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路由與交換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465164
- 條形碼:9787302465164 ; 978-7-302-46516-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路由與交換技術 本書特色
本書講解了路由和交換技術,并且以思科網絡設備為例,對網絡設備的配置和調試做了詳盡、清晰的講解。全書共有13章,分別介紹了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網絡設備的結構、路由與交換的原理、網絡設備的配置和排錯。本書參考了思科公司的CCNA、CCNP培訓教程中路由與交換技術的理論知識和配置案例,并加入了CEF、MPLS等新的知識點。本書語言通俗易懂,內容豐富翔實,突出了以實例為中心的特點,本書既可供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信息技術、通信等專業的本科生作為教程使用,也可以作為相關技術領域工程人員的技術參考書以及相關培訓班的教材使用。
路由與交換技術 內容簡介
突出路由和交換技術中的關鍵知識點。以思科網絡設備為例,詳盡介紹配置命令和調試過程。
路由與交換技術 目錄
目錄
第1章網絡概述
1.1OSI網絡模型
1.1.1網絡體系結構概述
1.1.2OSI參考模型
1.1.3網絡的傳輸過程
1.1.4數據封裝
1.2TCP/IP網絡模型
1.2.1協議棧
1.2.2TCP/IP模型
1.2.3TCP/IP模型的封裝與解封裝
1.2.4IP協議
1.2.5重要協議簡述
1.2.6OSI與TCP/IP體系結構的比較
1.3IP編址
1.3.1IPv4協議
1.3.2網絡地址劃分
1.3.3VLSM
1.4網絡設備概述
1.4.1集線器
1.4.2交換機
1.4.3網橋
1.4.4三層交換機
1.4.5路由器
第2章路由器的構造
2.1路由器的硬件
2.1.1中央處理器
2.1.2內存
2.1.3接口
2.2路由器的軟件
2.2.1IOS的映像文件
2.2.2配置文件
2.2.3數據流
2.3路由器的配置接口
2.3.1Console接口
2.3.2AUX接口
2.4路由器的傳輸接口
第3章路由器的配置基礎
3.1路由器的配置模式
3.2路由器配置文件的管理
3.3路由器IOS的管理
3.4路由器的調試命令
第4章局域網交換技術
4.1局域網技術概述
4.1.1以太網
4.1.2令牌環
4.1.3MAC地址
4.2二層交換機的工作原理
4.2.1二層交換機
4.2.2交換機的尋址過程
4.2.3交換機管理配置
4.3生成樹技術
4.3.1生成樹協議的產生
4.3.2RSTP
4.3.3MSTP
4.3.4快速端口
4.4端口聚合
4.4.1端口聚合概述
4.4.2配置方法
第5章VLAN技術
5.1VLAN的工作原理
5.1.1沖突域
5.1.2廣播域
5.1.3VLAN概述
5.1.4工作原理
5.1.5VLAN的封裝格式
5.2VLAN的中繼技術
5.3VLAN的配置
5.4VLAN間路由
5.5Native VLAN
5.6PVLAN技術
第6章廣域網技術
6.1廣域網技術概述
6.1.1廣域網技術的特點
6.1.2傳輸資源
6.1.3廣域網技術
6.2HDLC和PPP
6.2.1HDLC和PPP的幀格式
6.2.2HDLC和PPP的配置
6.2.3PPP驗證配置
6.3FrameRelay
6.3.1FrameRelay技術概述
6.3.2FrameRelay的配置
6.4ATM
6.4.1ATM技術概述
6.4.2ATM的配置
第7章路由技術
7.1路由概述
7.1.1路由的工作過程及原理
7.1.2路由器的功能
7.1.3路由器在網絡中的作用
7.2路由分類
7.2.1靜態路由
7.2.2動態路由
7.3路由協議的度量和管理距離
7.3.1度量
7.3.2管理距離
7.4靜態路由的配置
7.4.1靜態路由的配置及應用
7.4.2默認路由的配置及應用
7.5路由匯總
7.5.1概述
7.5.2路由匯總對VLSM的支持
7.5.3路由匯總對不連續子網的支持
7.5.4不同路由協議的匯總屬性
第8章RIP
8.1RIP概述
8.1.1RIP的特點
8.1.2RIP的原理
8.2路由更新和RIP定時器
8.2.1RIP的運行
8.2.2RIP定時器
8.3RIPv1的配置與管理
8.3.1RIPv1的特點及消息格式
8.3.2RIPv1的配置
8.3.3RIPv1的檢驗和故障排除
8.4RIPv2的配置與管理
8.4.1RIPv2的特點及消息格式
8.4.2RIPv2的配置
8.4.3RIPv2的監控
8.5RIPv1和RIPv2
8.5.1RIPv1和RIPv2的主要區別
8.5.2RIPv2對VLSM、不連續子網、無類路由的支持
8.5.3RIPv2的路由總結
8.5.4實驗案例
第9章IGRP和EIGRP
9.1IGRP概述
9.1.1IGRP簡介
9.1.2IGRP路由更新
9.1.3IGRP的特性
9.1.4IGRP的度量值
9.1.5IGRP計時器
9.2IGRP的配置
9.3EIGRP概述
9.3.1EIGRP路由更新
9.3.2EIGRP的度量值
9.3.3EIGRP計時器
9.3.4IGRP和EIGRP的異同
9.4EIGRP數據包
9.4.1EIGRP數據包類型
9.4.2EIGRP的數據庫
9.5EIGRP的配置
9.5.1EIGRP的配置及其監控
9.5.2EIGRP負載均衡
9.5.3EIGRP末梢區域
第10章OSPF
10.1OSPF的特性
10.1.1OSPF概述及優缺點
10.1.2SPF算法及OSPF協議的度量值
10.1.3OSPF層次化網絡設計
10.1.4OSPF區域類型
10.1.5OSPF路由器類型
10.1.6OSPF網絡類型
10.2OSPF數據包
10.2.1鏈路狀態通告
10.2.2LSA的類型
10.2.3LSA運行實例
10.2.4Hello協議
10.2.5交換協議
10.2.6洪泛過程
10.3OSPF基本配置
10.4OSPF路由多區域配置
10.5OSPF路由協議的驗證及總結
第11章BGP
11.1BGP概述
11.1.1BGP簡介
11.1.2BGP的應用
11.1.3BGP鄰居的建立和配置
11.1.4BGP管理距離
11.1.5BGP同步
11.1.6BGP的基本配置
11.2IBGP和EBGP
11.2.1IBGP和EBGP鄰居的建立
11.2.2IBGP和EBGP的作用范圍以及區別
11.3BGP路徑屬性及選路原則
11.4BGP路由衰減、路由反射、聯盟
11.4.1BGP路由衰減
11.4.2BGP路由反射
11.4.3BGP聯盟
第12章路由管理
12.1訪問控制列表
12.1.1概述
12.1.2訪問控制列表的基本配置
12.2路由重發布
12.2.1概述
12.2.2度量值的設置
12.2.3路由重發布的配置
12.3控制路由更新
12.3.1概述
12.3.2被動端口的配置
12.3.3路由過濾的配置
12.3.4分發列表的配置
12.3.5路由映射的配置
第13章多層交換技術
13.1三層交換技術
13.1.1基本原理及轉發流程
13.1.2三層交換的配置及監控
13.2CEF技術
13.2.1CEF的工作原理
13.2.2CEF的配置
13.3MPLS技術
13.3.1MPLS的工作原理
13.3.2MPLS的配置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煙與鏡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山海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二體千字文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