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同濟八駿-中生代的建筑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0869421
- 條形碼:9787560869421 ; 978-7-5608-6942-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同濟八駿-中生代的建筑實踐 本書特色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編*的這本《同濟八駿(中生代的建筑實踐)》是向同濟110年校慶的獻禮之作。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的教授歷年來培養了無數知名的建筑師和建筑學者,一代代學子又給養著同濟建筑學科,成為滬上乃至中國建筑圈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本書策劃著力于表現同濟建筑群相,11組建筑師均與同濟有著很深的淵源,他們的作品獲得了大量贊譽和認可,他們也都在同濟授課,他們對于中國和國際當代建筑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著力點。本書內容上分為評論、對談、建筑作品三大部分。
同濟八駿-中生代的建筑實踐 內容簡介
定義中生代建筑師是十分困難的一件事情,需要在同濟學派的傳承中追根溯源,因此有必要交代清楚其脈絡。中生代這個詞來源于地質學和生物學的概念,它既區別于古生代,又區別于新生代。同濟八駿所歸屬的中生代建筑師,是由同濟學派的淵源來定義的。同濟學派的第1代建筑師,也就是相對于中生代的古生代,是中國近代第1和第2代建筑師,他們既是建筑系的教授,也是建筑師,是中生代的祖師輩,我們可以把這一代建筑師定義為原生代。原生代受過良好的建筑教育,家學淵源,學貫中西,揮灑自如地展示著他們的文化底蘊和藝術素養。他們的教育背景、教學理念、建筑思想、創作風格、人格和個性構成了百家爭鳴、學術繁榮的同濟學派。原生代兼建筑教育家、建筑理論家和建筑師于一身,他們始終在建筑理論、建筑教育和建筑實踐方面堅持不懈地探索中國新建筑的方向,注重跨學科和多學科的發展,執著地堅持現代建筑的理性精神和建筑教育思想,創導縝思的學風,提倡博采眾長、兼收并蓄的學術精神。這一代大師們培養了同濟學派的第二代建筑師,也就是通常所說的“30后”“40后”和“50后”建筑師,這個第二代也可以稱之為衍生代建筑師。正是同濟學派的衍生代建筑師,培養了今天稱之為同濟學派的中生代建筑師,也就是通常所說的“60后”和“70后”建筑師。 《同濟八駿:中生代建筑實踐》所列的中生代建筑師大體上屬于改革開放以來同濟大學培養的第二代建筑9幣。書中收集了11組共14位中生代建筑師的作品,對每組建筑師選擇其*有代表性的三件作品,同時介紹他們的設計理念,可以說代表了同濟學派的新動向。這些中生代建筑師受過良好而又嚴謹的專業教育,大部分人都擁有海外學習和工作的經歷,但也一直保持著與建筑教學和理論探求的密切結合。他們站在同濟學派原生代和衍生代建筑師的肩膀上,經過長期的錘煉和積累,創造了輝煌的業績。今天的中生代建筑師已經是相當成熟、相當有造詣、有擔當的一代建筑師。和他們的老師輩一樣,中生代建筑師既從事建筑教學和建筑理論探索,也深度參與建筑設計實踐,比他們的老師輩有著建筑實踐成果,所從事的領域也更為廣泛。這種多元結合使他們的作品在中國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的實驗性和先鋒性。他們的身影也經常活躍在國際學術合作交流的舞臺上,與國際建筑界和學術界的同行進行廣泛的合作與交流,因而他們既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又立足于當下和當地。他們的作品遍布中國大地。他們從事的建筑類型涉及公共建筑、文化建筑、科研中心、教育建筑、商業建筑、博覽建筑以及室內設計、歷史建筑保護與修繕等。作為中生代建筑師,他們中的許多人也是建筑系的教授,具有良好的教養,風度翩翩,是學生們的偶像。他們中的許多人不僅從事建筑設計,也從事藝術設計,從事寫作,從事策展,活躍在文化界和藝術界的活動中,經常出現在電視熒屏上,他們不僅引領風尚,也推動著社會對藝術和建筑的鑒賞力。 他們的作品代表了這個時代的精華。對于中國當代建筑而言,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這個時代是一個好的時代,是建筑創作*為繁榮的年代,也是一個好的與*壞的建筑和建筑現象共生的時代;既是一個多元建筑的時代,一個實驗建筑的時代,也是一個建筑商業化的時代。中國建筑師獲得了千載難逢的設計機遇,中生代建筑師得到了培養和鍛煉的機會,得以在全新的環境中施展他們的才華。他們也具有清醒的目光和哲學思考,不愿碌碌無為,也不隨波逐流,創造了一批好建筑。中生代建筑師的作品已經在國際建筑展上向世界展示,在2013年米蘭三年展的展示就曾得到廣泛的贊揚。 長期以來,中西文化的交織與融合已經成為中國城市空間和建筑的重要特征,尋求中國建筑文化的固有特性一直是中國建筑的重要傾向。同濟學派對傳統精神與理性的探求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從未停止過,一直在尋求現代化的中國建筑之路。中生代建筑師接過原生代和衍生代建筑師的薪傳,從事了一種將社會性、藝術性、技術性、邏輯性和創造性綜合在一起,既是理性又是感性,既是智性又是一種實踐的活動,從現實世界邁向未來。 這里收集的33件作品也體現出中生代建筑師們與社會融合、為社會發展服務、努力創造新的城市生活方式的特點。他們關注文化,關注生態,關注城市,關注歷史。這里沒有宏大敘事、宏大手筆,不嘩眾取寵,不自娛自樂,而是崇尚真誠,在簡約中見真實。他們在社會的需求、建筑師的專業水準和建筑環境之間,實現了完美的統一。
同濟八駿-中生代的建筑實踐 目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經典常談
- >
唐代進士錄
- >
史學評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