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唐詩鑒賞辭典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2156807
- 條形碼:9787222156807 ; 978-7-222-15680-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唐詩鑒賞辭典 內容簡介
《唐詩鑒賞辭典》以唐詩的發展脈絡為序,對唐詩進行了編排。所選詩作,既有出自大家之手、流傳千古的名篇,亦有不見錄于一般選本的遺珠,較為全面地展現了唐詩的總體風貌。書中還對每位詩人的生平事跡進行了介紹。注釋用于疏通詩義,力求簡潔準確;鑒賞文字深入淺出,生動活潑,優美精當,包含眾多大家對詩作的評價,有助于讀者朋友體會詩作的美學內涵,陶冶性情。
唐詩鑒賞辭典 目錄
初唐
虞世南
蟬
五績
野望
盧照鄰
長安古意
駱賓五
于易水送人
在獄詠蟬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滕王閣詩
楊炯
從軍行
杜審言
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渡湘江
蘇味道
正月十五日夜
宋之問
度大庾嶺
渡漢江
沈佺
夜宿七盤嶺
獨不見
陳子昂
春夜別友人
感遇(其二)
登幽州臺歌
送魏大從軍
盛唐
賀知章
詠柳
回鄉偶書二首
沈如筠
閨怨
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
張說
送梁六自洞庭山
張敬忠
邊詞
張九齡
望月懷遠
感遇
王之渙
登鸛雀樓
涼州詞
孟浩然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春曉
夏日南亭懷辛大
與諸子登峴山
歲暮歸南山
宿建德江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夜歸鹿門歌
秋登蘭山寄張五
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訪袁拾遺不遇
送杜十四之江南
過故人莊
渡浙江問舟中人
張旭
山中留客
桃花溪
劉眘
闕題
王灣
次北固山下
崔國輔
采蓮曲
王翰
涼州詞
李欣
古意
送魏萬之京
古從軍行
綦毋潛
春泛若耶溪
丘為
尋西山隱者不遇
左掖梨花
王昌齡
出塞(其一)
從軍行(其四)
從軍行(其五)
塞下曲(其一)
塞下曲(其二)
芙蓉樓送辛漸
春宮怨
閨怨
長信秋詞(其三)
祖詠
望薊門
高適
燕歌行并序
別董大
塞上聽吹笛
封丘作
營州歌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觀獵
相思
……
中唐
晚唐
唐詩鑒賞辭典 節選
【鑒賞】 本詩約作于天寶十二年(753),時值楊國忠任右相不久。詩作對楊家兄妹驕縱荒淫的生活和狂妄囂張的氣焰進行了有力鞭撻,也從側面揭露出當時君王昏庸、朝廷腐敗的社會現實。本詩是一首七言樂府詩,但又與古樂府借古喻今的傳統不同,內容直接針對楊家兄妹,所以元稹稱其為“新樂府”。當時,諷刺楊氏兄妹的詩作也有很多,但都沒有杜甫的這首《麗人行》含意深刻。 詩開篇即點出時間,是三月三日上巳節。“水邊”指長安東南角的曲江池邊,那是一處景色秀麗的游覽勝地。“態濃”之后八句寫的是女子的容飾,詩人用細膩的筆法、富麗的詞采,描畫出一群麗人體態嫻雅、姿色優美的外在形象。接著又言其服飾之華麗和頭飾之精美,所有這些描寫無不顯示出麗人們身份的高貴。 “就中云幕椒房親”以下十句,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麗人中的虢、秦、韓三夫人。詩人在前面描寫的麗人,其容貌服飾之華美已不待言。不過,她們都是陪襯,現在,主角——楊貴妃的姐姐們要出場了。據《舊唐書·楊貴妃傳》記載,楊貴妃的大姐封韓國夫人,三姐封虢國夫人,八姐封秦國夫人。當時,三位夫人“并承恩澤,出入宮掖,勢傾天下”。唐玄宗特令每月各給她們十萬錢,用以購買脂粉,平日里的賞賜更是不計其數。每逢出門游玩,她們各家自成一隊,侍女們穿著顏色統一的衣服,遠遠看去就像云霞一般;車馬仆從多得足以堵塞道路,場面甚為壯觀。 詩人對三位夫人宴飲的奢華場面描寫得尤為細膩。她們在云帳里面擺設酒宴,“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用色澤鮮艷的銅釜和水晶圓盤盛佳肴美饌,寫出了楊氏姐妹生活的豪華奢侈。然而,面對如此名貴的山珍海味,三夫人卻手捏犀牛角做的筷子,遲遲不夾菜,因為這些東西她們早就吃膩了,足見其驕矜之氣。可憐了那些手拿鸞刀精切細作的廚師們,真是白忙活了一場。內廷的太監們看到這種情形后,立即策馬回官報信,不一會兒,就從天子的御廚房絡繹不絕地送來各種美味佳肴。從這樣的排場中,足見她們受到皇帝何等的寵幸。“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沓實要津”句,表面上是寫宴會上的樂曲優美、賓客眾多,實際上是暗寫貴人受寵后,趨炎附勢者極多。 接下來六句主要寫楊國忠權勢煊赫、意氣驕恣之態。他旁若無人地來到軒門才下馬,大模大樣地步入錦毯鋪地的帳篷去會虢國夫人。他外憑右相之尊,內恃貴妃之寵,在朝中獨攬大權,阻塞言路,使朝政變得十分昏暗。“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句,詩人借曲江池邊的秀美景色,并巧用北魏胡太后私通楊白花的故事以及青鳥傳書的典故,揭露了楊國忠與虢國夫人淫亂的無恥行徑。北魏胡太后曾威逼楊白花與己私通,楊白花害怕惹禍上身,投降梁朝,又改名楊華。胡太后作《楊白花歌》以寄托對他的思念,有“楊花飄蕩落南家”、“愿銜楊花入窠里”之句。“青鳥”一詞*早見于《山海經》,是神話中的一種鳥,傳說是西王母的使者。據說,西王母在見到漢武帝之前,先看到青鳥飛集于殿前。后來,“青鳥”被用作男女之間的信使,在這首詩中指的是為楊國忠傳遞消息的人。 在詩的*后兩句中,詩人終于將主題點出,但依然不著議論,而是引發讀者的思考:國家的*高統治集團竟腐敗到這種程度,天下大亂還有什么可奇怪的呢?這樣的結尾可謂綿里藏針,看似含蓄,實則尖銳。全詩在寫作手法上亦有這樣的特點,正如清代學者浦起龍對此詩的評價:“無一刺譏語,描摹處語語刺譏;無一慨嘆聲,點逗處聲聲慨嘆。” ……