有變化:起初,敘事者在想,這個半老徐娘的人,她終究要在丈夫死后,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和生命活力去,因而說她的身材等還不老。而小說后半部分,卻在寫她還是對于已有的愛情和婚姻是那樣地忠誠。王書是土鎮歷史的產物,小說對他也多了一份寬容,不能全怪他,他的人生中沒有多少是他自己的,他也是“鏈條”當中的一個。“你沒做錯什么,你不過是這條鏈條上的一環,曾經你是那么用力地轉動,驅動命運的車輪往前奔跑,進行著悲哀的循環。”然而,他到茶川去,等等,都是在他意識到作為他自身,該做些什么時的自新行為。這是對他的肯定。而安歌,小說在結尾換了一個角度,認可他創作的價值,此外,前文還寫他對于警官霸占、“揉掠”他的妻子的悲愴的呼號,等等這些,都是一種悲憫。而對于黎民百姓在污染源大爆炸中的罹難,何嘗不是一種悲憫呢。 當然,雖然對于王句,小說*后,也只是寫她終于垮了(想掩蓋的罪惡,因為廢料堆的爆炸而徹底暴露),但是,對充滿了暴行血腥罪惡的“英雄”家族的王文,王章等人,并非是全然的否定,而是否定中有肯定,畢竟他們也是掙扎著的人生。比如王文,他是在知道自己強奸了自己的同胞妹妹之后、亂倫之后,自戕,希望能夠以死了結。“你祖父王文低頭看著下體,它是那么丑陋,那么惡心,這羞恥的根源——//你祖父王文腆起下腹,讓那羞恥之根完全暴露出來,舉起刀,嗖一下揮過去——”但是,在以后的機緣之中,他又奮勇殺敵,馳騁疆場。“無懼死亡的傳奇故事?”這樣個人的因素和歷史的因素攪和在一起,真所謂是是非非很難分辨,這也許就是對于人性的復雜豐富內涵的一種新理解吧。“行走正邪之間,左為正義與真相,右為邪惡與謊言。” 三 《羞恥帖》摒棄了安昌河前期小說的一味地暴露批判,沉入人性黑暗無法自拔的狀態,開始嘗試著建構一個精神世界的支柱,以抵御精神傾頹的人間。小說穿行人性黑暗之后,在痛苦中求索:“死亡是一個人和這個世界*好的和解方式,是放棄所有對抗的不得已的妥協。難道就不能是羞恥與痛苦向美好與希望的轉換?” 這一個轉向,其實也是中國當代文學的轉向。現代文學從西方流行開始,到現在已經逾越了百年的歷史,如果我們再不回到人性高揚的文學精神傳統,而只是一味地否定和解構人文精神傳統,人類的希望何在?在近百年的人文精神的傳遞的過程之中,或者傳遞人的精神力量微薄的過程之中,文學竟然成了一個惡的宣傳和強化者,文學喪失了同惡戰斗的力量。這樣就離了文學的精神力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在對于善的追尋和肯定,尋覓“正義、公正、自由、堅強、勇敢、進步、善良、寬容”,反而應當是當代文學應該下力氣追求的目標了。因為人文精神等人性善的因素在社會生活中處于弱勢,文學如果只是一味地解構人性,而沒有弘揚人性光輝,文學的價值無法得以彰顯,因此,文學創作建構人性善的精神,應該是當前文學創作*為急需的。 《羞恥帖》是安昌河小說藝術探索十多年之后的成熟作品,它是一個標志,它之前是安昌河小說藝術的草創、探索,它之后是成熟期的收獲。從此,安昌河不再只是一個有可能成為大作家的青年小說家——其中的“可能”已經成為現實,相反,他已經是一個成熟的小說家。我們有理由期待他在中國當代小說思想、藝術的創新與突破上做出貢獻。
羞恥帖 作者簡介
安昌河,四川安縣人,獨具藝術個性的實力派青年小說家。“中國最重要的70后作家”之一。主要從事長篇小說創作和人類學研究,作品多以帝王關切和人性探索為主,著有長篇小說《鼠人》《鳥人》《秦村往事》《我將不朽》《亡者書》;中國鄉村文化研究《掀起你的紅蓋頭》《劉永發的葬禮》等。
- >
自卑與超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朝聞道
- >
莉莉和章魚
- >
山海經
- >
巴金-再思錄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