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卷-中國民族地區經濟社會調查報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94140
- 條形碼:9787516194140 ; 978-7-5161-9414-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卷-中國民族地區經濟社會調查報告 本書特色
管彥波、黃柏權主編的《中國民族地區經濟社會 調查報告(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卷)》對21世紀以來地處 武陵山區的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的政治、文化、經濟、 教育、宗教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調查,并對其發展作出 了評價。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卷-中國民族地區經濟社會調查報告 內容簡介
“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系列報告”為“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項目”(項目號13@ZH001)、“社科院創新工程重大專項”。本卷對21世紀以來地處武陵山區的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的政治、文化、經濟、教育、宗教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調查,并對其發展作出了評價。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卷-中國民族地區經濟社會調查報告 目錄
**章 山水長陽:資源環境與生態文明建設一 長陽縣的生態基礎和資源環境條件(一)山地生態系統的特點及其脆弱性(二)縣境內的水文環境與水利資源(三)人口與資源利用方式的變遷二 長陽縣的生態建設和生態保護實踐(一)林業重點工程(二)自然保護區的建立(三)生態治理的推進三 長陽縣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一)特色經濟的兩個典型個案:高山蔬菜種植與網箱養魚(二)縣域內突出的自然災害(三)縣域生態評估與對策建議
第二章 族群關系的歷史演變與當代民族關系的和諧發展一 “蠻左”與“夏人”:縣域歷史上的早期人群及其關系二 “土家”與“客家”:宋元明清時期長陽之民族關系三 結構性的事件:民族身份的確認四 “土家族”與“漢族”:長陽當代的民族關系(一)調查對象基本情況(二)民族關系的總體印象與發展趨勢(三)民族交往(四)民族通婚(五)民族意識(六)民族權利五 結語
第三章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及實踐特色一 土家族民族身份的確認:長陽民族區域自治實踐的起點(一)全縣民族人口成分的核定與申請成立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二)全縣干部民族成分的復核與長陽民族區域自治實踐的肇始二 制度規范與自身調適:長陽民族區域自治實踐的運行(一)制度規范: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自治權的含義(二)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制定、完善與實施:長陽民族區域自治實踐的主要抓手(三)區域整合:長陽民族區域自治實踐的內在機制三 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長陽民族區域自治在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實踐中的特色與意義
第四章 長陽特色經濟的產業化發展及實踐特色一 長陽特色經濟的產業化發展(一)畜牧養殖業的發展(二)高山蔬菜產業的發展(三)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四)柑橘產業的發展(五)木本油料產業的發展(六)魔芋產業的發展(七)藥材產業的發展(八)茶葉產業的發展二 長陽特色經濟的實踐特色:農業現代化的發展之路(一)一村一品(多品):基于資源環境與生態肌理的生產基地建設(二)農民專業合作社:產業發展的“引擎”(三)品牌培育之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四)培育龍頭企業:推動全縣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第五章 長陽扶貧與人口流動一 長陽縣貧困人群的瞄準與精準減貧(一)全國農村扶貧戰略瞄準目標的變化(二)長陽縣扶貧瞄準機制的建立(三)長陽縣精準扶貧的成效(四)精準扶貧的現實問題與應對二 長陽縣的人口流動(一)長陽縣的人口流動變遷(二)長陽縣的人口流動與社會經濟發展(三)長陽縣農村貧困家庭的勞動力轉移
第六章 家園空間的再生產:長陽清江水利工程移民安置研究一 清江水利移民安置群體的形成、分化與社會網絡關系(一)移民安置群體的形成及特點(二)移民安置群體的分化(三)移民安置群體的社會網絡關系二 移民安置群體家園空間再生產的動力機制(一)政府的規劃、安置與補償(二)政府安置與移民自力更生相結合(三)移民群體中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四)移民搬遷、水電工程建設等的帶動三 家園空間再生產的阻礙因素與移民貧困人口的形成(一)新型勞動力缺乏,生產方式銜接不暢(二)用于生產的物力財力難以積累,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低四 移民安置中矛盾問題的表現、根源與實質及相關的對策建議
第七章 傳承與建構:長陽民族民間文化的變遷一 基底:長陽文化的歷史與格局(一)區域邊緣和民族走廊地帶的長陽文化(二)傳說時期至清代中期長陽文化的歷史變遷(三)主位書寫:清末民國時期的長陽文化意象二 發掘:民族識別背景下的長陽文化(一)族源地“武落鐘離山”的發現(二)長陽文化“老三寶”的確定: 山歌、南曲和巴山舞(三)文化保護與傳承的“長陽模式”(四)文化保護與傳承的動力與流變三 重塑:旅游主因背景下的長陽文化(一)“土家源”意象下“廩君神話”的再生和傳播(二)長陽文化“新三寶”:奇石、根雕和盆景(三)民族文化視圖化與產業化(四)價值:文化崛起的“長陽模式”四 構想:長陽文化的現代性建構
第八章 宗教組織及其管理一 四大宗教現狀(一)佛教(二)道教(三)天主教與基督教二 宗教事務的管理(一)當地宗教管理工作中面臨的困境(二)宗教管理的對策及措施三 宗教發展趨勢及思考
附錄一 山水的“命運”——鄂西南清江流域發展中的“雙重脫嵌”
附錄二 教育生境的構建與優化:長陽民族文化校園傳承調查研究
參考文獻
關鍵詞索引
后記
展開全部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卷-中國民族地區經濟社會調查報告 作者簡介
管彥波,1967年6月生,云南宣威人,歷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湖北楚天學者三峽大學講座教授,國家出版基金評審專家,日本亞細亞經濟文化研究所顧問,國際通商戰略研究院理事,中國稻委會主任委員,中國民族史學會理事,中國民族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民族史、民族歷史地理,尤長于中國南方民族社會歷史與文化的研究。黃柏權,1962年3月生于湖北咸豐,男,土家族。1983年7月畢業于湖北大學歷史系歷史學專業。現為三峽大學長江三峽發展研究院院長、土家族研究中心主任、聯合國大學人類文化與環境研究網三峽大學人類文化與環境研究中心負責人,教授,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