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山東友誼出版社 新中國散文典藏第12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1608152
- 條形碼:9787551608152 ; 978-7-5516-0815-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山東友誼出版社 新中國散文典藏第12卷 本書特色
在眾多文學體裁中,散文有其獨特優勢及魅力。這主要表現在:一、它更為真實、質樸和內在地反映民族國家與人民生活的變遷,是一本不可代替的日志和備忘錄;二、它是作家與讀者的投影,因為散文往往好地反映了作家“這個人”,也是與喜愛它的讀者進行促膝談心、心靈對語的方式;三、它更多、更直接、更好地承載了人生的智慧,令讀者從中受益匪淺;四、它豐富多彩、自由瀟灑、平淡高遠的格調令人愛不釋手,讀者可隨意選取、盡情而讀、敗興而棄,完全不受時間、地點、場合限制。 《新中國散文典藏(第12卷)》主要選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至新世紀2013年之間34位著名作家的散文,包括姚雪雪的《住在賽珍珠的家里》、張秀超的《來看你,塞罕壩》、秦嶺的《撫摸柏林墻》等,以饗廣大散文愛好者。
山東友誼出版社 新中國散文典藏第12卷 內容簡介
《新中國散文典藏》共12卷,叢書收錄新中國成立以來所有作家、學者的散文代表作,這是目前規模大,涉及建國后到現在的全部作家、學者的文學大系,全面展現中國作家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散文創作的實績。叢書以高質量為準則,根據作家的創作實力和所達到的思想藝術高度進行嚴格篩選,每位作家所收錄文章少則一兩篇,多則八九篇,真正為廣大散文讀者提供一套典藏范本,也為后世研究者提供全面、的參考資料。本套叢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散文創作的集大成之作,在規模和質量上都是史的,具有填補市場空白的重要意義。 《新中國散文典藏(第12卷)》是《新中國散文典藏》(第12卷),由王景科主編,收入周曉楓、王開嶺、夏立君、傅菲、劉志成等34位著名作家的幾十篇經典散文作品。
山東友誼出版社 新中國散文典藏第12卷 目錄
住在賽珍珠的家里
張秀超
來看你,塞罕壩
秦嶺
撫摸柏林墻
周曉楓
耳蝸
合唱
桃花燒
王開嶺
兩千年的閃擊
每一個故鄉都在消逝
談談墓地,談談生命
一個房奴的精神大字報
夏立君
時間之箭
傅菲
后山:顏色與記憶的試驗場
星空肖像
泥:另一種形式的生活史
劉志成
一條歌的河流
江少賓
檔案
那些與我無緣的生命
王月鵬
從心靈到心靈
他者的意味
李興義
父親留給我們的一些警句
江飛
日子
誰看見那顆緩慢的心
張銘釗
辭之不去的情思
林振宇
林都風情
萌娘
想起春節
崔子美
河之西山
爪鷹
單振國
陜北的冬夜
陜北的河
陸元才
父親·山芋·水瓜
簡默
K15路車
篡改
喬忠延
只取千燈一盞燈
孫喜玲
真味的清歡
顧麗敏
河姆渡戀歌
阮梅
生命如瓷
馮源
俯身讀草
譚杰
遼河岸邊的童話
楊犁民
冬天的*后一棵蘿卜和白菜
王瀟然
居長安
開元詩篇
鄭毅
紅塵·微雨·綠茶
趙玉強
沙狐
劉嘉陵
夜晚皮影
張大威
春之祭
結局
霍林寬
巴黎女人
比薩斜塔
陽山讀碑
魏丹
尋找一枚太陽
與苦難相逢
三色花環
張岐
歌
麥黃蟹肥
靈芝
山東友誼出版社 新中國散文典藏第12卷 節選
《新中國散文典藏(第12卷)》: 住在賽珍珠的家里走在廬山東谷中路上,剛剛下過小雨的路面很濕。人秋的落葉追趕著游人的腳步,放眼望去已見不到幾個人影。路上鋪滿了黃色的梧桐樹葉,遠遠地有人甩著竹制的大掃把,有力地掃過路面,刷出很響的有節奏的沙沙聲。賽珍珠的別墅就在這附近,但是即使是諳熟歷史的廬山老人帶著我們找了半天,對這幢房子的確切位置也記不準確了。迎面碰見一兩個拎著開水瓶的年輕人,一問,他們說,那是歷史,我們搞不清楚。 1938年的歷史是,諾貝爾文學獎將桂冠授予“對中國農村生活豐富而真實、史詩般描述”的美國女作家賽珍珠。這部小說是1931年出版之后飲譽世界文壇、獲普利策小說獎的《大地》。 “諾貝爾文學獎和賽珍珠到底有多大價值,我父親不知道,我是學中文的,我把我知道的告訴父親。 ”我們費盡周折后,找到中四路310號,房主的兒子封強軍對我們說。封強軍現在是廬山一所中學的副校長。 石階旁邊依然綠著的草葉上覆蓋了層層疊疊的黃色闊葉,在林中穿行,踏上曲折的石臺階,推開了一扇虛掩的小木柵欄門,進到了別墅的外廊,然后走進了當年賽珍珠的家中。 腳下是紅色地板,客廳茶幾上擺著熱騰騰的茶水。環視著房間,設想了一下,賽珍珠當年喜歡朝哪個方向靜坐?書桌擺在哪一扇窗臺底下?這幢房子現在居住的主人封必取是當兵出身的廬山療養院原副院長。1983年,封強軍隨父親住進了這幢別致的,有著一個很大的敞開式外廊,屋頂上蹲著老虎窗的別墅。 “當時住進來,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覺。廬山這樣的房子很多,只知道這個房子從前是外國人住的。 ”平靜的生活中,有一天奇跡和轉變卻突然發生了。 1986年11月,封強軍在自己家里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在上海外語學院任教的美國人戴維帶著一張舊照片來到廬山,尋找祖父當年的舊房子。他的祖父叫賽兆祥。母親告訴戴維,當年的舊居在劍橋路86A號,但戴維對這個自己八歲以前住過的房子已經沒有多少印象了。照片是1922年照的,當時他四歲,同母親和姐姐站在臺階上微笑。時間已經磨損了相片上的人和景物。戴維對是否在此住過一直心存疑惑。當封強軍領他走出別墅下了臺階,來到西南面的一個小院時,突然,戴維的眼睛被圍在四周的一個駁坎上的石縫牢牢吸引住了。 “是這棟房子,我家是這幢房子!上帝為我作證!”他興奮地叫起來。記憶的隧道被照亮了。原來戴維八歲時同姐姐一起在院子里玩耍,調皮的他發現了石縫里的馬蜂窩,他撿起一根樹枝捅進去,結果被馬蜂蜇得鼻青臉腫。后來是奶媽用奶汁敷在傷口上,讓他止了痛。事隔六十年后,戴維還嘖嘖稱奇地說,中國的偏方真有意思。 戴維的祖父賽兆祥正是賽珍珠的父親。 照片上的臺階在1970年旁邊西院修建林彪別墅時,改變了方向。 這次不同尋常的造訪才讓封強軍得知,原來自己同美國作家賽珍珠在不同的時間擁有了共同的空間。 他驚喜不已,心里是癢癢的不一般的滋味。一些習以為常、不知珍惜的東西,忽然間光彩照人。 以后沖著這房子來的還有《廬山》電視風光片攝制組。主持人趙忠祥和封強軍的父親坐在客廳的窗前,一邊下圍棋一邊拉家常。老人說得*多的是引以為自豪的女兒,因為那時,封強軍學醫的姐姐已留洋美國,“留洋美國”這一點和賽珍珠還是有關聯的。后來再來的是北京一個文化策劃中心,帶了話筒來錄音。 ……
山東友誼出版社 新中國散文典藏第12卷 作者簡介
王景科,女,山東滕州人,筆名璟珂。于1973年大學畢業留校任教至今。現為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寫作教研室主任,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教育碩士導師,中文系寫作教研室主任,并兼任教工支部書記。1975年開始發表作品。200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巴金-再思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莉莉和章魚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