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圖解莊子:與圣賢對話 與經典同行:精編精注 全彩讀本:白話彩圖典藏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365910
- 條形碼:9787511365910 ; 978-7-5113-6591-0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圖解莊子:與圣賢對話 與經典同行:精編精注 全彩讀本:白話彩圖典藏版 本書特色
- ★現代手法解讀 插圖形象直觀 圖解簡潔漂亮 人人都能看懂 ★趣味性強 隨翻隨讀 1. 本書定位為傳統文化經典的普及本,加以注釋、翻譯,促進理解閱讀古代文化經典。將傳統經典以一種新的方式詮釋。 2. 書中配有大量彩色圖片,逼真生動,圖文集合,聲情并茂。 3. 本書全新講解,全新編排,全新包裝,新穎的裝幀,為讀者呈現一套高品質的國學讀物。
圖解莊子:與圣賢對話 與經典同行:精編精注 全彩讀本:白話彩圖典藏版 內容簡介
本書分內篇、外篇、雜篇三大部分, 原有五十二篇, 現存三十三篇, 包羅萬象, 對宇宙大道、人與自然萬物的關系、生命的價值、道德的標準等都有詳細的論述, 以其深邃的思想內容和奇詭的創作手法, 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
圖解莊子:與圣賢對話 與經典同行:精編精注 全彩讀本:白話彩圖典藏版 目錄
圖解莊子:與圣賢對話 與經典同行:精編精注 全彩讀本:白話彩圖典藏版 節選
卷一·內篇 ◎逍遙游◎ 【題解】 “逍遙游”是沒有拘束、悠閑自得地暢游于自然和社會的意思。這是莊子哲學思想和人生觀的一個方面。在莊子看來,天地萬物都有其所依賴的東西,高飛的大鵬、浮游的塵埃、御風而行的列子,都不能做到真正的“逍遙游”。莊子理想的“逍遙游”是“無所待”,即如篇中所寫的“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辨,以游于無窮”的“神人”。神人不受任何時空的限制,也不憑借任何外力而自由自在地在自然和社會中暢游。而做到不依賴于外物的根本又是“無己”,無所作為,即對他人無用,才能保全自己,消除物我對立,在“無何有之鄉”獲得絕對自由,達到“逍遙”的境界。這種哲學和人生觀帶有唯心的、虛幻的色彩。 【分節導讀】 此節由鯤鵬海運南徙寫起,極力寫鯤鵬體型之大和南徙的行程之遠、耗時之長。又點出鯤鵬之行雖然偉大,但也要必須的條件,那就是積聚的風勢一定要足夠,才能托起鵬鳥闊大的翅膀。 【原文】 北冥有魚a,其名為鯤b。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c,其名為鵬d。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e,其翼若垂天之云f。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g。南冥者,天池也h。 【注釋】 a北冥:即北海。冥,通“溟”,海。下文“南冥”,即南海。b鯤(kūn):大魚名。c化:變成。d鵬:即古“鳳”字。e怒而飛:振翅奮飛。怒,同“努”。f垂天之云:猶如邊陲的云。g海運:指海嘯,海動。大海翻騰必有大風,大鵬可乘風而飛。h天池:天然的大池,這里指大海。 【譯文】 北海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作鯤。鯤的體積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叫作鵬。鵬的背,不知道有幾千里;振翅奮飛,它的翅膀就像天邊的云。這只鳥,海動風起時就要遷徙到南海。那南海,就是一個天然的大池。 【原文】 《齊諧》者a,志怪者也b。《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c,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d。去以六月息者也e。”野馬也f,塵埃也g,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h,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注釋】 a《齊諧》:書名。一說為人名。b志怪:記載詼諧怪異的事物。志,記載。c水擊:通水激,水激則波興。d摶(tuán):又作“搏”,表示拍打。扶搖:海中回旋向上的颶風。e去以六月息:大鵬飛去南海時,是乘六月的大風。息,氣息,天地的氣息即風。一說“六月息”,指飛行六個月方才止息。f野馬:浮蕩于天地間的霧氣,狀如野馬奔馳。g塵埃:浮蕩于空中的灰塵。h蒼蒼:深藍色。 【譯文】 《齊諧》這本書,是記載怪異之事的。《齊諧》中說:“鵬在遷往南海的時候,振翼拍水,水花激起達三千里,翅膀拍打盤旋的颶風而直上九萬里高空。它是乘著六月的大風而飛去的。”野馬奔騰般的游氣,飛揚的游塵,以及空氣中活動的生物,都被風相吹拂而飄動著。天空蒼茫湛藍,那是它的本色嗎?它的高遠是無窮無盡的嗎?大鵬往下看,大概也就是這樣的光景吧。 【原文】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a,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b,則芥為之舟c;置杯焉則膠d,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e;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f,而后乃今將圖南。 【注釋】 a且夫:表示要進一步論述,起到提起下文的作用。b坳(ào)堂:堂上的低洼處。c芥:小草。d膠:粘著。e培風:憑風,乘風。f夭閼(yù):阻遏。夭,折。閼,塞,遏。 【譯文】 水的積聚不深厚,那么負載大船就沒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前低洼的地上,那么放一根小草可當作船;放上一個杯子就貼地了,這是水淺而船大的緣故。風積聚的強度不夠,那么它負載巨大的翅膀就沒有力量。所以鵬飛九萬里是因為風在它的翅膀下面,然后才乘著風力飛行,由于背負著青天而沒有阻礙,然后才能圖謀飛往南海。 【分節導讀】 此節著重寫大小有別,反復引證比喻,渲染大小的懸殊,說明境界的差異。相比于鯤鵬,小小的蟬、斑鳩滿足于活動在自己的微小環境,譏笑鵬鳥遠徙南海之舉,小者的愚昧和見識短淺一覽無余,反襯出大小境界不同的巨大差異。以寒蟬之命短,論彭祖之長壽;以蟬鳩的見識,猜度鯤鵬的境界。讓人在懸殊的對視中,幡然醒悟小大之別。 【原文】 蜩與學鳩笑之曰a:“我決起而飛b,搶榆枋而止c,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d,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e?”適莽蒼者f,三飡而反g,腹猶果然h;適百里者,宿舂糧i;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j! 【注釋】 a蜩(tiáo):蟬。學鳩:斑鳩。學,一作“鶯”。b決(jué)起:奮起而飛。c搶(qiānɡ):撞,碰到。榆枋:兩種小樹名,即榆樹和檀樹。d則:或。控:投。e奚以:哪里用。之:到。f莽蒼:野色蒼茫的郊野。g飡:同“餐”。反:同“返”。h果然:飽的樣子。i宿舂(chōng)糧:前一夜就舂搗糧食,意謂往百里者,要多準備一些食物。j之:這,此。二蟲:指蜩和學鳩。鳥類稱為羽蟲,故學鳩也可以稱為蟲。 【譯文】 蟬和學鳩譏笑大鵬說:“我奮力而飛,碰到榆樹和檀樹就停下來,有時沒飛上去投落到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飛九萬里而往南海去呢?”到郊野去的,只需帶三餐的糧食而當天返回,肚子還是飽飽的;到百里以外的地方去,要準備一宿的糧食;到千里以外的地方去,要準備三個月的糧食。這兩種蟲鳥又怎會知道呢! 【原文】 小知不及大知a,小年不及大年b。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c,蟪蛄不知春秋d,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e,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f,眾人匹之g,不亦悲乎! 【注釋】 a知:同“智”。b年:壽命。c朝菌:朝生暮死的菌類生物。晦朔:指一個月的時光。月的*后一天為晦,每月的**天為朔。另一說晦是黑夜,朔是白天,指一日的時光。d蟪蛄:寒蟬。因為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無法了解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e冥靈:溟海靈龜。一說為樹木名。f彭祖:傳說中有名的長壽人物,活了八百歲。g匹之:和他相比。匹,比。 【譯文】 才智小的不如才智大的,壽命短的不如壽命長的。怎么知道是這樣呢?朝菌不知道晝夜的更替,蟪蛄不知道四季的變化,這就是“小年”。楚國的南邊有一只靈龜,以五百年為一個春季,五百年為一個秋季;上古時期有一棵大椿樹,以八千年為一個春季,八千年為一個秋季,這就是“大年”。而彭祖到現在還以長壽聞名于世,眾人都想和他相比,豈不是可悲嗎! 品莊悟道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朝生暮死的朝菌不知道什么是晝夜更替,夏生秋死的蟪蛄(蟬)不知道什么是四季變化。人們常用朝菌和蟪蛄來比喻壽命短或見識淺。南宋詞人劉克莊就曾在《木蘭花慢》中道“爾曹譬如朝菌,又安知、老柏與靈椿,世上榮華難保,古來名節如新”,用以諷刺那些只知追求眼前名利的人境界渺小。 而在這里,莊子則用朝菌和蟪蛄來譏諷見識短淺之人。事實上,只要是人,其見識、思想就有局限。大小、長短、高下、深淺??都是相對而言,對甲而言為大的事物,對乙來說可能便渺小得不堪一提。以小度大,只會暴露自己的膚淺,惹人嘲笑;以大度小,也難免失之狂妄,惹人嫌惡。因此,為小者,因以大者為目標,努力提升自己,積極開拓視野;為大者,也需謹記山外有山,不斷進步前行。自以為大,沾沾自喜,往往是衰敗的前奏。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山海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