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石揮談藝錄:把生命交給舞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293250
- 條形碼:9787550293250 ; 978-7-5502-9325-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石揮談藝錄:把生命交給舞臺 本書特色
出身名門,家道中落,自小混跡京城天橋,少時飽嘗世態炎涼。
投身藝術,自成一派,未竟十載名揚四海,成為影劇無冕之王。
黃佐臨與他亦師亦友,稱他為稀有表演藝術家。
梅蘭芳給他寶貴指導,看了他的表演動容落淚。
張愛玲讀過他的小說,把他與高爾基相提并論。
老舍與他是莫逆之交,艱難時刻給他精神支持。
他是享譽上海的話劇皇帝(代表作《日出》《原野》《秋海棠》《大馬戲團》)
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表演大師(代表作《太太萬歲》《哀樂中年》《假鳳虛凰》《腐蝕》《夜店》《艷陽天》)
他執導的電影堪稱影壇珍寶(代表作《關連長》《雞毛信》《天仙配》《霧海夜航》《我這一輩子》)
鎖線精裝
首次公開4份石揮譜曲作品
首次公開7篇石揮接受報社記者訪談的文章
首次公開石揮與人合著的戲劇劇本《雙喜臨門》
完整輯錄30篇石揮關于戲劇發展的文章,按發表時間重新整理
35張罕見圖片,包括話劇劇照、演出本事、演出說明書、劇院舊貌、生活照、工作照
1937—1956年間京滬話劇發展的一手資料,包括劇團介紹、劇院分布、劇人素描、戲劇刊物
3篇文章重點描述石揮眼中的唐槐秋與曹禺,是了解唐槐秋與曹禺重要的文獻資料。
依*初發表之樣貌保留舊時體例,按文章類型與發表時間重新整理
遍覽京津滬多家圖書館,搜求齊備,校勘精當,注釋詳盡
石揮談藝錄:把生命交給舞臺 內容簡介
本書集結了石揮1937年至1956年公開發表在《新聞報》《文匯報》《36畫報》等報刊上的文章、圖片、訪談、曲譜、會議發言,以多種形態展現石揮對話劇所作的貢獻。
這些文字重點圍繞當時戲劇活動豐富的京滬兩地,從題材策劃、編劇技巧、導演技法、演員制度、舞臺裝置、劇團經營、演劇經驗、劇人素描等多元視角,全面系統地思考話劇作為文化產業的生存與發展問題,進而從側面呈現了中國話劇的歷史演進。其真知灼見,至今仍具現實意義。
石揮談藝錄:把生命交給舞臺 目錄
導讀:勿忘石揮
壹話劇皇帝
1942—?—?藝人浮雕·石揮
1942—12—10天才藝人石揮
1943—10—01石揮訪問記
1944—05—20石揮訪問記
1945—04—01石揮談婚姻
1946—07—15石揮、藍馬對談
貳劇壇綜述
1940—07—01藝壇風光月報·話劇
1940—11—?古城劇運縱橫談
1941—02—15一九四○年上海劇壇動態
1942—05—15*近之上海劇壇與其發展
1944—01—?舞臺藝術座談
1950—06—15解放一年來的上海影劇界
叁劇人素描
1941—05—10上海話劇家素描
1941—10—20曹禺印象記
1947—06—01記:朝鮮半島高協劇團
1947—10—20唐槐秋先生這五十年
1956—10—06懷念唐槐秋先生
肆推動劇運
1939—11—13我們為什么要編《古城話劇》
1939—12—16編者言
1939—12—28文化運動部門中*艱難的話劇運動
1940—?—?方言劇
1940—04—06請予古城話劇一線生路
1940—07—09寫給愛好話劇的同學們
1941—01—01誰肩起這個偉大的任務?
1941—07—30為暑期戲劇講座寫給上海的劇人們
1941—08—23寫給北劇諸友
1945—12—01為演劇自由而呼
1945—12—10請免話劇捐稅
伍劇藝漫談
1939—10—15在戲劇活動中生活了這些年
1941—03—10舞臺音樂的一角
1942—02—21把生命交給舞臺
1943—09—18他(她)們的話
1944—06—01戲
1946—12—16在“話劇復興運動座談會”上的發言
陸古城樂章
1937—12—03北京劇社社歌《北劇進行曲》
1938—02—09話劇《茶花女》插曲《春夏秋冬》
1940—01—?話劇《日出》插曲
1940—02—01話劇《日出》主題歌
柒戲劇劇本
1956—02—03雙喜臨門
附錄279
1943—02—01京劇與話劇
1943—03—19石揮訪問記
1947—04—07藝人囈語
后記
石揮談藝錄:把生命交給舞臺 節選
石揮談婚姻
佛有言:一切煩惱,皆由妄想生,為了不愿遭受煩惱的折磨,所以就不敢妄想,也就不敢存有結婚的念頭。圣人有言:唯婦人與小人為難養也。此“養”就是養活的意思,婦人者妻子也,小人者兒女也。
石揮的格言
在三月的陽光下迎著陣陣和風,我們一行三人邊走邊談著,由石揮自己將去北京而談到已去北京的丁力,而談到丁力的結婚,再談到成家之不易。開始三人皆興高采烈步伐輕松,繼而頹然若喪,慨然長嘆,步履沉重……
“上面您不是說將在這數日內□演一次《四郎探母》——回北京——嗎?”
“唔!”接著沈沖的閑話,石揮不禁預先輕輕地舒了口氣,抬起頭望了望藍空中那數團白云,真有“浮生若夢”之慨,歇了一會,嘴角微微地掀動了下,便說,“此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若不是有意外事發生,也許我現在正忙著買車票,更沒有這樣的閑情逸致在一起遛馬路了。”
從做戲談起
“那么,幾時可以走呢?”接著我若不這樣問,那么恐怕下文便難以為繼了。
“《梁上君子》要演九天,演完之后再籌備起程。”
“這戲的再演,林彬的一角由誰演呢?”
“莊嚴。”
“其中有一段的臺詞真是妙極了,當王駿問她可看過《金瓶梅》時,她回說不但看過而且看的還是古本的呢。”沈沖邊說邊笑,笑得幾乎說不成聲。
“妙的是在前面還有一句話是:‘什么,你問我這句話。’先把王駿嚇得一呆以為問壞了,惹她生氣,接著她再說看過而且還是古本的。這才絕呢!”石揮補充了不足之處。
“這也是黃(佐臨)先生改編得妙。”過馬路時為了避讓一涌而來的車輛不得不暫時停止了談話。零零落落地穿過了馬路,不一會又會合在一起,接著又聊了起來。不過話題是轉移了。
“這次您回北京不是可以碰見丁力了嗎?”
“是的,不知這次參加長安的演出成績如何?”
“大概不差吧!導演兼演出,而且孫道臨和韓焱等老朋友又都在一起。”
“上個禮拜我曾去尚賢醫院探望他的太太。”
“說起來也真叫氣人,當丁力欲回北京的時候本預備兩人一起去的,因為那時已知維拉有孕了,可是給周劍云的那一套動聽的甜言蜜語說得沒辦法硬把太太帶回北京,可是丁力去后,竟食言不管,且使一個雙胞胎因過勞而流產,這事若給丁力知道了一定不會就這么隨便了事。”
石揮談藝錄:把生命交給舞臺 相關資料
石揮演的魯貴,比我寫的都好。
——曹禺
有幾個人能夠像高爾基像石揮那樣到處流浪,哪一行都混過?
——張愛玲
他的《秋海棠》是契訶夫式的《天鵝哀歌》,演出了哲學意味。
——趙丹
一個演員,能夠在角色身上把人物與自我融化得如此之協調,是難能可貴的,而他在眾多人物身上都取得了這種和諧,不能不說是個具有藝術魅力的、技巧嫻熟的天才表演藝術家。
——黃佐臨
我崇敬石揮,他拍的作品我都喜歡。他的表演藝術理論和實踐,對我啟發很大。他是一個對工作一絲不茍,創作充滿了靈氣的人。前輩當中還有許多大藝術家都值得我去學習繼承。
——黃磊
我深深地感覺到這個演員在演戲的時候,有非常強烈的享受。這個享受的得來其實很大程度上是跟剛才那個進入某種催眠狀態有關系,他進入另外一個人的靈魂,他是真正在某一個瞬間或者很長一段時間他真正可以漂移開,你能感覺到他演這個人物他同時非常享受。
——姜文
梅蘭芳看了石揮的表演忍不住落淚,說:“我忘了我這是在看戲了。”
石揮談藝錄:把生命交給舞臺 作者簡介
石揮(1919—?),原名石毓濤,天津楊柳青人。中國影劇史上才華橫溢、特立獨行的天才,視藝術為生命的、純粹的現實主義大師,享譽上海的“話劇皇帝”,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的影壇巨擘。作為演員,代表作有話劇《大馬戲團》《秋海棠》及電影《假鳳虛凰》《太太萬歲》《哀樂中年》等;作為導演,代表作有《我這一輩子》《關連長》《雞毛信》《天仙配》《霧海夜航》。1957年,石揮被劃為“右派”,后登上“民主三號”郵輪悄然離滬,從此再無音訊,謎案至今未解。其創作生涯雖短暫,作品卻歷久彌新,影響了幾代人。
主編簡介
李鎮,電影史學者,現供職于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唐代進士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