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新常態下財經熱點探析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9122089
- 條形碼:9787229122089 ; 978-7-229-12208-9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常態下財經熱點探析 本書特色
本書稿分宏觀視野、財稅改革、增長動力、產業轉型等四篇論述了新常態下財經熱點,研究了投資新路徑,消費新特點,外貿、產業轉型的新方向等。書稿的研究成果為新常態下做好財經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新常態下財經熱點探析 內容簡介
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增長速度換擋、結構調整陣痛,經濟趨勢從未如今天這般撲朔迷離。針對這一情況,重慶市財政學會的相關威望的學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思考、調研,為讀者在這一個時期順勢而為,獲取經濟紅利,用智慧跑贏經濟下行壓力,給出了極具針對性的分析、建議。
新常態下財經熱點探析 目錄
序言/ 1
**篇宏觀視野
**章經濟新常態/ 3
一、經濟新常態:中國正在面臨時間與空間的新變化/ 3
(一)經濟高增長階段結束,正向中高速轉變/ 4
(二)經濟增長動力需要由投資拉動向內需轉變,發展由量增向質升轉變/ 5
(三)世界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國際貿易進入低迷期/ 6
二、理論溯源:超越發達國家流行的后危機治理理論和政策框架/ 7
(一)中國經濟“新常態”與發達國家具有很大差別/ 7
(二)打破凱恩斯主義教條/ 8
(三)超越新古典主義教條/ 9
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九大特征/ 9
(一)消費需求變化/ 10
(二)投資需求變化/ 10
(三)出口和國際收支變化/ 10
(四)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變化/ 11
(五)生產要素相對優勢變化/ 11
(六)市場競爭特點變化/ 11
(七)資源環境硬約束/ 11
(八)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方式變化/ 11
(九)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變化/ 12
四、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四個沒有變/ 12
(一)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 12
(二)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沒有變/ 13
(三)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 14
(四)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 15
五、重慶經濟新常態的三個判斷/ 16
(一)增長速度由高速轉為中高速是趨勢性、結構性的,而不是周期性的/ 16
(二)財政收入也將出現增速由高速轉為中速甚至低速的趨勢性變化/ 17
(三)生產要素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的變化,在財政收入結構上也將有直觀的反映/ 17
第二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
一、當前為什么要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20
(一)從“三期疊加”到“新常態”,再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個不斷探索、深化
認識的過程/ 21
(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大勢所趨、形勢使然/ 21
(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問題倒逼、必經關口/ 21
二、理論溯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西方經濟學的供給學派不是一回事/ 22
(一)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存在理論誤讀/ 22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基礎/ 23
三、怎么做與做什么:五大政策支柱和五大重點任務/ 25
(一)怎么做?——供給側改革的五大政策支柱/ 25
(二)做什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重點任務/ 26
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地方在行動/ 27
(一)煤炭鋼鐵去產能:地方壓減力度超預期/ 28
(二)房地產去庫存:多地明確量化指標/ 28
(三)補短板:瞄準基建投資、大力發展新興產業/ 29
五、重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30
(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標/ 30
(二)精準施策,分類處置“僵尸企業”和空殼公司/ 31
(三)多措并舉,有效淘汰和化解落后、過剩產能/ 31
(四)完善機制,促進企業規范化退出/ 32
(五)加強監管,遏制產能盲目擴張/ 33
(六)調整結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33
第二篇財稅改革
第三章建立現代財政制度/ 37
一、理論借鑒及財政制度沿革/ 37
(一)相關財政理論/ 37
(二)我國財政制度實踐沿革/ 39
二、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意義/ 41
(一)從歷史的角度看,現代財政制度對于國家治理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41
(二)從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的現實來看,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從來沒有現在
這么重要和迫切/ 41
(三)從未來的發展趨勢看,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國夢的基礎和重要支撐/ 41
三、財稅改革線路圖:以預算管理改革為切入口,構建現代財政制度/ 42
(一)公共性是現代財政制度的本質和核心/ 43
(二)推動“三大改革”,建立現代財政支柱/ 44
四、建立公開透明的現代預算制度/ 44
五、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 44
六、政府間財政關系改革: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 46
(一)完善中央和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 47
(二)進一步理順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 48
(三)改革和完善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制度/ 49
七、重慶改革實踐/ 52
(一)“營改增”后的市與區縣收入劃分/ 52
(二)市對區縣財政轉移支付/ 53
(三)試編三年滾動財政規劃/ 55
(四)優化部門預算編制/ 55
(五)盤活財政存量資金/ 56
第四章稅制改革/ 57
一、稅制改革背景:經濟新常態下的稅收新常態/ 57
(一)增速換擋:稅收收入從高速增長向穩定增長轉變/ 58
(二)結構調整:稅源結構的優化和稅制結構的調整/ 59
(三)動力轉換:稅收增長點的轉變/ 59
二、深化稅制改革的目標取向/ 60
(一)優化稅制結構/ 60
(二)完善調節功能/ 60
(三)穩定宏觀稅負/ 61
(四)推進依法治稅/ 61
三、稅制改革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 61
(一)稅種布局:稅制結構調整/ 61
(二)稅率設定:簡并稅率/ 62
(三)穩定稅負:新一輪稅制改革的亮點/ 63
四、宏觀稅負:中國稅負是低是高/ 63
(一)稅負痛苦指數引發的爭論:中國稅負世界第二? / 64
(二)名義稅負不等于實際稅負,中國稅負被夸大/ 64
(三)宏觀稅負之爭:過高VS過低/ 65
(四)結論:中國宏觀稅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66
(五)中央將進一步研究實施減稅降費措施/ 67
五、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 67
(一)增值稅的前世今生/ 68
(二)中國增值稅改革進程/ 69
(三)2016年增值稅改革主要內容/ 71
(四)本輪增值稅改革的影響及應對/ 72
六、其他稅制改革/ 74
第五章地方政府債務管理/ 76
一、追根溯源:我國的地方政府債務如何形成/ 76
(一)經濟體制轉型及經濟發展的內生需求/ 77
(二)分稅制改革不徹底成為體制性因素/ 77
(三)政府和企業邊界不明晰成為助長性因素/ 78
(四)債務管理不規范及其他因素共同作用/ 78
二、債務風險:政府性債務風險如何評價/ 79
三、全球視野: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的外國經驗/ 80
(一)規模控制/ 80
(二)預算管理/ 81
(三)風險預警/ 81
(四)償債保證/ 82
(五)行政司法監控/ 82
(六)透明度要求/ 82
(七)糾錯與風險化解機制/ 83
四、我國地方政府債務管理/ 83
(一)清理整頓地方融資平臺/ 83
(二)加快建立規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 84
(三)對地方政府債務實行限額管理和預算管理/ 85
(四)發行置換債券置換存量債務/ 85
五、重慶政府性債務管理/ 86
第三篇增長動力
第六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 93
一、中國:直面“中等收入陷阱” / 93
(一)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93
(二)中國人均國民收入已達到中等收入國家/ 94
二、繞不開的“中等收入陷阱” / 95
(一)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 95
(二)“中等收入陷阱”真實存在/ 96
(三)拉美地區和東南亞:“中等收入陷阱”的重災區/ 97
(四)東亞國家和地區:成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典范/ 98
三、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悲觀VS樂觀/ 99
(一)悲觀論調:中國經濟即將碰壁/ 99
(二)樂觀論調:中國有能力跨越/ 100
四、“中等收入陷阱”:中國經濟如何跨越? / 101
(一)在四個層次上全方位、系統地完成發展方式轉變/ 101
(二)加大各項資源投入,大力推動發展創新型經濟/ 103
(三)兼顧公平:在推動經濟的基礎上完善收入分配/ 104
(四)精準扶貧,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堅實基礎/ 105
第七章投資與經濟增長:效率決定成敗/ 107
一、投資新挑戰:效益遞減、社會投資不足/ 107
二、房地產與制造業的困惑:低效率與市場飽和/ 108
(一)房地產業/ 109
(二)制造業/ 110
三、改善經濟增長引擎:調結構VS增效率/ 110
(一)調結構:降低投資,增加消費/ 110
(二)增效率:穩投資,提效率/ 111
四、新常態下的投資出路:效率決定成敗/ 111
(一)投資仍然是拉動經濟的**要素/ 112
(二)繼續促進社會投資/ 112
(三)改進政府投資效率/ 112
五、PPP與重慶實踐/ 113
第八章擴大消費:構建新常態下平衡的經濟增長結構/ 115
一、中國現狀:不可持續的增長結構/ 115
(一)趕超戰略下的高投資、低消費經濟增長結構/ 115
(二)模式探析:多元視角下的經濟增長結構失衡/ 117
二、國際比較:擴大消費是大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118
(一)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具有多樣性/ 118
(二)大國傾向于增加消費/ 118
三、中國應對:擴大消費是新常態下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118
四、前景展望:如何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 / 120
(一)居民收入開源,以穩固消費支撐點/ 120
(二)需求導向引流,以培育消費增長點/ 121
五、重慶應對:穩步提升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122
第九章外貿發展新常態:挑戰與機遇并存/ 125
一、外貿進出口“減速”帶來深刻影響/ 125
(一)我國外貿進出口明顯減速/ 125
(二)外貿減速造成三大影響/ 126
二、三大因素促使外貿進出口尋求新的動態平衡/ 127
(一)增長速度下降符合歷史發展規律/ 127
(二)全球經濟危機無限期延續將限制外貿出口增長/ 128
(三)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要求外貿加快轉型和調整結構/ 128
三、新判斷:我國外貿仍具可持續發展基礎和有利條件/ 129
四、新方向:不斷深化新常態下外貿轉型和發展創新/ 130
(一)要更加重視進口作用,倒逼加快經濟結構調整/ 130
(二)要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推進出口貿易轉型升級/ 130
(三)要打造法治化的營商環境,更加注重創新驅動/ 131
(四)要適時利用好合適機會,加強外經貿系統管理/ 131
五、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 131
(一)實行內陸開放,是重慶發展的必然要求/ 131
(二)“渝新歐”——重慶內陸開放與外貿發展的橋梁/ 132
(三)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重慶對外開放的新里程碑/ 134
第四篇產業轉型
第十章產業轉型新引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141
一、回眸:創業創新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141
(一)“美國式創業”:成就大國持久興盛/ 141
(二)“中國式創業”:激蕩三十年/ 142
(三)新一輪創業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143
二、雙創:提振經濟的“新引擎” / 143
(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有何不同? / 143
(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面臨的喜與憂/ 144
三、展望:“雙創”永遠在路上/ 146
(一)政府層面:做好“減法”與“加法” / 146
(二)高校層面:抓好“創業教育”和“成果轉化” / 147
(三)企業層面:實現“0到1”和“1到N” / 148
四、重慶:一塊西部的“雙創”熱土/ 149
(一)大力扶持小微企業發展/ 150
(二)政府購買科研成果激勵創新/ 151
(三)系統化配置科技創新資源/ 152
(四)市場導向推動“雙創”發展/ 152
第十一章傳統產業的轉型之路/ 155
一、迎接挑戰:中國制造2025再出發/ 155
二、《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 工業” / 157
三、博采眾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58
四、找準定位:公共財政大有可為/ 164
第十二章新興產業的崛起之勢/ 167
一、大數據產業:一座正待挖掘的“金礦” / 167
(一)大數據時代的思維變革/ 167
(二)無處不在的數據——一切皆可“量化” / 170
(三)價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數據創新/ 171
(四)大數據時代的數據產業/ 174
(五)重慶大數據行動計劃/ 176
二、“互聯網 ”——帶來產業發展大變革/ 179
(一)什么是“互聯網 ”? / 179
(二)為什么推“互聯網 ”? / 181
(三)“互聯網 ”加什么? / 183
(四)“互聯網 ”的重慶故事/ 185
第十三章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助力產業轉型/ 188
一、實施科技創新發展戰略意義重大/ 188
二、科技創新發展的國外國內經驗/ 189
(一)國外經驗/ 189
(二)國內實踐/ 192
三、重慶多措并舉扎實推進科技創新驅動發展/ 194
(一)穩扎穩打,科技創新政策體系日益完善/ 195
(二)厚積薄發,科技創新成效不斷顯現/ 196
(三)任重道遠,科技創新與產業轉型的需要仍有差距/ 197
四、繼往開來,財政政策保駕護航,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實施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198
(一)優化完善,財政政策轉變力促創新/ 199
(二)三個轉變,實現科技創新的精準發力/ 200
(三)統籌安排,多管齊下推動新政策落地/ 201
第十四章轉變扶持產業發展方式的有益嘗試:重慶產業引導
股權投資基金/ 204
一、政府引導基金由來已久/ 204
(一)國外政府引導基金發展概況/ 204
(二)我國政府引導基金發展歷程/ 205
(三)我國政府引導基金發展經驗/ 206
二、新常態下發展政府引導基金具有重要意義/ 207
(一)有利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7
(二)有利于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208
(三)有利于轉變政府職能/ 208
三、重慶產業引導基金的有益探索/ 209
(一)“募”:整合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 209
(二)“投”:優化基金投向,發揮引導作用/ 209
(三)“管”:加強風險管控,提高使用績效/ 210
(四)“退”:明確存續期限,實現合理退出/ 210
展開全部
新常態下財經熱點探析 作者簡介
重慶市財政學會主編,重慶市財政學會是由重慶市財政系統干部職工學者組成的一個社團組織。
書友推薦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經典常談
- >
巴金-再思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回憶愛瑪儂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